APP下载

浅谈农村职校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2014-07-09梁小慧谭子凡马荣权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校中职职业

梁小慧 谭子凡 马荣权

身处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并在职业教育第一线工作,多年来笔者目睹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学生巩固率下降,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的问题。在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相关政府部门都对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实行各种生活资助和学费减免的优惠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仍普遍存在学生招不进、留不住,学生严重流失,学校办学处于艰难境地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职校学生入学不久就离开学校呢?又如何解决学生的辍学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辍学的因素

(一)造成辍学的环境因素

1.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后

如何使进入职校的学生能安下心来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防止学生辍学的前提。进入中职学校就读而又辍学的,一般都是在初中阶段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他们进入职校就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寻找一个能使他们脱离从前初中阶段那种“三点一线”封闭式的校园生活而能自由玩耍的校园环境。在他们心目中的学校是:校园宽阔,建筑雄伟,专业设置齐全,生活条件完备,师资一流。但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因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县域中办学,地方财力薄弱,办不起很好的学校,各种硬件设施达不到他们心中的要求。部分学生入校一段时间后,发现学校离自己的想象与愿望相差甚远,致使他们心灰意冷,有的甚至辍学。

2.班级环境造成的辍学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同学之间闹矛盾、不团结,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负气退学,也有个别学生早恋影响学习而辍学,还有个别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思想散漫,一向我行我素,不适应学校、班级的严格管理,受不了学校纪律的约束,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而辍学。

3.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1)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

在“老、少、边、山、穷”地区,长期以来,读书升学一直是农民让子女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有出息,家长想方设法也要圆孩子的升学梦。相反,孩子学习成绩差,升学无望,那么他们读完小学、初中就很不错了,更不指望读“不包分配、吃不上皇粮”的职业学校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不包分配的政策宣传,部分农民降低了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他们大多认为上大学能“光宗耀祖”,读职校“不包分配,花了钱也白花”。听说打工仔寄回来一张张汇款单,见到经商者赚取一沓沓钞票,眼热心急的大人们让自己的孩子初中毕业甚至未毕业就加入打工挣钱的行列,他们认为读职校是“既耗钱财,又浪费时间”。山区农民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产生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它不仅阻碍山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山区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和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的思想根源。

(2)家庭贫困

巴马是全国特困县之一,很多农民家庭还没有摆脱贫困,根本就没钱送孩子上学。近几年,国家执行对山区农村职校的在校生给予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政策,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帮助,但还是无力解决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

4.社会打工经商热潮的负面影响

几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打工经商热潮对职业学校来说既是一种良机,也是一种考验。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政策,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也使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多了一条渠道;另一方面,各地对“持证上岗”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招工单位只要能干活,不管有证无证照收不误,这无疑给职业学校招生和生源巩固带来一定的影响。近两年,我校招到的学生不少,但每年沿海或者内地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我们当地招工时,身在学校的学生们有些就迫不及待地加入打工行列,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5.教育教学管理不严

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一所学校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近年来,学生厌学除了受社会环境影响外,与学校的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学校只抓招生,忽略管理,只讲数量忽视质量,学风不正,纪律不严;少数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使学生失望,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二) 造成学生辍学的个人因素

1.生源短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源大战烽烟四起。中职各类学校在招生时紧盯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一轮又一轮的生源大战,招生广告四处张贴,录取通知书满天飞。为了争夺生源,不少学校往往忽视生源质量,不论年龄大小,不管表现好坏,也不管成绩高低,只要愿意来学校报读就一律照收不误。这样就使一些初中甚至小学都还没毕业的为糊日子、混文凭的“双差生”乘机混入学校。这些学生在学校无视校纪校规,在同学中称王称霸,影响极坏,他自己不认真读书,反而妨碍他人学习,致使那些想好好学习的学生也学不安心,这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怕苦厌学,对学校和专业期望值过高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本身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差,认为到职业学校学习,只要动手操作就能学到一门技术,未想到还必须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公共知识。他们本不想学现在又要学,慢慢怕学、厌学、不学,最后混日子,学业逐渐跟不上,补考又费心费力。况且进入学校时,他们满以为学校的建筑非常漂亮,生活条件完备,师资一流,而今一切都与他们想象中的相反,既学不了知识又不能玩,最后干脆辍学了之。

3.行为习惯差,抗挫能力弱

有的学生入学后,由于品德行为差,与同学相处不愉快,组织纪律不严,或受到批评教育,或因某些误解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受同学奚落,或因沾染赌博恶习、沉溺上网,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最终受不了学校的纪律约束而离开学校。

二、 防止学生辍学的对策

综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防止辍学现象的发生。endprint

(一)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提升学校的物质文化档次

物质文化具体为校园建筑、校容校貌、环境文化、教学设备文化、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产品文化。学校要认真确立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争取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按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建好各种教学建筑设施或教学实验仪器,同时要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或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通过这些措施改变学校相对落后的现状,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虽小但功能齐全,学校虽简但处处是育人的环境,以此吸引和留住学生在校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辍学的念头。

(二)打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增加学生住校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的体现,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为核心。它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师生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学生向往的是整洁优美、心情舒畅、催人振奋的环境和朝气蓬勃、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学校应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点,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良好的校风。严谨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不竭动力,它激励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同时鞭策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良好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家的感觉,有家的温暖,从而安心学习。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学校的精神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稳定学生的思想,防止学生辍学。

(三)加强学校和班级的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表现自由散漫,无拘无束,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要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现有的优势条件增加专业的吸引力、班集体的凝聚力。学校要严格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德育,杜绝打架、喝酒、早恋等不良现象。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但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留恋集体生活。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团会的时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或者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会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高高兴兴地参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如进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成立各种专业兴趣小组,给他们提供发挥个性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场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有效地预防辍学现象。

(四)用赏识教育法,肯定和鼓励学生

教师和班主任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促其亲师、信道、愿学。学校须从教育能力的角度来选配好班主任,让那些循循善诱,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习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发展师生朋友式的亲和关系;要发动学生干部与贫困生、怕学厌学行为不良的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开展日常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要坚持表扬不求全,教育动真情,方法多讲究,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身感到满意。

总之,中职学校的辍学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通力合作,共同营造一种重视技术、乐于学习的职教氛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和需要去学习,才能真正留得住学生。可见,解决农村中职学校学生辍学的问题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校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