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基督神学的启示:大禹时代的另类解读

2014-06-27王向辉

关键词:玄鸟封印普罗米修斯

王向辉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62)

鲧、禹治水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禹启肇造夏王朝的功业更是妇孺皆知。在先秦历史学界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近来读西方哲学史,偶拾《圣经》,将中西上古历史神话与传说进行比参,忽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故不揣浅陋,试图利用《圣经》《史记》的相关记载,解读大禹在中国历史中所扮演的神秘而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以为禹是捕蛇者,也就是猫头鹰神。禹的前面是猫头鹰神的舜帝与古蛇鲧,舜鲧时期中国开始了天人相分;继承禹的是古蛇启与后羿,创制家天下的政治模式,古蛇窃取了天之神器,而禹所代表的古蛇封印延续至西周时期的褒姒幽王,蛇之怪胎彻底打开了封印,颠覆了三代历史。鲧之被杀,乃是古蛇被上帝所封印,而禹则是封印古蛇的天之使者。

三代历史的大变迁是以禹作为转折的,都是因古蛇与封印而起。大禹绝非龙的传人,而是玄鸟的子孙,禹和商契、周祖后稷乃至秦祖大业,都是玄鸟的子孙。从启的古蛇复辟开始,中国进入了人性启蒙的大时代,但同时也开始了宗教学视野下神性到人性的终极大沉沦。

一、封印的故事

我们姑且看《启示录·千禧年》说的一段话:

我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那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把它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

太史公《史记·周本纪》则记载有这样的故事:

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1]

这大意是说,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飞到夏王的庭院里对王说:“我们是褒国的祖先。”夏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最终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龙就不见了。这个收藏龙唾液的瓶子从商代传到周朝,一直传到周厉王时期。

长期以来,我们对这段话不知所以,多视为荒诞之词,其实我们用《圣经》来参阅,真相似乎就明白了——乃是“封印古蛇”①。

《圣经》里接着继续说:“等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它。”

再比对《史记·周本纪》的记载:

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譟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1]P147

这是说这个封印一直没有人去打开,一次周厉王好奇,就打开瓶子观瞧,不想瓶中的龙口水四处流溢。厉王就让宫女们脱掉衣服喊叫避邪。这些唾液却忽然变成了一只黑色蜥蜴,爬到了后宫里面一个七岁女童身上就不见了。过了几年,女童奇怪地怀孕,产下一个女孩。因未婚先孕,很是害怕,就把孩子扔弃在宫外。

夏朝(前21-17世纪)末年,古蛇被夏王封印,而等周厉王(前878-841年)启封之际,时间是不是大致一千年?

《诗经·小雅·书正》中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很巧合的是,褒姒就是这个被遗弃的孩子。

司马迁将其巧妙串联起来:

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于襃。襃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襃,是为襃姒。

这大概意思是说周宣王时期,宣王一次听到京城里民间传言:“桑树制作的弓和木头做的箭囊,会灭掉周王朝”,很是闹心。就下诏把从事此买卖的人全部逮捕杀掉。有一对卖这种弓箭的老夫妇,吓得连夜逃亡。正好发现一个被扔弃的孩子在路边哭泣,老夫妇见她可怜,就将其收养。他们栖身于褒这个部落,后来,这个女孩长大取名褒姒。因为美貌,在战争中作为礼物被褒部落进献给周天子。

九曲回环的故事原来如此!“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乃是夏末出现的古龙的怪胎!灭掉宗周的褒姒正是被释放而出的那个撒旦!拨开迷雾,西周王朝乃是被古蛇所颠覆的。

怪不得 《史记》中的周太史伯阳于此掩卷长叹,“祸成矣,无可奈何”!

令我倍感神奇的是,当夏王储藏古蛇唾液的封印解除,西周王朝就土崩瓦解了,春秋时期的孔子曾哀叹“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不复梦见周公的孔子、春秋时代,不就是列国迷惑的日子么?这诚如《圣经·启示录·撒旦最后的失败》中说:

那一千年完了,撒旦必从监牢里被释放,出来要迷惑地上的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叫他们聚集争战。他们的人数多如海沙。他们上来遍满了全地,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

“歌革”和“玛各”,不就是我们的春秋战国!

