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放的民族教育之花

2014-06-26袁敏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恩施乐团师生

袁敏

蓝天白云下,白墙青瓦,楼阁相连,风景旖旎,富有民族特色的楼群大气而高雅,这就是美丽的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族小学”)。学校以“四横四纵一廊”为框架,精心打造校园民族文化。

校园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民族小学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明中精选了《三字经》等经典内容,在校门外围墙长廊集中展示;在教学楼主厅,一个“德”字展在醒目位置,用两块展板对学校的文化建设理念进行解释;推出校门外墙——学校环形道路——教学楼主厅——教学楼走廊——风雨连廊——综合楼主厅——运动场——学生餐厅为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路线图”,逐一做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使之成为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重要窗口。

行走校园,就像步入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化之旅。民族文化赋予了这所学校以灵魂,土、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学校的重要元素。

校本课程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学校的根,它传承了本地非物质民族文化。学校着眼恩施民风民俗,把学生身边的艺术,特别是优秀的“三民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引入校园,移植到课堂,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艺术教育特色。

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学校着力普及恩施民歌,自编自创了《大山里的土家娃》《吊脚楼前故事多》等十多首适合小学生传唱的民歌。在民族小学的校园里,师生穿着民族服装,和着民族音乐,唱起恩施民歌,跳起民族集体舞蹈,已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民族小学,已经形成“人人会唱歌、个个会跳舞、班班有展示”的现状,学校还着力开发了一套具有人文内涵的校本教材——《养成教育读本》,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师生信其道、修其身、养其习、懂其礼、明其仪、知其行。

特色彰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是翰墨书香之地,而打造书香校园,要与经典同行。民族小学在教师中开展“以书为伴”的读经典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篇。“好读书,读好书”在学校蔚然成风,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书声伴琴韵,佳艺满校园。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学校在“616”工程的直接支持下,投资40多万元,组建起了“走向明天——大型民族乐团”,现有1000多名师生参加。乐团每天早上坚持一个小时的常规训练,每周外聘专家对师生进行两次专业训练。

如今,小演员们已经能用小号、竹笛、萨克斯、琵琶、扬琴、二胡等乐器演奏《龙船调》《金蛇狂舞》《梅花三弄》等经典曲目。每次升国旗仪式和其他活动的曲子,都由民族乐团现场演奏。民族乐团是学校幸福教育的港湾,是恩施幸福教育绽放的一朵奇葩。

城乡“手拉手”打造共同发展之路。民族小学共同体学校——新塘乡中心小学,距离城区70公里。为进一步将“三民”文化知识推广到该校,民族小学先后为其争取资金10多万元,配备了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购置了四种民族乐器100余件,免费为每位学生提供民族服装一套等。学校成立了民乐、舞蹈、美术等兴趣培训班,先后开展了“民族舞蹈进校园,民族歌曲进校园,民族乐器进校园”活动。

此外,每年“六一”,民族小学的孩子就会到新塘乡中心小学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的联谊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一起手拉手,唱民歌,跳民舞,吹民曲,弹民乐。

现如今的施州民族小学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释放着芳香和活力,彰显着学校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责任编辑 王甜甜)

猜你喜欢

恩施乐团师生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滚烫的交响灵魂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麻辣师生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香港中乐团第37乐季开幕音乐会:千年之声 钟乐龢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