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开设物理基础课程调研报告

2014-07-05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调研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摘 要:本文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高校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情况的调研报告。教指委对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新增本科专业;物理基础课程;调研报告

“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本科(特别是理、工、农、医类专业)两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其任务不仅在于为学生系统地打好物理基础,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已逐渐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当前,教育部高等学校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在开展“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为此,我们对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今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供大家参考。

一、两门课程开设情况

我们登陆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公共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http://www.bkzy.org),查阅了900多个学校3162个新增专业的申报材料,有效数据2925个。其中,理科类95个,工科类887个,农林类44个,医科类194个,文科类360个,经管类732个,其他类613个。现就理科类、工科类、农林类、医科类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开设物理基础课程的情况统计分析

如下。

1. 理科类

在理科类新报的95个专业中,未开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分别有42个和61个,分别占44%和64%。开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平均学时数分别为109和48,详细见图1(个别两门课程合并开设的未计入),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颁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分别建议的最低学时数144和64尚有距离。一些学校的距离还很大,个别学校的学时数分别仅有40和15。

2. 工科类

在工科类新报的887个专业中,未开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分别有266个和459个,分别占30%和52%。开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平均学时数分别为89和39,详细见图2(个别两门课程合并开设的未计入),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颁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分别建议的最低学时数126和54尚有距离。一些学校的距离还很大,个别的学时数分别仅有32和12。

3. 农林类

在农林类新报的44个专业中,未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有25个,比例为57%。开设课程的平均学时数为63,详细见图3(有1个两门课程合并开设的未计入)。

4. 医科类

在医科类新报的194个专业中,未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有161个,比例为83%。开设课程的平均学时数为68,详细见图4(有2个两门课程合并开设的未计入)。

二、调研分析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基础物理课程作为通识性课程一般不以专业来划分,通常会依据学生的需求分成若干序列。以哈佛大学为例,基础物理课程共分四个序列,各序列折合成我们的学时数在144~216之间,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任一序列。其他许多高校的情况大致类似。在欧洲,大学基础物理课程同样被作为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一般也不以专业来划分,许多专业的基础物理课程与物理专业的相差不大。

在我国,“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着积极影响。这两门课程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比如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制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各专业对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大多有比较具体的表述和要求。一些高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时数超过了“基本要求”的建议。此外,我们还欣喜地注意到,不少文科、经管和艺术类专业开设了基础物理课程,作为提升文科、经管和艺术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当前也有一些高校对本科教学(尤其对通识类基础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安排基础物理课程学时明显不足,并时常使之面临压缩学时的危机局面,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还有一些高校甚至取消基础物理课程,即便是理工科类专业的本科学生也不上物理课、不做物理实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科学素养的短板”。本次调研反映的是新增本科专业开设基础物理课程的情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严重程度,让人忧虑,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建议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校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打基础、增素质、利长远的重要意义。为此,一方面需要广大从事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勤奋工作和不懈努力,推进课程内涵发展,不断激发课程活力,另一方面需要教育部、各兄弟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的支持和引导。在开展“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建议各兄弟教学指导委员会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颁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两个文件(http://m.tongji.edu.cn:8888/jzw/),重视和加强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同时,我们也非常乐意与大家一起研讨,提供我们的建设性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调研报告
卧龙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档案抢救开发调研报告
卧龙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档案抢救开发调研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预测及在校生现状分析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佛乐禅思 寓教于乐
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认同问题的调研报告
曲阜市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调研报告
蓬莱市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情况调研报告
2015年度河南省演艺市场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