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导学案与教案

2014-07-09杜一学卢天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具书教案学案

杜一学 卢天佑

“导”就是指导、引导,是方向和方法;“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要求,是目的和形式;“案”是一种设计、一种方案、一种模式,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新课改要求应把传统的“教案”变为“导学案”,这既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突破,也是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要求的。本文就导学案和教案二者之优劣做一浅析,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人们对导学案编写的重视。

一、导学案重“学”,教案重“教”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导学案的设计则正好合乎教学的这一要求,它以学生为本,在紧紧围绕“学”这一主旨的前提下,在教学上实行“双管齐下”,分两条线。一条是引导线,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学习等;另一条则是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这种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案的设计则完全服务于教师,告诉教师如何展开教学,如何漂亮地完成这一课时,它注重教师的教,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有尊重学习者并在教学设计里做好“还权”和“放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重在对知识的传授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要在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和学会等方面下工夫。导学案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重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强调一题多解,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教案是“教”教材的产物,一本教参书可以用上一辈子,一本教案也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它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但对什么条件下怎样用以及知识之间如何配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没有足够重视。可以说,教案的编写是直接告诉学生“一加一等于二”,这个答案只要在考试时能答在试卷上就行。导学案则不然,它在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导学案预习方法的编写,总体就是:1.查工具书搜集相关资料。2.速读全文,默读难理解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感人片段。可以用自己的话、积累的语言写体会或通过其他方式,如画、演、唱等方式表达。3.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

从这份导学案中就可以看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文并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这些设计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教案重课堂的结果

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演化成无须智慧努力,只要用听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导学案则重视学习的过程,就如上例导学案的设计中,每一条都在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如第一条查工具书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运用各种工具书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实际就是体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不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搜集到了相关资料,掌握了相关知识,更体验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艰辛,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第二条,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这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为全班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四、编写难度不一

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既是对教师专业功底的真正检验,也是对教师是否真诚付出的真正考验。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有真本事,真投入,既要备教材、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备课堂;既要做到对每个学年段、对课本、对每一课时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和消化透彻,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对课堂活动组织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再者,导学案还强调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为后续设计和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然而教案的设计则按照教师个人的喜好,顺着教学流程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更不注重教学反思,显然,教案的编写比导学案的编写要简单得多。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负责。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具书教案学案
《立定跳远》教案
乡愁导学案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比例尺(一)”导学案
《半张纸》教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