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馆员职能演变及发展趋势

2014-07-02韩小亚宇文高峰王荣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发展趋势

韩小亚+宇文高峰+王荣

摘 要 学科馆员具有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学科参考与咨询、用户信息素养教育、院系学科需求联络、学术深度支撑等职能。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与馆藏建设密切相关,在信息服务网络化、学术交流虚拟化的背景下,学科馆员的角色除继承以往的馆藏建设、参考咨询、院系联络外,更多增加的是对学术交流与教学科研活动的支撑功能,学科馆员的角色,已从学科为主的馆藏建设向学科为主的用户服务转变。这也是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 学科馆员 职能演变 发展趋势

分类号 G252

Evolvement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Subject Librarians Function

Han Xiaoya, Yuwen Gaofeng, Wang Rong

Abstract Subject librarian has the function of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cademic counsel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ubject contact, academic support. Now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network and the virtual academic exchange, subject librarian role not only inherits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evious reference, faculty liaison, but also adds support function of academic exchange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The subject librarian role has transited from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to user service.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 practice.

Keywords Subject librarian. Function evaluation. Developing trends.

1 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源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最初与学科馆藏建设密切相关。美国图书馆的馆藏分布以学科为中心,馆藏建设紧密围绕学科展开。二战后受美国政府政治及外交政策影响,大学开始建立地区研究计划,这些专题学科研究的兴起,促进了相应馆藏的发展,负责这些馆藏的学科馆员开始产生。1946年,罗伯特·唐斯撰文强调大学培养学科馆员的迫切性[1]。1950年,林肯大学开始实行分馆制,每个分馆设有专人负责馆藏建设。这种以学科为对象建立的学科馆员对口服务模式,受到了用户欢迎。之后,学科馆员,在美国综合型大学图书馆中开始普遍设立。

在国内,学科馆员建制起始于清华大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之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校图书馆普遍设立[2]。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个全馆参与的整体工作。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资源建设与整合、院系联络、查新和代查代借是目前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出IC2创新服务模式品牌,从组织机构设置、学科服务团队组成、馆藏物理空间布局,到各类业务流程再造,都开始以学科化服务为主线进行,在国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学科化服务之路。到2012年,全国已有约100余所高校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岗位[2]。

2 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

学科馆员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一直是国外图书馆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比较强调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背景,认为当前环境要求学科馆员有深入的学科专业知识。美国化学馆员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化学学科馆员有理科学位,43%有化学学位,被调查者每周花费4小时以上更新学科知识。一项了解用户满意度与学科馆员专业背景之间的关系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科知识对于满足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学科背景并不是获得学科知识的唯一渠道,还可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参与学术团体等方式获得[3]。

在国内,由于图书馆行业并无硬性的准入标准,一般情况下对学科馆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及相关的工作经验上。根据2007年的一项问卷和网站调查显示,89%的调查对象馆中的学科馆员具有本科或硕士学历,6%的调查对象馆员的学科馆员具有博士学位[4]。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科馆员,其专业背景可能是某一学科,也可能是图书情报学科。另一项调查显示,国内60%的学科馆员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

3 学科馆员职能发展轨迹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为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障。为准确定位学科化服务的内涵,必须深刻理解学科馆员职能发展的轨迹。

3.1 国外学科馆员主要职责

过去几十年间,国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可以归纳为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参考咨询、用户素养教育、与院系的联系活动、数字时代的创新服务等方面[5],其职责糅合了各学科文献从资源建设到利用的整个过程。不管是以纸质馆藏为主的过去,还是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现代,学科馆员职责总体基本未超出上述范围,只是不同时代侧重点不同。

3.1.1 馆藏资源建设与发展

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源,就是为学科发展建立系统而独立的学科馆藏,因此,由学科馆员负责所对应学科的馆藏建设与发展,从国外学科馆员制度诞生以来一直延续,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学科馆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学科馆员的其他各项职责是在馆藏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向深层次服务拓展,它是整个学科馆员制度能否行之有效的关键所在。endprint

