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

2014-07-09莫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授师生体育

莫奕

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行为和效果,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如何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创造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精心设计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设置课堂导入。如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活动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热身活动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轻松接受新授知识

新授课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自觉进行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采取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和积极参与的思维过程中,自然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时,先是提问学生把垫子摆在平面和斜面上有何区别,让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去讨论、探究。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引出关键问题并抓住重点,很好地完成知识和技能。

3.新颖的练习手段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新异事物可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创造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安排练习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渐安排些有难度的新奇游戏和竞赛来吸引学生亲自体验,学生兴趣浓厚,练习效果自然就会好。如学生对中长跑普遍存在害怕的心理,除该项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学生练习不得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中长跑练习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耐力的基本常识,介绍“极点”的出现及克服的方法,使学生心理上有准备,从而有意识地调整呼吸和跑速,树立信心。

二、课堂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练习中。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最终让这种主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2.以学生练习为主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仅起到主持人的作用,在安排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习,开拓其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练习的效果。

三、及时点评和总结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验、对动作要领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技术技能的机会,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使其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新,李运.中学体育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

[2]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授师生体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教学设计及意图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刍议初中英语常态高效课堂之门径
2016体育年
高中新授课堂“史学争鸣”的尝试
我们的“体育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