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阅读的孩子一定会笑到最后

2014-07-09崔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科书实验阅读教学

崔峦

编者按:

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在课堂内进行大量阅读,转变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生命状态。该项目实施7年来,全国近3000所学校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行列,河南林州、漯河等地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们也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乐而忘返。本刊特推出一组文章,展示这一语文教学实验在我省一些学校取得的成果,也希望借助一个“读”字带动更多的语文教育者对课堂进行探索。

“语文主题学习”现在已经是一项影响广泛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早在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时,我就多次到潍坊去,和他们商量、研究。所以,对于这项实验我是最早介入的,因而也是十分熟悉的。这次,我在深圳市上沙小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是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侯华丽老师上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对象是学生;一节是深圳市福田区李祖文老师上的“绘本文学圈”的教师体验课,对象是教师。这两节课让我感触很深,第一个想法就是:我多么希望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界领导能来参会,来感受一下我们会议的氛围,来听听我们老师的课和专家的报告,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在已经走到了哪儿。

谈谈对两节课的看法

侯华丽老师的课上得很好。我不认识侯老师,是第一次知道她。我想,她通过“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的学习和自身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侯老师的“人和动物那些事儿”这节课课堂的氛围非常好,是我们期望的、理想中的教学氛围。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学习了一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跑进家来的小松鼠》,读了一篇小古文《杨生之狗》,还快速地浏览了《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一文,学生讲了自己和动物的故事,最后侯老师还开了一张书单。这样的信息量,在我们内地40分钟一节的语文课堂里面是不多见的。我觉得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学习非常主动。这不完全是侯老师的功劳,主要是上沙小学几年的教学实践、大力推行“语文主题学习”的积淀。这个班的学生很可爱,他们真的是学习的主人,学得非常投入。在课堂上,我看到孩子们认真读书、认真思考、认真交流。他们在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孩子都投入其中。这里面没有看客、没有旁观者,实在难能可贵。侯老师也非常尊重学生,甚至板书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所以,侯老师这个课是不简单的。语文教学我们考虑的出发点主要是人文、内容。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因素:形式,即表达的方法以及我们要培养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侯老师这一课来讲是把握主要内容,学习表达方法,领悟“通过事情来抒发情感”的写法。这是“语文主题学习”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

那么,在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呢?应该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讲的“集会的主席”。老师就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在其中起到指导、引导、辅导、诱导的作用,这样就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好的课堂,是两方面作用充分发挥的结合。

侯老师的课,还回答了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教科书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关系。应该说教科书的阅读是例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是运用,整本书的阅读是拓展。她的这节课学生收获很多。我们要学其精神,而不是照搬照抄。所以,我要说,刚刚开始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学校,倒不一定这么急。我们不一定步子这么大,每节课的容量也不一定这么多,要从实际出发,小步前进,中步积累。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会越走越远的。

在李祖文的教师体验课上,李老师没有太多的话,显得很轻松。当然,在背后,实际上是有思考和准备的,课堂上的轻松往往来自于课下的不轻松。他的课给我们展示了指导儿童阅读的思路,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思路,并不是唯一的。它的可贵之处是尊重孩子,即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选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喜欢的一本书来读,大家又有一个共同讨论的话题。它告诉我们,读不同的书可以讨论相同的话题。这对我也很有启发,读不同的书,我们可以讨论共性的问题。在发现事实、提出理由、得出结论、交流收获的过程中,每个孩子尽管阅读的只是一本书,但他分享了大家的阅读收获,所收获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一本书。同时,大家又能够达成一些共识。另外,我觉得李老师那种开放的思想也是值得教师来学习的。有的时候,我们的阅读和认识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引领学生的阅读。这样,孩子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创新的思维等,才能够得到激发和发展。

听了这两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 实际上是一个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促进了我们深化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我想,为什么在2006年山东潍坊能够启动这样的一个实验研究呢?就是因为山东潍坊的老师们对当下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非常不满意,所以一批有志之士开始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从而开启了我们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的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应该说,“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是从教学改革开始的。但是,从现在看,它所起到的作用不仅局限在教学上,实际上是促进了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的一系列或者说是全方位的改革。

谈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关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愿景,我们希望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从我个人来讲,我是希望以大量阅读、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改进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上动脑筋做文章。首先,要改进教科书的教学,改进教科书阅读的教学,做到提速增效,这样才能省出课时,在课堂上加大阅读量,读整本书。同时希望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培养其较强的阅读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所以说,“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改进教科书阅读的教学是基础,而把儿童阅读“挤”进课堂、“挤”进课程和课表、“挤”进评价,应该是一个重点。

那么,怎么来看这个“语文主题学习”?我认为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们的课程标准也强调母语学习重在整体把握,我觉得这个整体的思想是正确的。那么,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的引导下,加上全国各地老师们的许多创新,我们有些学校的阅读教学,已经改变了一篇一篇教、一篇一篇学的情况,能做到单元整组教学,甚至还有群文教学。就像我们今天课上看到的,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当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整堂课成为深入的、开放的、高效的阅读教学。应该说,这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学全方位的、有一定深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这个实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适合于任何学校、任何教师、任何学生的。上沙小学的生源并不是很特别,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通过师生的努力,现在发展得非常好。明显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这个课题的研究有普适性,不是个例。

