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品表演法

2014-07-09李少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小品风筝

李少颜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有所转变,由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教学模式,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应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去达到这一目标呢?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深有感触,认为运用小品表演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小品表演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人物感情,感悟文章主旨,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表演能力。小品表演形象直观、生动鲜活,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抓住学生的心思,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思索,有效开展课堂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要让这种方法真正起到作用,在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意义,精挑细选

首先,教师要明确小品表演的意义,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是否有需要运用,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的确有需要、有效果、有教育作用才运用,否则就会有运用太泛太滥的弊端。另外,有些课文在运用小品表演时,不一定要全篇表演,只要求挑选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表演就行了。如《风筝》这篇课文,可集中表演“我”折毁弟弟的风筝这一幕,在表演前对文本做一些处理,以方便学生理解。总之,教师要明确小品表演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因此要求教师精挑细选可表演的文本,并适当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设计。

二、充分准备,力求完美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小品表演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学生有一定的触动,那么一定要做好小品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好演员。演员可以自我推荐或同学推荐。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可能比较害羞,教师可先指定一些平时比较大胆、活泼、敢于表现的学生,以点带面,慢慢地让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演员的面逐步扩大,还可以让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来表演,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力求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得到锻炼。如《包拯》一文中有许多小故事,可尽量多挑选一些演员,让他们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其次,要做好表演前的指导工作,如神态、语言、动作等,力求模仿逼真,又有特色。如《风筝》中“我”的愤怒以及折毁风筝粗暴的动作,弟弟的委屈、难过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表演,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精髓,表演得惟妙惟肖,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另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道具和背景音乐等,以增强表演的效果。

最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挥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合理的改编,加入现代的元素,如一些网络语言、流行话语等,让小品表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有现代感,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发展。

三、激励为主,巧于评价

学生毕竟不是演员,在表演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做好表演后的评价总结,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改进。评价时要以肯定为主,然后婉转地指出不足之处。首先可让学生互相评价,觉得哪个人物的表演模仿较成功,成功在哪里,哪个人物的表演有欠缺,应如何改进。然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评价。最后,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其他或刚才的演员根据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再表演一次,以求精益求精。当然,掌声是表演时少不了的,要让学生在肯定、赞扬中体验成功的滋味。

在小品表演这种特设的情境中,将具体的课文内容和道德规范教育贯穿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走进角色,在互相碰撞中产生火花,会带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由感而知,由知而悟,整个表演过程中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表演前,学生的共同研讨、团结合作、精益求精,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恰当的表情、动作,自制的简单道具,表演后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价,无不体现着美,创造着美,其他学生观看时欣赏着美,感受着美,大家不知不觉中陶醉在美的愉悦中,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方法,那么都可以采用。笔者认为,课堂上运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值得一试。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小品风筝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小品)《加班饭》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小品)《一年又一年》
学做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