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中的美感教学

2014-07-09刘文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美感意境美的

刘文文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缺乏对美的体验,只知道追求更高的分数和更好的学校。作为高中语文教职人员,我有着切肤之痛,放着美妙的文章不能好好教,只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努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水平。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学生基础知识和应试知识的教学,还有培养学生美感的任务。从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看,中学生不仅缺乏创新意识,也缺乏美感。文章不是无情物。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有情的文章,达到对学生美感教育的目的呢?

一、高中语文美感教学方法

1.树立美感形象

树立美感形象就是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个自身的偶像,从而发挥偶像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偶像作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点在语文美感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可以说,帮助学生树立美感形象,就是对学生的“追星”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为我们选取了多个富有美感的人物,如《背影》中的父亲、《荷塘月色》中的主人翁等。美感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文章中的意境。选取的原则是以学生自己喜欢、觉得美丽为主的。

2.渲染美的画面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教学媒介不断拓宽,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美感。可将文章中的美丽片段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达到美的画面的渲染效果。通过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画面或模型,对其进行熏陶,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教师可以播放几张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人们买卖大白菜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有直观的了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美的意境

说到美的意境,我们首先想起的是古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那么多不朽的诗篇,无一不有美妙的意境。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创设美的意境,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学生自己领悟到的生活哲理和事物美感往往会终身受用,引领他们步入文学美的意境之中。

二、高中语文美感教学实施策略

1.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任务。这里所说的语文教学,包括拼音、成语、阅读、作文等多个方面。在拼音、汉字的教学中,有造字之美;在成语的教学中,有语言艺术之美;在阅读教学中,有文章之美。高中语文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要素的美学体系,对于学生的美感教学也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有了这样的资源,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强化美感教学,通过成语选择、例文赏析、作文指导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美感培养。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作文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学的重要阵地。高中生的作文往往生搬硬套、移花接木,很难从中体现出学生自身的美感。对此,教师可以针对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美感。要想写好作文,离不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有些语文教师甚至有这样的言论,只要你能够背诵一百篇优秀作文,你的写作肯定会有很大提升。但是,美感来自哪里呢?难道只能通过文章的套用?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对于学生的美感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做到文章写实,其次是在日常的写作中积累素材并灵活运用,最后才是进行美感作文的训练。

3.在课文赏析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各种各样的美学风格,或清新隽永,或沉郁顿挫。通过教师对这些文章的赏析,学生会对文章中富有美感的场景格外关注,分析其中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这些都是对学生美感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只有在一篇篇阅读的积累中沉淀文化底蕴,才能逐渐形成审美能力。文章中的美丽意境,一次次叩击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词向学生展现了一幅萧条又别具美感的画面,将诗人“断肠人”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语文美感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实施。实践也证明,进行语文美感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素质教育目的。审美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贵在指引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感意境美的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