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辐麦4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2014-06-27郭树林吕冬梅钱建南廖大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花叶病全生育期起点

郭树林 吕冬梅 钱建南 廖大标

扬辐麦4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郭树林 吕冬梅 钱建南 廖大标*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弶港分公司,江苏东台224236)

扬辐麦4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和穗发芽的春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自2009年秋引进弶港分公司种植至今,与当家品种扬麦13号相比,实收产量增加1 270.5 kg/hm2,增幅达13.2%。

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技术

扬辐麦4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辐射宁麦8号/宁麦9号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春性中熟小麦新品种[1-3]。该品种2009年引进弶港分公司种植至今,在11个小麦品种中产量水平第一,抗倒伏程度第一,抗穗发芽程度第一,抗梭条花叶病第一,我们总结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以便指导大田生产。

1 种植表现

1.1 茎蘖动态

根据扬辐麦4号的生育特点,为充分发挥其品种的大穗优势,故在起点苗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即本着“扩行降苗”的原则,将基本苗从初期试种的22.5万/667 m2,目前下降到13.4万/ 667 m2;高峰苗从初期的88.2万/667 m2,目前控制在74.6万/667 m2;成穗数从初期的36.5万/ 667 m2,目前上升到42.4万/667 m2;成穗率从初期的41.4%,目前上升到56.8%,提高了15.4%;播种行距从初期的18 cm,目前扩大到22 cm。小麦的内在群体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见表1)。1.2产量水平

表1 扬辐麦4号2009至2013年茎蘖动态比较

表2 弶港分公司2009至2013年扬辐麦4号产量水平比较

扬辐麦4号2013年参加了部级万亩高产创建活动。收获前经江苏省专家组验收,该品种平均产量为495.5 kg/667 m2,其中最高产量达641.2 kg/667 m2,较当家品种扬麦13号增加84.7 kg/667 m2,增幅达13.2%(见表2)。

1.3 穗粒结构

随着单株成穗比例的增加,穗型也相应的变大。调查结果(表3)表明,单株成穗和每穗实粒数,从初期的2.28个和38.2粒,目前增加到了3.26个和42.3粒。千粒重略有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在小麦灌浆的关键时刻遇到西南干旱风加上高温逼熟,使其千粒重从初期的43.6g,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到35.8g和37.9g。

1.4 植株性状

随着起点苗的减少,单株成穗数在增加,而植株的高度在下降,穗长在增加。由表4可知,植株高度从初期种植的89.60cm,目前下降到86.81cm;穗长从初期种植的7.61cm,目前增加到8.11cm;穗下节间的长度从初期30.82cm,目前增加到32.22cm;基部第一节间长度从初期的5.57cm,目前缩短到3.26cm;其余节间长度变化不明显。

表3 扬辐麦4号2009至2013年穗粒结构比较

表4 扬辐麦4号2009至2013年植株性状比较cm

1.5 综合抗性

1.5.1 抗倒伏能力较强。2013年在收获前的关键时刻,由于下了60mm的大暴雨,在11个小麦品种中,扬辐麦4号倒伏比例最少,为11.4%,其余品种的倒伏比例在30%~50%之间。

1.5.2 抗穗发芽能力较强。2013年,在小麦高度成熟的情况下连续下了3d雨,该品种没有发生穗发芽,而其余10个小麦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穗发芽,其中严重的品种穗发芽率高达30%以上。

1.5.3 高抗梭条花叶病。扬辐麦4号没有一块田块发生梭条花叶病,这就完全验证了该品种抗性鉴定结果的结论——高抗梭条花叶病。1.5.4赤霉病发生较轻。2013年抽穗期间在多雨的情况下,扬辐麦4号没有发生过严重的赤霉病现象。

1.5.5 白粉病发生略重。扬辐麦4号,田间的白粉病虽然发生较重,但发生的程度比宁麦13号要轻。

1.6 全生育期

扬辐麦4号于2012年10月25日播种,到2013年6月14日成熟,全生育期为232d。该品种播种出苗后,由于遇到罕见的长时间低温,致使其生育进程变慢,积温较常年少160℃,出叶速度较常年少1.69张。4年平均,该品种全生育期平均为224d(见表5)。

表5 扬辐麦4号2009至2013年全生育期比较

2 配套技术

2.1 掌握适期早播

从实践看出,在本地区种植的11个小麦品种中,扬辐麦4号是生育期最长的一个,可达224 d。适期早播,充分利用晚秋有限的温光资源,力争壮苗越冬,才能有利于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本地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25日~10月30日。

2.2 确定最佳起点苗

最佳起点苗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讲,高产田块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加之该品种适期早播,故起点苗应适当降低,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生长矛盾。要确保单株成穗3~4个,高产田块的起点苗应安排在10万~12万/ 667 m2之间为宜。

2.3 科学肥料运筹

俗话说“苗要胎里富”。近几年来,弶港分公司在麦作的肥料运筹上紧扣“V”字型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早施壮蘖肥、控制返青肥、巧施和重施拔节孕穗肥”。小麦一生施纯氮20 kg/667 m2,P2O5为6.5 kg/667 m2,K2O为5.0 kg/667 m2。磷肥100%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用作拔节孕穗肥;氮肥40%作基肥,20%作壮蘖肥,40%作拔节孕穗肥。

2.4 精确定量匀播

2013年重点在播种机械的改进与调试上下功夫。一是严格控制播种机的速度与深度,其中速度实行中二档播种,深度上限不超过3 cm,下限不得低于1 cm,播种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壮苗越冬;二是认真调试播种机的单口排量,确保落籽均匀一致,行与行之间的播种误差正负不超过2%;三是尽量减少“丛籽苗、露籽苗、吊空苗、堆子苗以及缺株断垄”等现象;四是播到头播到边,不重不漏。

2.5 注重化控防倒

近几年来,针对麦作倒伏这一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播期以及不同叶龄期在化学调控防倒上有不同的使用要求。适期播种的田,当麦苗主茎叶龄5~6叶时,用15%多效唑40~50 g/667 m2,对水30 kg,采用带有搅拌装置的大型机械进行匀速喷雾,做到不重不漏,喷到头喷到边,雾化必须良好。

2.6 搞好化学除草

在小麦播后苗前结合天气情况,选择对应的药剂配方搞好封闭化除。此外,在冬前春后,根据田间残留的杂草种类及数量选择适宜的药剂配方搞好茎叶处理,把杂草消灭在危害之前,为小麦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7 抓好病虫防治

前期主要是搞好播前的种子处理,尽量减少土传或种传病害的发生;中期主要是抓好白粉病、锈病、麦圆蜘蛛以及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后期主要是抓好黏虫、蚜虫以及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1]何震天,张容,王建华,等.小麦扬辐麦4号高产表现及配套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 (4):69-70

[2]缪建国,于萍,李锦霞,等.小麦扬辐麦4号特征特性及超高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75-76

[3]冷苏凤,李燕,许明,等.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1(5):5-7

2013-12-24

郭树林(1969-),农艺师,男,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管理与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廖大标(1953-),高级农艺师,男,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管理与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花叶病全生育期起点
甘蔗主要亲本自然条件下抗甘蔗花叶病测定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苹果花叶病如何治?配方施肥来缓解!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我的“新”起点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