馆藏资源建设的职责主要包括:(1)制订学科馆藏发展政策;(2)掌握学科的发展背景及需求,做出选书决策;(3)与相应学科的书商建立良好关系,定期评估书商的服务;(4)负责学科的资源交换、保藏等工作;(5)负责学科书刊的架位布局;(6)掌握学科资源的使用情况,负责书刊资源剔存工作;(7)推荐、选择、试用和评估学科相应电子资源。

学科馆员涉及的几项主要职责均围绕着馆藏资源建设这一中心延伸而来。学科参考咨询、用户素养教育是资源利用层面的职责,馆藏资源建设是其根基,脱离了馆藏资源建设,其他职责无从谈起。

3.1.2 参考咨询

除了馆藏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参考咨询服务来体现,因此,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一般都承担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而且往往是与学科相关的深度咨询服务,如由参考咨询台转来的相关学科研究方面的咨询,或者是网上学科虚拟咨询,学科用户直接发来的邮件咨询,以及学科用户预约的面对面深度学科研究咨询等。

学科馆员承担的参考咨询服务,除解答问题,还包括编写各种研究指南。编制学科研究指南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诞生之时就赋予学科馆员的职责。现在,此类研究指南主要针对馆藏纸质和电子资源,网上免费的学术资源,以及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为相应学科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参考。一般说来,几乎每个相关学科都有由学科馆员编制的研究指南,既有针对整个学科,比较宏观的研究指南,也有针对该学科中某一研究专题、比较微观的研究指南;内容既涵盖本馆馆藏,也涵盖网上第三方资源。

3.1.3 用户素养教育

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培养用户信息能力。过去的几十年,信息素养愈来愈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创新发展并获得终身教育的基础,各国有关信息素养的相关标准不断发布,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核心。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多种多样,某些方面与参考咨询服务也有重叠。而一般情况下,学科馆员承担的用户教育,一个重点是主要面向对应学科的师生,走进学科,走进院系,开设学科专业资源及其使用的种类讲座;第二个重点是针对某一教师的某门课程,应老师之邀走进专业课的教学课堂,与专业课教师紧密配合,按照老师的教学大纲讲授相关的信息问题,即开展“课程整合式信息素养教学”。这是近十年来学科馆员用户教育、进行用户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之一。澳大利亚的Rodwell,John强调与教师的合作以及直接深入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即把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活动嵌入到大学学术项目之中,而不仅仅是支持或瞄准他们[3]。同时认为学科馆员角色的演变由大学的内外部环境驱动,因而是动态的。学科馆员既要履行传统职责,也要强化两大主要功能:馆藏建设和信息素养教育。学科馆员参与复杂的学科研究是正确的方向,应采用更灵活、更主动、更关注交流、更适应用户的方式,更多地教师合作,参与到教学科研之中。

3.1.4 院系学科需求联络

学科需求联络,即建立图书馆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的交流机制,实现信息从用户向学科馆员的流动。学科需求联络是学科馆员非常核心的一项职责,学科馆员是院系师生(信息需求)与信息(图书馆)之间的联络桥梁。学科馆员与院系的学科需求联系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体现在学科馆员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如:

(1)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时,向学科教授发放新书目录,征求选书意见。

(2)在进行日常的参考咨询服务时,为教授们近期研究重点查找资料;为博士生论文选题查找资料,明确是否有足够的相关资料支持该主题的研究等。

(3)参与学科的相关活动:学科馆员可以有选择地参与学科相关活动,包括学术讲座、讨论会、纪念活动、各类仪式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一方面了解该学科的领域知识,了解相关教授研究主题的重点和特点;另一方面加强与院系或教授的沟通和联络。

(4)公共关系与营销:学科馆员向科研人员提供图书馆资源、服务以及相关政策与策略等信息,促进信息从学科馆员向学科用户的流动。

学科需求联络目的是识别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此为指导建立符合需要的馆藏,并帮助和指导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资源。

