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07-07梁月英温韵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诊断

梁月英 温韵洁

[摘要]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要高;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要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上述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结论 肝硬化疾病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致使其各生化指标与正常人或正常范围值存在明显差异,是判断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肝硬化;诊断;生化检验;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21-03

Application value of biochemical test items in diagnosis of cirrhosis

LIANG Yueying1 WEN Yunjie2

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Fenggang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523690,China;2.Guangzhou Huayin 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 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iochemical test items in the diagnosis of cirrhosi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3 and 50 healthy physical examine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eceived various biochemical items test.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total bilirubin, 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r-glutamyltranspeptidase and direct bilirubin values,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otal protein, cholinesterase and albumin valu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In addition,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the values of main biochemical test indicators were all outside normal range. Conclusion Cirrhosis leads to abnormal liver metabolism and thus caus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riou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from normal people or normal values, which are important symbols for determining cirrhosis.

[Key words] Cirrhosis; Diagnosis; Biochemical test; Value

肝硬化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由肝脏细胞损伤或坏死致使肝小叶出现、血液循环路径更改、肝硬变等引起[1],易引发肝腹水、继发感染及癌变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肝硬化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发严重等特点,大多数患者诊断发现时已是肝硬化晚期或肝癌[3]。为此尽早采取血常规、肝功能实验、生化检验项目(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指标)检查等诊断肝硬化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对我院肝硬化患者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检查,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

5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70岁,平均(55.8±10.4)岁,病程在2个月~7年,平均(2.4±0.8)年。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8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其他12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41~69岁之间,平均(56.1±8.9)岁。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等常规检查。针对伴有腹水的患者,行穿刺腹水常规检查;针对门脉高压患者,行X线或纤维内镜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于次日早上空腹采取静脉血5mL,并无菌保存,保证标本的质量。检测仪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转速3000r/min。将血液标本离心

表1 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主要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比较()

主要生化检验项目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正常值范围 t P

丙氨酸转氨酶(U/L) 57.2±10.1 15.2±2.8 7~40 12.67 <0.05

总蛋白(μmol/L) 59.2±7.8 73.8±9.0 60~80 -3.88 <0.05

总胆红素(μmol/L) 86.5±8.8 11.2±4.7 1.7~20.5 23.87 <0.05

谷草转氨酶(U/L) 96.3±13.2 15.5±2.7 7~46 18.96 <0.05

碱性磷酸酶(U/L) 181.2±23.5 75.1±10.8 35~130 12.97 <0.05

γ-谷氨酰转肽酶(U/L) 177.3±21.2 18.4±6.7 7~50 22.60 <0.05

直接胆红素(μmol/L) 37.3±9.20 3.4±0.8 0~6 11.61 <0.05

胆碱酯酶(U/L) 2381.2±780.5 7243.4±2200.5 3700~13200 -6.59 <0.05

白蛋白(g/L) 21.2±2.7 42.4±5.6 35~55 -10.78 <0.05

3min左右,将血清彻底分离开来。然后开始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进行检测。其中,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等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其中,谷草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比值在2及以上,则说明患者患有肝硬化;γ-谷氨酰转肽酶越高,则酒精性肝硬化越严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与机体代谢功能成正相关;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数值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等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采用t检验,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主要生化检验项目,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无特异性等特点,多发病于40~50岁的中年男性[5],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多种形式,其中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6]。肝硬化早期症状主要为乏力、疲倦、腹胀、便秘或乳房胀等,主要由体内激素紊乱引起[7]。由于肝硬化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因此患者发现时往往已处于肝硬化晚期或癌变,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要定期进行体检,且有肝硬化症状或怀疑患有肝硬化时,要及时的到医院检查,如血常规、免疫学检查、B超等,其中很多项目为生化检验[8]。

生化检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用诊断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人类身体进行检查,主要生化检验指标有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肌酸激酶、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及白蛋白等[9]。其中,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5~55)、总蛋白(60~80)、胆碱酯酶(正常值为3700~13200)等主要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10]。一般而言健康人的A/G(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在1.5~2.5,而若患者有肝硬化,该指标会下降,当其在1以下时,则肝硬化情况严重。同时若人体胆碱酯酶下降,也可能患有肝硬化[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白蛋白、总蛋白及胆碱酯酶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氨酶(正常范围7~40)、谷草转氨酶(正常值范围7~46)等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若肝细胞出现坏死现象,那么分布在肝细胞中的丙氨酸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就会增高,且与肝细胞受损程度成正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谷草转氨酶数值为(96.3±13.2)U/L,丙氨酸转氨酶数值为(57.2±10.1)U/L,明显高于对照组(由表1可知)。总胆红素(1.7~20.5)、直接胆红素(0~6)等是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主要指标。其中,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分解后形成的,可作为肝硬化疾病监测的主要标志。此外,碱性磷酸酶(35~130)、γ-谷氨酰转肽酶(7~50)等主要反映胆汁淤积酶指标。其中碱性磷酸酶在体内各组织、肝肾等中比较常见,当其过多或过少时,血中碱性磷酸酶就会相应的改变;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分布在肝胆系统中,因此患有肝硬化疾病时,该指标就会相应的升高[12]。

本研究对我院50例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生化检验项目指标进行检测,发现观察组丙碱性磷酸酶、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表1可知,由此可见肝硬化患者体内主要生化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数值。可作为肝硬化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生化检验指标准确率。为此生化检验前,叮嘱患者头天晚上8点后就开始禁食,次日早上空腹采集静脉血5mL,并提高检验人员工作责任感及专业水平,保证检测质量,为肝硬化疾病诊断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洪军,赵继梅,范卫华.超声与胆汁酸、前白蛋白、胆碱醋酶在慢性乙型肝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35(7):672-673.

[2] 刘孙琴,程静,董明国,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4):4588-4590.

[3] 赖力英,龚国忠,周华英,等.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0,18(7):982-983.

[4] 郭红钦.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42-143.

[5] 刘晓雯.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9):133-134.

[6] 胡礼仪,徐庆雷.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0-82.

[7] 陶黎岚,王清云.血清总胆汁酸在测定肝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淮海医药,2010,23(2):82-84.

[8] 汪亚丽.HBeAg的临床检验在肝硬化和食管静脉曲张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2,18(32):94.

[9] 滕廷波,王群兴.53例晚期肝硬化患者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9,33(2):94-95.

[10] 杨忠华.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78-79.

[11] 孙红岩,艾辉.探讨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6):1570.

[12] 孙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45-46.

(收稿日期:2014-01-08)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肝硬化诊断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