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障碍类疫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对策

2014-07-02叶国浪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2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疫病

叶国浪

摘要:针对猪繁殖障碍类疾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的诊断要点及防控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疫病;临诊要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42-02

最近几年,随着家畜养殖发展规模扩大,养殖经营过程中猪类繁殖障碍性疾病对家畜养殖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已经成为养猪业尤其是规模化的养猪业最大的威胁。而且,这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致病的原因很多,如何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致病原因进行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猪瘟

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过程中典型性猪瘟病比较少见,但是隐性猪瘟病以及非典型性猪瘟病等多种类型的猪瘟病对养殖业造成危害。因此,在进行猪类养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上述多种猪类疫病的防控。

1.1 隐性猪瘟病

猪繁殖过程中出现死胎或者木乃伊化以及幼猪表皮出现水肿等情况;除此之外,幼猪产出后出现震颤、腹泻等情况也应当加强注意。该种类型的猪瘟并不会在横向进行传播,但会传播给幼猪。

1.2 非典型性猪瘟病

该类猪瘟病的主要对象是32-60日龄的幼猪,发病率情况高低不均,但是死亡率极高。能够达到80%以上。非典型猪瘟病出现高热、厌食、消瘦。淋巴肿大等。剖检后其他器官表现出非典型的猪瘟病变,进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1.3 温和型、慢性型猪瘟病

(1)该类疾病主要常见于农村散养家畜当中,其中断奶幼猪以及青年猪更容易患该类疫病。该类疫病的死亡率较高,病程时间经历较长。患有该类型猪瘟病的幸存者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发育方面的问题,其生长发育会严重收到阻碍。体温上升,耳尖、腹下出现淤血以及坏死情况,病猪粪便出现时干时稀的特征。除此之外,对该类病猪进行剖检,出现并发感染的病猪,病变情况较为复杂。

(2)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猪母体出现免疫缺陷,形成母体的免疫应答机制较弱,进而导致母体对猪瘟的抗体不强造成的。另外,母猪在怀孕过程中接种猪瘟弱毒苗。

(3)防制。认真落实免疫接种以及抗体检测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免疫程序与机制。

2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1)该类病症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只对猪产生影响,且其发病症状以及严重程度与猪的年龄和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疾病发病不具有季节性特点,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空气与直接接触。同时,该类疾病还具有流行时间长与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2)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妊娠期母猪:常会出现低热或者厌食等症状,母猪妊娠期超过白天会出现流产或者死产情况。

空怀母猪:该类型的母猪会伴随出现流感的症状,能在短时间痊愈,但是在进行配种的过程中,母猪的受精率会显著降低,公猪则表现为精液减少,精子的活力降低。

育肥猪:这个类型的猪会出现暂时性的体温上升,并无其他症状。

哺乳母猪:表现厌食、沉郁、发热的一般性反应,但日后的泌乳量减少或无乳。

哺乳仔猪:整窝感染,短暂发热,继而腹泻、气喘、打堆、消瘦、衰竭死亡。

保育仔猪:见于本病流行的后期,往往断奶一周后出现厌食、呼吸困难、腹泻、打堆、消瘦,发病率高达30%,病死率很高,幸存者成僵猪,持续时间长短与环境和管理有关。

(3)防控措施。①接种疫苗。通过进行调查,在出现疫病的新疫区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的控制疫病的蔓延,并降低其危害程度。②对疫区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无公害的消毒剂进行空气和带猪消毒。③为了保证疫病发生几率减少,应当建立符合猪的安全生长环境。为猪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

3 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该类疾病最先发生在加拿大,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其病原主要为圆环病毒(PCV),这类病毒存在两个血清型,二型病毒为致病病毒,且广泛存在于猪群当中。多系统消耗综合症的病原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其病原主要包括PPV、PRRS。

单纯感染呈现慢性消瘦和呼吸急促、困难、消瘦、皮肤呈现贫血或黄染。若有继发感染,则症状复杂,除呼吸困难和消瘦外,有四肢或关节肿大,体温升高、腹泻、共济失调等。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疫病
动物疫病监测在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