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思维方式,同一个误区

2014-07-09

新财富 2014年5期
关键词:罗文加西亚自主性

把人仅仅看作一种工具的观念,是一种认知的误区。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尊重的关系,你要达成你的目的,就必须尊重他,他要达成他的目的,也必须尊重你。??觉真法师/文

老板想:做多少事,领多少钱。

员工想:领多少钱,做多少事。

两个想法不一样,说明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形式上不同,其实都陷入了同一个误区。

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有彼此之间功能性的东西,工具性的东西。比如,我们到餐馆去吃饭,这顿饭,是店里的人做好,送来餐桌上的,那么,我与服务人员的关系,是我用钱买了他的劳动、他的服务,他成了我的工具,送饭送菜的工具。但是,实际上我也是他的工具,我要付钱,我就成了他增加收入的工具。彼此都为对方所需要,彼此都是对方的工具,都有功能性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就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有情有义的基础上,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誉、情义,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目的。所以,这里决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关系,这里的本质,是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上述把人仅仅看作一种工具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是片面的,是一种认知的误区。这里的彼此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尊重的关系(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是敬重,是互相的敬重)。不仅老板和员工之间是这样,父子之间是这样,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朋友之间是这样,企业家和客户、竞争对手之间也是这样。你要达成你的目的,你就必须尊重他。他要达成他的目的,他必须尊重你。这个尊重、尊敬,就来自人的尊严,既包括他的尊严,也包括了你的自尊。因此,这个尊严,既是尊重别人,归根到底,也是尊重自己。懂得这个尊严,懂得尊重别人,也正是尊重自己,所以,这才是一个有道德自主性的、有人格的人。失去了这个“人的尊严”,他的道德自主性也就失去了。或者说,他就是一个没有人格的人—至少是一个人格不健全,或丧失了人格的人。其实,人,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才有尊严,才有人格,才能获得自由。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就是指人性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生命力的平等。这个理念是释迦牟尼在2600年前发现的(这不是佛教的创造,真理是无法创造的,真理是本来如是,法尔如是,只是释迦牟尼发现了它、证明了它),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尊严,因而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的权威。大家平等,彼此平等,人人平等。自己决定自己,别人决定不了你。这就是你的尊严,你的自尊。你能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别人,这就是人格,就是一个人的道德自主性。

还应该指出的是,尊严,自己给自己自由,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人格状态。我在讲课时,一再提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而加西亚正在古巴山中的丛林里,没有人知道地址,而美国总统又必须尽快获得他的合作。这时,有个叫罗文的人挺身而出,说他能找到加西亚。罗文接过美国总统交给他的信,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找,我怎么把信交给他”,但他经过千辛万苦,在几个星期后,终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个罗文,就凭他的责任心,立即采取行动,把信送到了。这叫自主、自立、自力,独自完成。这也叫责任感,使命感。

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客户,就是加西亚。不提任何问题,不谈任何条件,不顾一切地把服务送到客户手上,你能做到吗?你手下有罗文吗?这就是“一个人道德自主性”的启示。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把责任承担起来,尽心尽责。责任从哪里来?责任就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就从人的尊严来。

好,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有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都有自己的人格状态,也都有自己的尊严。

本文开端提出的“两个想法不一样”,是不是同一个思维误区?

猜你喜欢

罗文加西亚自主性
罗文涛作品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逃不掉的密码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人生赢家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血色高跟鞋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