一切都那么神秘地契合!封印与解除封印,都是围绕拘禁古龙而出现的天下变局。

《圣经》中这把封印古蛇的钥匙和大链子是随着天使到人间的,而中国历史中,禹似乎正是这个天之使者。

我们可以从金文中的“禹”字来还原远古的历史真相:

《金文编》第958页2355:

这几个字,不少学者皆认为是“禹”为虫的象形,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禹虽然如《说文解字》所说的“禹,虫也”,也就是基本构型是一条虫,但其最初原型乃是“以叉具捕捉古蛇的样子”!

我以为禹一方面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言,与虫息息相关[2],但并非是顾先生他们所推测的蛇、蜥蜴之类,而当是表示着一种对古蛇的控制,换个更明了的说法,禹并非是蛇或者蜥蜴,而应该是捕捉蛇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并非我的创造。早年罗振玉先生就曾分析说:“禹之字象以手持虫之形,甲骨文中虫与它(蛇)同字”;张富祥先生也有所触及,他言道:“虫,即蛇,蛇之初文为象形字,后来厘定作巳或它,西周金文中的巳字尚有逼肖蛇形者,而禹字初文的结构,实象以叉具捕蛇之状,与《说文》所录的拖、拽诸字同义”。[3]

这是多么卓越的发现,但可惜的是罗、张诸位先生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还是与真相擦肩而过了:

禹释为虫,当是借禹为巳,或二字本自通用,与禽、兽等字由动词转为名词皆同例。禹之名实出于十二辰名的“巳”,大禹即大巳。

也就是说,这些学者把大禹是捕蛇的天使看做被捕的大蛇了。弄反了宾客和主人的关系!自顾颉刚、茅盾、闻一多以来,大禹是蛇的说法就俨然为定论,这一理解的偏差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此解读上古信仰、图腾,自然就南辕北辙了。

禹不是蛇,《山海经·大荒山北经》提到禹曾杀过蛇:“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自环,食于九土,其所邻所居,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

王先胜先生也提到《巫山县志》谈到大禹治水到巫山,一条龙走错了水道,被大禹杀掉。[4]

我的基本看法是大禹不是蛇,而应该是蛇的敌人,是上帝派遣的捕蛇者。仔细观察,禹的金文字形不就是古蛇被锁链所封印那般意味深长的一幅“文字画么”?

二、鲧窃息壤与普罗米修斯盗火

长期以来,我们将鲧看做大禹的父亲,其实这应该是一种对神话的误读。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为了把人类从洪水中拯救出来,乃窃取息壤,息壤到底是什么,虽然学术界一般以为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土壤,其他异说甚多,但此宝贝来之昊天上帝当没有异议。

这个鲧的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有很多相似之处:

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

《圣经》则如此说:“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略懂《圣经》的人都知道这个普罗米修斯可以说和伊甸园中的古蛇扮演着大致雷同的角色。古蛇引诱人类偷吃禁果,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就在于掌握了人和上帝可怕的秘密。而普罗米修斯帮人偷取火种,结果被宙斯所惩罚。

这二者的不同下场只是立场和视角的不同,只要站在人性启蒙主义的立场,古蛇和普罗米修斯都是人类的英雄,他们引导人类步入文明;而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普罗米修斯不过扮演了与伊甸园中的古蛇一样窃取上帝智慧的邪恶角色。

仔细对比来看中国传说中鲧的人生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此?

鲧治理洪水,也是如普罗米修斯那样盗火的救世活动,二人皆因窃取上天的圣物惹得上帝震怒。“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学术界众所周知,杀鲧的祝融乃是火神,诛杀普罗米修斯的猫头鹰乃是太阳神鸟,鲧被剖之以吴刀,必是昼夜受着痛苦,与鹰吃心肝的普罗米修斯的惩罚一样凄惨。

更惊人雷同的是二人都是被杀在山上,普罗米修斯每天还长出心肝,而鲧则“腹生禹、入于渊,化为黄熊”,这不都象征着受到惩罚的人类英雄是生生不息么?

