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要坚守自己的课改文化

2014-06-26董云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校本

董云

某个下午,我去参加高一年级备课组活动,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其中有一个老师问了我一句话,印象颇深:“学校‘423课堂教学改革搞了这么多年,这项改革能不能坚持下去呢?如果我们时搞时不搞,我以为这不叫改革。”

这位老师的话虽然尖刻,但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一项改革,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何才能坚持下去?

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枝江一中”)经过7年实践,总结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一项改革,得到了全国众多学校的认可,但在校内还没有真正常态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完全接受。

课改为什么会出现外热内冷的现象呢?其实,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并让这一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着力于推出创办特色的具体举措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确立共同的教学价值观。如此,学校发展才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确立一个共同的教学价值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校长一个人总结几条教学思想容易,要形成全体教师共同的教学价值观就比走“蜀道”还难。学校的教学价值观并不是把别人总结的教学思想复制过来就行了,其实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都有其不同的背景与基础,如果把别人的思想简单地融合到自己的学校,就很难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观点。所以,总结学校长期形成的核心教学理念,提炼出支撑学校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通过以下方式培育共同的教学价值观。一是改革集体备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模块化集体备课”,在做好“四定”和“四统一”传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备课的参与度和有效性,试验推行“模块化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将集体备课的各要素进行分解,以模块的形式加以呈现。变“研讨完整教案”粗放式备课为“优化模块、个体整合”的精细化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实效。

二是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4321”单元式专题化校本研修模式,采用“同课异构”和“异层同构”的形式,引入单元式专题研修模式,以反思跟进为手段,以四周为单元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论证确定研究专题,具体指导备课组开展研讨,统分结合,切实增强校本研修的效益。

三是落实校本课题研究。征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和突出问题,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攻关,定期举行课堂教学主题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研讨,切实解决出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

四是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学校努力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评价推向精细化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枝江一中高效课堂评价表》《枝江一中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基于观察评课。切实从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维度去观察和评价“423”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通过多专题、多层次的研讨活动,不断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是强化校本培训。学校组织了两轮“423”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暨高一教师全员培训;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三个阶段教学模式调研;以课堂教学研究月为载体开展交流研讨;组织召开了推进研讨会,并通过调查问卷,反思和诊断“423”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学校发展需要有共同的办学思想,有了共同的思想才有合作的文化基础,才能将学校特有的学校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作者系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