但是,要真正做好这项研究,也是需要条件的。首先,要求实验者教学思想更新。没有教学思想的更新,这项实验是不可能成功的。换句话说,只在方式方法上做一点改革就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其次,要有一点阅读资源的支持,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书读。上沙小学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在购置图书上舍得花经费,还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图书的“漂流”,使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观念的更新、资源的支持是这个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当然还要有课题组所编写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想,我们“语文主题学习”这样的一个课题,要转变教学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老师真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融入到血液里,落实到教学中,而不仅仅是挂在口头上。我们还要大刀阔斧地改进教科书阅读的教学,向40分钟要成效,向40分钟要质量。为此,我提出“六个更加”:

教学目标要更加集中。我们不要把教学目标定得非常多,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目标要集中,特别是语文训练要聚焦到一个点、两个点上。这个目标的制定要根据什么呢?一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二是教科书编者提出的单元目标,三是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这三点,我们来提出这篇课文、这组教学甚至这一课时的目标,目标会更加集中。

教学内容要更加丰厚。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厚,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要点:一是教科书要读“薄”,就是要从教科书里面精选内容。像侯老师,她就没有从头到尾地去分析内容,而是为我所需,从训练的重点出发,跟训练重点相关的就引导学生多读读、多领会领会,关系不大的就略去。二是整本书要多读,反复读。所谓的教学内容要丰厚,就是这两个意思。

教学环节要更加简化。不要把教学环节搞得很复杂,叠床架屋,弄得自己教了前面又忘了后面,其实清清爽爽做几个模块就够了,想清楚第一个模块干点什么,第二个模块干点什么,第三个模块干点什么。这样就足够了,不要搞得很复杂。

教学方法要更加简便。我们老师应该在学生学的过程当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什么时候指导,指导什么,方法要简便,也就是我平常说的,要顺学而导,不要冥思苦想地设计出这个法那个法来,就顺学情而导。

学生的学习要更加充分。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中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我看了看今天六年级孩子的教科书,我真吃惊啊!密密麻麻地都写满了,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够的地方还贴了许多条子,老师把它叫作贴纸。孩子们贴了好多,真的可爱,真的用心思了,体现了学生学在前,老师教在后。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倡导的教学啊,他说其实教学环节应该很简单,三部曲:自学、讨论、练习,就这么三步。自学,学生读懂的、理解的,大家交流交流就过去了;然后抓住大家关心的、提出的有价值的点,全班来讨论讨论,即教师抓住课文的一两处教给学生学一学就可以了;讨论之后,有针对性地做一点练习,但不是那种听写字词、抄写词语的练习,要做一点有价值的、跟这次训练重点相关的练习。

课堂练习要更加有效。现在都在要求减负, 如果采取“语文主题学习”等一些比较高效的学习办法,我估计这个负担就能减下来。但是,硬性要求不许留作业、不许考试,是办不到的。老师不留,家长留;家长不会留,就交给社会补习班去留。

我们把这几点做好了,我们师生发展的天地就广阔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目标就实现了。至于我们教学的类型、教学的模式,我觉得,应该鼓励老师们大胆地去创造、去探索,不必千篇一律。其实,并没有一个最好的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根据课标的各年级段的要求,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参照着教科书的安排,来进行各种课型的设计。可以一篇带多篇,读教科书的一篇课文,带“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或者其他篇目的阅读, 一带一也好,一带二也好,一篇带多篇皆可。也可以进行单元整组的教学、单元整体的教学。

此外,我想谈的另一个问题是:怎么样处理好教科书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用教科书教好语文,不是教教科书。要用教科书编排体系提出的那些重点的训练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从教科书里面来学读法、写法、学法。之后,孩子们把学到的东西再运用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之中,则是一种迁移、运用、拓展、提升。

怎么来平衡分数和能力的关系呢?我们要利用平时教科书的阅读教学,来解决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如一些字词句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考试时会考到的内容。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考前帮助孩子做一些梳理、整理和复习。

“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有丰富的内涵,如人物主题,教科书里有“走近毛泽东” “走近鲁迅”,我们还可以走近任何人,特别是作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某个作家的一组作品;如方法能力的主题,读写儿童诗,这就是要通过一组文章来训练学生一个方面的能力;又如混合的主题等,我们要丰富单元主题学习的内涵。

我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能由“语文主题学习”阅读向各科的主题阅读开拓。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事,它也是各科教学的事,是我们整个学校的事。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爱阅读,广泛地阅读,一定能够促进各科的学习,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力,从而让孩子们养成乐观、自信、好学、向上的品质,有书卷气、有文明范儿,这样我们的民族素质才高,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尊严。我们可以一方面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一方面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履行教师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些力量。

(作者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原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本文选编自作者在广东省深圳市“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文字略有改动)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教科书实验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打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