鲧在中国神话中,其实就是怒触不周之山的共工。《淮南子》最早出现共工,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得,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东南倾也”。童书业先生曾论证过共工就是鲧,鲧乃是共工的合音或者急音[3],这一看法孙作云、杨宽、丁山先生也表示赞同。我以为乃是卓然之见。

鲧治水重划疆界、必然导致地势地理改变,从人的立场来看乃是为人类造福,而在神学上乃是让天之格局倾颓败坏的邪恶之人。共工和鲧的分化,正是人性和神性的双重思考视角所衍生的两极评价。

这正如《圣经》诅咒了引诱夏娃吃了禁果的古蛇,但蛇带来了人几乎自恃于神的智慧。

蛇在远古时代到底是什么?曼雷·P·豪尔在著作《古往今来的秘密教义》(The Secret Teachings of All Ages)中这样写道:“几乎所有这些古人都把蛇视为智慧的象征……”蛇是受到古代秘传的牧师们膜拜的——秘传的牧师被视为蛇的化身,有时候他们被叫做许德拉(九头蛇)。

中国历史上的鲧明确就是古蛇的化身。

鲧,又名“鱼玄”,玄鱼,乃是大蛇,这与笔者所认为的玄鸟乃是猫头鹰刚好相映成趣。古蛇与猫头鹰乃是自然的天敌。

《说文·鱼部》中说:“鲧,鱼也。 ”《玉篇》也说“鲧,大鱼也”。《山海经·海外南经》说:“自此山以来,虫为蛇,蛇号为鱼”,鲧在《山海经》中还有三足鳖类的传说,其实鳖也是一种鱼。《山海经》记载:“其阳狂水出焉——其中多三足龟。”“堤水出焉——其中多龙龟。”

这都包含着鲧作玄鱼,也就是水蛇的神话身影。

肯尼思·麦肯其(Kenneth Mackenzie)则认为,蛇:“它是协调者,是对拯救的许诺”。

鲧就是中国历史中的拯救者和治水活动的协调者。

更神奇的是,西方神话中吃普罗米修斯心肝的是老鹰,这个老鹰明显是上帝的使者,而中国故事中,诛杀鲧的“黑手”乃是舜。而舜,我一直以为乃是有猫头鹰的特征的: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之重瞳,曾被认为有灵异之象。重瞳,不过是双目具有异样光芒的隐晦表达。我在《金乌负日新说》文中论证了舜帝出自猫头鹰崇拜,也就是上古时期普遍存在的玄鸟崇拜,《易经·离卦》就说:“重名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比照猫头鹰的那双锐目,舍其为谁?

帝舜出于玄鸟②,《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载也可资证:

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者有杨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侍帝舜,帝赐姓曰董氏,曰豢龙。故帝舜氏世有畜龙。

不难看出,舜是驯服龙(古蛇)的高手,比之自然界,似乎猫头鹰正好具备这一能力。

历史上,鲧被杀的罪名是“负命毁族”,《吕氏春秋》记载说:“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患帝舜,于是杀之于羽山,加之以吴刀”。

看来,鲧之被杀,其主要是与舜产生的矛盾,众所周知,猫头鹰和蛇是天生的死敌。猫头鹰舜大概得天之道,而古蛇鲧则得地之道,天之道乃是信仰太阳神,而地之道乃是对人的自信和膜拜。

不像大部分学者认为的禹之图腾是蛇,我以为,禹和鲧完全不存在父子关系,鲧的古蛇特征与禹相差甚远。

最早记录鲧禹事迹的是《山海经》和《天问》,这两部书都明确说鲧和禹没有血缘意义上的关系。

鲧复生禹,应该和普罗米修斯重生心肝一样,不过是鲧被杀以后古蛇被玄鸟所控制,从而成就了禹天下的意思。

三、启窃取神器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宾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海外西经》则说:“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

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窃取太阳神器的启,浑身是作蛇之打扮。

启为何上下于天?其实西方宗教学也给我们提供了视角解读:

