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2014-06-28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评价

吴 力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正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 整个教学活动都致力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大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然而,在不断的摸索与完善高校体育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它们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如何去正视以及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了保证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改革的必经之路。

1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逐步深入,国外一些好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逐渐被我国各高校所采用或借鉴,一些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已经基本脱离了以“身体活动的技术教学为主的传习式的方式,用“注入式”的方法进行“重复锻炼”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而以更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多类型课程组合的形式来开展体育课。多数高校体育课(必修课)规定为两年,大多采用的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一是体育基础课,大二是体育选项课,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到两个项目进行学习(注:选项课的教学分半年或一年模式),有些学校开展有体育选修课,即除了大一、大二两年的体育必修课外,大三、大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合理地、自觉、自愿地选择体育项目或老师,即我们所谓的体育俱乐部形式。

2 高校体育存在几个问题

2.1 体育教学内容盲目效仿,不求实效

从目前高校体育的发展来看,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态势深刻地改变着高校体育的面貌,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盲目效仿、不求实效也是存在的事实。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最主要表现在新项目的引进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出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的景象,社会体育的形态以及新兴的体育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高校所引进的新项目大多为在社会上发展较好的项目,但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更多的考虑到场地、器材、教师的能力以及学生经济等的承受能力,在某些环节不成熟的条件下,简单模仿,复制引进,很有可能使所引进的新项目变质,减少新项目的运动魅力。

2.2 体育理论知识介绍重视不足

体育理论教学作为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理论知识教学对指导学生科学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意识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层学校体育教育一直存在着重实践而轻理论的现象,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更是如此。 虽然近年来体育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与深化,但还是偏重于实践课程教学,对理论教学的研究甚少且实效性不强,理论教学内容不规范、不科学、不系统,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理论教学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薄弱环节,体育理论课程建设与发展滞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3 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和完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的学习留有更大的空间,加大选择余地,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开设多种类型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程。 部分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可以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项目、自由选择时间的学习条件。 但是,一切改革的步伐都应适应当前的实际。 以学生为主体,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内容,并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是很好的措施,但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时间,对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 因为当前各高校的学生人数相对比较多,学生的所有课程学习安排比较紧张,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师、文化课和体育课三者之间的矛盾,造成教师师资的不足和浪费。

2.4 传统体育项目割舍的极端化

为了体现体育课程要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部分院校对以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修项目如田径、体操等割舍过多,有的院校甚至已全部舍去。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最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操运动也具有很多项目没有的优势,它既能全面、又能重点地锻炼身体。它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灵敏程度,塑造健美形体,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练习以达到平衡发展和矫正某些畸形的目的。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正以一定幅度呈下降趋势,这与传统项目割舍过多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5 课程评估缺乏科学性

很多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对教学评估环节重视不够。 课程评估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更不重视学生心理品格和综合能力的评价。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出现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而不是为了能力的提高在学,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个性,对于那些能力有限态度又认真的同学有时候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及格”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唯一要求,评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这与著名教育学家葛敦纳主张的“评估应用来协助学习”相悖。

3 对策

3.1 根据学校的实际,对社会上流行的项目有选择性的引入

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发展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中国社会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它们制约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社会体育中的参与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而学校体育的发展要受到学校经济水平、应试教育、管理机制、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具体因素的制约,在某些方面取决于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接受的对象也只有学生,可发展空间较社会体育小很多,因此,社会上流行的很多项目并不一定适合在学校开展,在引进新项目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对项目引进的可行性做好深入的分析。

3.2 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体育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融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模拟、仿真、交互、情境创设等)的形式与表现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的交互学习环境,使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有更深的了解,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体育,如何指导自己及别人进行锻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术水平。

3.3 选择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

选择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 体育课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高校体育在选择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时,要破除注重学生的现实锻炼,盲目追求体育近期效益的课程设置, 改为全过程教育与一体化管理的课程设置模式;要破除单一常规的普通体育课类型,改为根据学生的基本需要、爱好,结合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组织起来的各种体育课类型;破呆板型、一条龙式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为根据学生需要来组织灵活多样、实际、实用、实效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形式。体育课程设置应实行全过程教育,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可按学生体质强弱、基本需要、兴趣爱好、运动特长等编班,有专长的教师分工负责不同项目的教学任务,利于教师发挥特长,学生可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随机选择时间修体育课, 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兴趣性。

3.4 正确处理好兴趣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为了达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目的,应合理、适当的安排竞技体育项目,尤其是田径中的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不能舍去,因为这些项目是进行其它身体锻炼的基础,既不能完全割舍,也不可过难、过多,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达到学习和锻炼的目的,以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要正确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教师可根据专项的需要,合理安排一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作好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

3.5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发展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活动, 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象学生的态度、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指标是不能象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那样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因此,我们必须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学生成绩评价中主要是教师来衡量学生,学生自评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学生自评主要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实证材料,自评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自我评价的能力,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做法较为普遍,但是,终结性评价存在学习反馈的滞后性、对学习进程的激励促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有限性等弊端, 而过程性评价在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修正作用方面具有终结性评价难以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采用一系列不同的评估方法,通过评估要能够让学生得知本身的学习情况,使评估类型综合化,评估效果科学化。

[1]郭守靖,李茂堂.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利弊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1).

[2]潘绍伟.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4).

[3]刘丽.体育多媒体教学优势与策略[J].科教文汇,2009(11).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