3.1.5 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创新服务

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学科馆员服务,面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以数字图书馆为依托,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该阶段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除了保留、继承和发展传统时代的学科馆员职责,还增添了许多新的职责,包括:

(1)学科发展研究,通过对专业文献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洞悉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该学科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

(2)生产和发布学科信息,负责本学科领域文献资源的分析、评价、导航、推荐工作,编写文摘、书目、书评、导航目录等;

(3)负责知识组织和竞争情报研究,即知识管理员;

(4)参与教学科研的实际工作,开展相应研究;

(5)创建、组织与协调虚拟交流空间。

上述职责中,馆藏建设与发展是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初衷,因此也是国外大多数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基本职责,即为相关学科选购文献资料,从而形成保障和支持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具有特色的独立馆藏。随着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能的重点已经从主要的学科馆藏建设向学科联络员和面向学科的用户教育转变,即从原来的以书本为对象向以用户为对象转变,但为学科建立具有特色的独立馆藏仍然还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

3.2 国内学科馆员主要职责

与国外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背景不同,国内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基本源于改变服务模式的内、外在需求的推动,因此,职能范畴虽然总体上未超出上述五类职能性质,但侧重点与国外却有较大的差异。

国内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岗位主要设立在参考咨询部门,少数设置在资源建设部门。因此,前一种情况下,学科馆员的职能更倾向于参考咨询服务、对科研的深度支持任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及院系学科需求联络,兼顾资源评估、馆藏建设与发展职能。而后一种情况下,学科馆员主要承担馆藏建设与发展的职责。endprint

4 学科馆员职能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出版领域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学术交流虚拟化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愈来愈大。过去,图书馆的活动更多的是关注学术成果、学术资源,而现在更为关注支持学术过程,发挥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提供增值服务[6]。事实上,如何正确发挥学科馆员的功能,已成为数字时代图书馆实现其服务使命的核心所在。

在上述背景下,2007年,Hardy Georgina[7]开始集中研究英国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Hardy Georgina认为学科馆员的角色应该强调文献深度加工、学术支撑活动及对主流研究的贡献;并提出“学术集中(academic convergence)”模式,作为未来的学科服务范式,尤其强调教学支撑功能(Learning Support Professional),这与传统的用户教育有区别,需要具有信息服务资质。Hardy Georgina提出今后学科馆员工作将更多地引入教育技术与虚拟学习环境,因此提出一个更高层次的“虚拟馆员”的角色,为院系新课程搜集学科资料,并通过院系的服务器提供给学生。Hardy Georgina的观点对于学科馆员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用户学术环境,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在国内,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在我国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从过去的以文献检索获取为中心的服务,到现在关注学术研究过程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知识化、个性化的服务,强调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增值服务。

张晓林教授[8]认为学科馆员的主要任务是支持人们进行知识创造与传播知识,支持研究与教育中知识创造。他预测了学科馆员从1.0到3.0可能的变化趋势:学科馆员1.0指基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信息检索获取,强调学科馆员会做什么;学科馆员2.0指基于用户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发现分析,强调学科馆员的能力建设;学科馆员3.0指基于用户的、覆盖知识能力和嵌入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强调的是用户需求服务。

武汉大学图书馆张洪元[8]副馆长预测学科服务未来发展的最佳可能是:以文献为基础的科研分析、科研评价甚至科研指导将逐步变为现实,并成为高层次学科服务的主流内容。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科馆员的角色及服务模式除了继承以往的内容外,如馆藏建设、参考咨询、院系联络外,更多增加的是对学术交流与教学科研活动的支撑功能。随着信息分析利用、知识传播空间的根本转移和变化,学科馆员的工作可能从图书馆空间跳到用户的工作流空间。正如理查德·盖斯顿(Richard Gaston)指出的那样,学科馆员的角色,已从学科为主的馆藏建设向学科为主的用户服务转变[10]。这也是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实践的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发展趋势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论数字化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职责
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