古代腓尼基文化中心提尔铸造的一枚钱币,钱币上是一条缠绕在一段树桩上的蛇。树桩左边是一个哺乳宙斯的空的羊角,右边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棕榈树。钱币上的蛇代表的是力量强大的神,罗马人称之为Aesculpius,意思是 “指导人类的蛇”。在神话传说中,Aesculapius被视为太阳之子,也是人类的“启蒙者”。他后来遭到愤怒的众神之王宙斯的雷击,并被逐出了天堂。

原来,启就是人类文明启蒙的意思,而启,就是因为窃取太阳神器,所以才跑到了人间。他窃取的神器,就是上帝的全知全能,将人的地位抬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

我这一大胆假设似乎合情合理。唯一面临的问题是,启不是公认乃是禹的儿子么,难道他不是如他父亲一样本是个捕蛇的天使么,怎么会成为古蛇?

其实大禹和启之间是否有父子关系也是值得怀疑的。

《太平御览》卷八八引《蜀王本纪》的记载,很有意思,姑且录出:

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陆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帝自以薄德,不如鳖灵,委国援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

童书业先生认为这个故事荒诞不经,大概是杂采中原神话而成。不同寻常的是这剧情具备死而生子、治水、禅让三大元素,而鲧被杀羽化、禹治水摄政、启又可与开明互文。我们似乎从鳖灵身上能看到鲧、禹和启的三个历史阶段。而“望帝与其妻通”如若移植理解可谓石破天惊。

李商隐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名句,望帝死后化为子规鸟,“子规啼血”的望帝一般被认为是因自逃之后,“复位而不得”而冤怨而终。参考《说文解字·四上》的“蜀王望帝淫其相妻。”《华阳国志·蜀志》类似的说法,因此有学者大胆推测“启”可能是舜帝亲生儿子,而禹则为假父。[5]

这种大胆的推论似乎还可以得到某些证明,如为何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仅仅是大公无私么?再如《淮南子》称“涂山氏往,见禹方化熊,惭而去。”

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启与禹不存在血缘传承,而帝舜本是猫头鹰,启则是私生子,自然也不能属于猫头鹰这一神圣的图腾家族。

启之名又为“开”,正是大禹所盖上的古蛇封印得以解除的一种另类启示。

《圣经·启示录》中这样说: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上帝的天使长之一)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它们的地方。

由于启这条大蛇无法回到天上,所以偷窃神器而降临神州。

从此,大禹以前的大同社会开始蜕变为大禹以后的小康社会了。儒家文献《礼记·礼运》曾经谈到大同和小康的显著差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禹与启以后的小康是怎么回事呢: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大同和小康,这明显是天上人间的世界啊,简直差若霄壤!

禹代表的古蛇封印被启盗走了,和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夏王启开始家天下,“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世袭政治在启这条古蛇身上开了先河,新的统治制度得以确立。

西方的人类听从古蛇的诱惑,被赶出了伊甸园。而开始承受数不尽的苦难了。

当《圣经》中人类因古蛇诱惑背离了上帝,人类就开始骨肉相残了,大哥该隐杀了弟弟亚伯,而中国当古蛇夏启窃取了上天的神器,夏王朝紧接着就出现了“五子之歌”,兄弟之间内斗不止,家族相仇的悲剧在地球的另一边继续上演。

四、夏禹与古蛇

关于夏代图腾,长期以来,主要有龙蛇说、熊说、苡姒、石头说等等,我以为,结合《圣经》的神秘预示,上述之说都是偏颇的。其实禹乃是神鸟的化身,禹的图腾乃是玄鸟猫头鹰。

我们不妨从夏之本字来讨论这一问题,学术界长期对“夏”有诸多说法,如中国之人说、昆虫说、夏牙说、夏舞说、农耕之人说、猴祖崇拜说、蝉说等。刘夫德先生则精辟指出,夏即日向北来,“夏”字金文作日旁一鸟形。其鸟应即“俊乌”之俊字所化。

泉护村所出器物上一鸟载日图 (也就是金乌负日)应即“夏”字的初文。《春秋考异邮》“黄帝将兴,有黄雀……立日旁”,应即象征“夏”字。不过,这个“黄雀”应是附会“黄帝”而来,实应为载日的三足乌。

我赞同刘先生的看法,我更以为夏就是乌,夏是金乌也就是玄鸟猫头鹰。

《墨子·非攻下》曾提及禹的鸟神之形,墨子明于鬼神,因此这段记述可能比较接近真实:

