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朗读 丰富美感体验

2014-07-09姜丽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段意境美的

姜丽娜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能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时间,琅琅的读书声少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对话多了。每个阶段的学习检测情况也让人感到奇怪,课内语段的阅读得分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而课外短文的得分率大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以上这些现象说明课堂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学习,不少学生更像知识的拾荒者,更有甚者像观众。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大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相对较少,缺少学习文本必备的知识储备,课堂上思维与表达跟不上教师引导的速度。

其次,教师不注重处理文本,不少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文本,没有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就开展交流与讨论,使得他们解读文本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无从表达,课堂实效因而大打折扣。

再次,学生理解文本的观点常常有失偏颇甚至荒谬,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下,教师对一些牵强附会的观点出于怕打击学生个性的考虑,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因而使学生文本解读有偏差。

从以上几点考虑,我认为加强朗读教学设计尤为必要,要使朗读充满魅力,吸引学生。那如何增加朗读的魅力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整体感知朗读,无形中感受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自古以来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今天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没有读百遍的时间,加上有些课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就现阶段中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而言,他们一时不能深入文本。这个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次朗读降低文本难度,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如九年级上册的散文《绿》,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类文章并不怎么感兴趣,甚至有学生说看完一遍之后不知道具体写了什么。教学时教师不要拆分课文,而是让学生整体朗读文章,听读、跟读、配乐自读等,整体感知文章的美、“绿”的美,这样学生心中就会产生美感,自然就为下面具体赏析美在何处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探究朗读,情境中体会美

探究朗读,就是让学生在探究文本后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在阅读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知识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朗读的效果也会不同。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我让学生分析海难刚发生时那混乱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读出当时的情景,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学生兴趣大增,很多读得有声有色,品评得头头是道。可见,探究型朗读为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提供了可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品味朗读,想象中传递美

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品味式朗读就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中让自己感触很深的语段,用心体会其中让自己心动的词句,用语言说出自己的理解,相互传递美的感受。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春》、贾平凹的《月迹》等,而这些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意境美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体验。朗读能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在学习美文佳作时,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感触深刻的语段,在脑海中想象语言再现的情景,学生往往会出现激动的神情,跃跃欲试。此时学生应当说领悟了语文的独特魅力。

四、合作朗读,兴趣中比较美

抑扬顿挫的朗读能给人悦耳的享受,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将人带入犹如身临其境的意境,富有韵律的朗读能撞击人的心灵。鼓励学生合作朗读同一文章、同一语段,比比什么样的朗读方式更能体现文本的美,通过“读——交流总结——再读”这样的循环去提高朗读水平,比较出文本美的所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间的有利竞争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现美。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一文,有学生说应该采用很深沉的语调去读,有的说既然是葬礼上的演说应该是很沉痛的,还有的说文章赞扬莫泊桑的语句多,应该用激昂的语气去读,等等。之后学生自由分组,各自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朗读同一语段,他们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在不断的“读——交流——再读”模式下比较出合适的最能体现文本思想的读法,体会文本美的所在。

总之,朗读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走入文本,理解、感受文本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我们重视朗读,精心引导学生朗读,让琅琅读书声回荡在语文课堂上。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段意境美的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