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2014-07-09祝念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答题命题试题

祝念亭

一、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走向探寻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看,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与上年相比应仍以“稳定”为主,试卷的结构、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以及试题赋分等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个别试题的微调,应该说是常态。需要提请老师们关注的是:

其一,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问题。

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多年来均为“社科文”,但也有一些变化。譬如,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江西卷考查了有关病毒的阅读,北京卷考查了有关昆虫的阅读,两者均为自然科学小论文,只是文字不是那么艰深难懂而已。建议今年大家复习备考时,要适当兼顾自然科学类短文的阅读与训练。

其二,关于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的命题材料问题。

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新课标卷多年来一直为“小小说”与“人物传记”对举进行选择考查。因为高考命题者既要考虑对举的阅读文本的体裁的区分度,还要考虑对举阅读文本本身阅读的难易度,同时还要着重考虑如何平衡对举文本命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考查形式的难易程度。2014年是否有新的变化?譬如,是否会出现散文与新闻、调查抑或时事报道对举,散文与人物传记对举,小小说与时事报道抑或新闻、调查对举?这些都有可能。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对于散文的阅读,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新闻、调查、时事报道等相关内容的阅读,也应该有所涉及。要从培养与训练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素养。

其三,关于文言文的阅读。

文言文的阅读,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命题材料近几年来均为传记文,考查形式与内容也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2014年高考,从“稳定”的角度来说,也应该不会有明显变化。需要提请大家关注的是文言虚词与文言断句的考查。文言虚词应该是文言文高考的选考点,如2013年,广东卷、安徽卷、山东卷、湖南卷等8种试卷对此均有所呈现。文言断句也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高考,广东卷、江西卷、湖南卷、湖北卷、江苏卷等8种试卷均有呈现。这些相关内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四,关于语言知识的运用部分。

该部分的必考点2014年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选考点与2013年高考相比,会有所变化。譬如,2013年考卷第16题补写恰当的句子,考查考生语意连贯表达的能力。第17题,给出一幅“中国环境标志”图画,要求写出其构图要素及寓意,主要考查其理解认知与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能力。2013年全国大纲卷考查了“指出并改正”读者来信中不当的用词;江西卷考查了按照要求为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实际是一篇说明短文;山东卷要求对一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主要考查筛选与整合的能力;广东卷考查了按要求续写寓言;湖北卷考查了对一段文字中所涉及的现象按要求进行点评等。

今年对于选考点内容的复习备考,我们仍应该根据高考要求的实际,既要“全面撒网”不遗漏知识点,又要有所侧重。

其五,关于作文。

高考作文的考查命题,从目前获取的相关信息分析,2014年高考应该仍为新材料作文,且近几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

二、对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认真而科学地研究与计划,审慎而周密地实施与强化。从我们近些年来听课调研获取的信息来看,老师在实际教学与复习备考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严重影响和制约备考效率的问题。如,指导思想上的“简单顺应高考”与教学目标上的急功近利;教学形式上的统一化与模式化;教学内容上的平面化与低层次;教学方法上的机械化与单一化等。为此,我们在高考语文科复习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这要求我们在研究考纲的基础上,在复习备考中以课本为“本”,针对考纲中的考点全面拉网,不能遗漏。同时,以常考点为重点,兼顾选考点,合理地分配复习备考的时间与精力。此外,要认真研做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

(二)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的广度与层次,向研究要质量、要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以及复习备考的效率,“教学研究”必不可少。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教学中的相关规律。对于高三指导教师来说,掌握相关规律、规范指导尤为重要。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探寻、总结规律。其中包括语文阅读的规律,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与规律,以及不同测试点、不同要求试题答题的程序与规律等。譬如,阅读试题的答题规律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全面扫描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综合分析鉴赏评价。

(三)立足于课堂教学,科学而规范地指导,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

课堂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指导的主战场。怎样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规范而科学的指导?应结合学生和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认真设计理想的教学内容与程序,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结合教材的内容、高考的要求,制定出客观而切实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文言文为例,2013年高考试题的文言文阅读与2012年相比,难度相当,仍然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时,首先要以纲扣本,重知识能力的迁移。掌握课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及常用的虚词,对文言文中含义丰富且具有不同句型特点的语句能够理解,并会翻译,要掌握最为基本的翻译要求。课本要反复阅读、熟读,典型的句子、精美的片段最好会背。

二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代文阅读,是高考阅读的重头戏,是最易得分或失分的考查内容,同时也是考生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试题。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备考中,恰当地把握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关键。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设计的选考题,从中探求命题规律,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掌握题型设题的角度、切入点及答题时的规范操作模式。要关注对阅读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以及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技巧的能力,尤其是把握全局的能力上。

三是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诗词教学为例,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以及复习备考,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述的问题,更不是简单地对对答案的问题,而应该是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真而自觉地反复“阅读—吟诵—思考—感悟”的问题。只有认真地阅读与思考,方能读懂诗歌的意思,进而体味和领悟诗歌表达的意境,揣摩出诗句的“画外音”,从而准确理解和感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四是课堂教学要设计恰当而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譬如,试卷讲评课要锁定教学目标,重视学生需要, 把备课的重点由“备试题”转向“备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广而杂的知识点进行认真分析,要让试卷“为我所用”,恰当地分清主次,锁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方法。不同层次的答案呈现,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并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正确的答题规律和思维方法。

五是课堂教学要注意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不同的学生对每类题的理解与表达会有所不同,答题得分也会有多少高下之别。课堂教学指导时,教师既要统观全局,处理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分类分层地帮助解决一些个性的问题。比如,对于散文阅读中的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科技文阅读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与相关内容的推断等,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答题的表述,可用文本中的语言表述,也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等。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题情况,也会有不同的误区。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悉心指导每一层次的学生。

(四)要兼顾课外,强化阅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开阔视野,增加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大量阅读与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来说,强化阅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增加积累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课标卷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2011年~2013年的高考作文就是例证。我们在备考时除大量的阅读外,还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仍将是近年作文命题的重要内容。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写好高考作文,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素材,如有关“爱国爱乡” “勤奋惜时” “勤俭节约”“保护环境” “构建和谐” “豁达乐观”“理想抱负” “执着追求” “创新超越”等方面的素材。同时,对于积累的素材要学会“一材多用”。比如,“爱迪生经历了1000多次实验后才成功”这个例子,既可以用来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观点,也可用来证明“要有恒心” “要有执着精神” “要永不言败” “不要轻言放弃”等观点。如果能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所积累素材的应用范围。

高三最后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我们仍要注意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品位的书报杂志,推荐一些时文、美文,供学生阅读鉴赏,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积累。

猜你喜欢

答题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