昔者三苗大乱——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雷电悖震,有神人面鸟身,奉圭以侍。

这则故事禹是以巫师形象出现的,其实大禹是巫师,基本特征乃是玄鸟,而古龙不过是巫师的道具而已,因此大禹治水才有屈原《楚辞》中“应龙何画,河海何历”说法,龙不过是被玄鸟所降服被使用的巫术仪式工具罢了。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称禹家世是“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孕,嬉于砥山得苡而吞之,因而妊孕,剖背而产禹。”

这段资料虽然后起,有着将鲧和禹视作父子关系的错误,但也能搜寻到大禹为神鸟的斑驳隐喻。仔细想想,这种祖先吃植物根叶“苡”(学者多以为是车前子),大概也只能是一种鸟类。

为什么我说禹是鸟呢,《诗经·商颂·长发》说“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大禹明显是天上的使者才能办到常人所不及的圣迹之事;《越绝书》提到禹传授的肥田之法“畴粪桑麻,播种五谷”,“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一盛一衰”,鸟田,不就很形象很真切么③!

更值得注意的是商、周、秦三代,其实都是鸟儿的子孙。夏禹应该不会例外。

我以为禹之所以被奉为英雄,正在于他是封杀古蛇的玄鸟。

《圣经·启示录》中一针见血如是说:

“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

“撒旦,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马太 10:1)

五、余论

在鲧禹之际,玄鸟抵挡住了古蛇的进攻,而禹启之间,古蛇对玄鸟的渗透有点偷偷摸摸地成功了,再到后羿射日,“羿焉弓毕日,鸟焉解羿”,诚如《淮南子》所说:“尧乃令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乌尽死,堕其羽翼”,可见玄鸟在这场浩劫中遭受到沉重打击,从此没有了踪迹,自然而然地,天敌古蛇取得了更大的主导权,一直潜伏的生灵蓄势待发了:

《史记·夏本纪》说: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

舜帝时期的驯龙封印逐渐消逝而去,后学不能领悟其实质要义,开始放纵疏忽对古龙的控制,而且有淫纵之心,龙终于开始邪恶而出了。

大禹的古蛇封印终于被解开了。以大禹所代表的“禅让”的上古时代也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参阅《圣经》,我一直不明白为何天使不将龙直接杀掉,而只是将它捆绑。一千年后还要释放它。

综上所述,只有当人不再迷恋龙,而是捕捉龙,在背离上帝,追求人性自由的同时还相信上帝依然活着,相信人性的有限,人不能等同于上帝的无限智慧,必须有所谦卑,这条邪恶的龙才会被捆绑,被关押,才会被最终扔在硫黄的火湖里不得超生。

大禹依靠链子和钥匙,依然抵挡不住古蛇的一波波腹生来袭。大禹的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从玄鸟子孙到龙的传人的嬗变阶段,站在西方宗教学意义上思考,鲧、禹、启之际,开天辟地,这既是人类的一次感性的大解放,也是人类理性的一次大沉沦。

(补记:该文系笔者玄鸟四篇之一。感谢刘兆英教授、丁晓洋先生对文章的支持)

注释:

① 关于龙原型说法甚多,但龙主干原型是古蛇,是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可参看拙作《三代视阈下龙图腾的另类启示》。

② 猫头鹰是玄鸟,叶舒宪,孙新周等先生皆有论述,我支持这种意见,参看拙文《金乌负日新说》,《周嫄履巨人迹新说》两文。

③ 此处与一般学术意义上理解的鸟田有相当差距,姑为一说。

[1]司马迁.史记: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63:147.

[2]顾颉刚.古史考辨:第 7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561-572.

[3]张富祥.商王名号与上古日名制研究[J].历史研究,2005(2):3-27.

[4]王先胜.龙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

[5]李栋,许风申.夏启身份新说[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06-108.

猜你喜欢

玄鸟封印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百态研究所 我被床封印了
春分
《普罗米修斯》——探索之途,还是毁灭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上篇 宅殷土芒芒
接吻是爱的封印
玄鸟(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