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暮里”的情怀

2014-06-24王前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救国思乡驿站

王前保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东京和仙台相隔数百里,所经的驿站很多,为什么“日暮里”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余年后还没有忘记呢?

关于这个问题,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编者收录了三种解释:①在日本看到日暮里这样的地名,“使青年鲁迅产生预感,军国主义的日本总有一天会要没落,像日落西山那样吧。”②鲁迅看到日暮里,“联系故国当时的处境,很自然地兴起一种‘日暮穷途之感。”③鲁迅“告别挚友,远离较熟悉的东京,只身去异域的一个偏僻小城,途中见到第一个驿站名‘日暮里时,兴起‘满目萧然‘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6~17页)

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上述前两种解释都过于牵强。

若说作者看到“日暮里”这样的地名就产生预感:军国主义的日本总有一天会像日落西山那样没落,那无疑是说,鲁迅在留日时期已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所认识,已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所预见。然而当时的鲁迅,还没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这样的预见?况且当时日本刚刚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正处于鼎盛时期,日落西山的征兆何曾出现?再者,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强国日本去学医的,怎么会这么快就想到日本的没落?

若说鲁迅看到“日暮里”,就联想到故国当时的处境,很自然地兴起一种“日暮穷途”之感,也不合情理。当时的祖国诚然衰弱,鲁迅也诚然为之忧虑,但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青年鲁迅,怎么会认为祖国日暮途穷呢?须知此时的鲁迅反清革命热情正炽烈啊!他满腔热情地抱着洋务救国、科学救国、为中华崛起的志向去日本学医,怎么会一开始就兴起如是感觉?

第三种解释比较合情理,但结合前两种分析,我们能感觉到,当时救国热情正高的作者应该没有对祖国“风雨如晦”的忧念,只有爱国、思乡的情怀。

首先,我们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来分析。对清朝留学生在东京的丑行,作者表现出强烈地反感;对藤野先生的赞颂和怀念,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作者弃医从文,是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作者记住“水户”这个地名,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一切,都表现出作者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可见,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全篇的。如此,记住“日暮里”这个地名,也应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种反映。远在异国他乡的鲁迅,在当时告别挚友,远离熟悉的东京,只身去一个偏僻的小城,途中见到驿站之名“日暮里”时,一定会油然而生思乡念国之情,以致相隔20多年后在厦门岛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还记得这个名目”。

其次,从我国古诗来看,“日暮”大多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些诗句都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鲁迅精通古诗,在异域他乡见到“日暮里”这个地名时,情感自然与古诗中的“日暮”相撞击,于是,触景伤情,胸中燃起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救国思乡驿站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听谎有瘾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