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素材积累与运用(三)

2014-06-2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魏徵李密归有光

《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一个个古代先贤,面临苦难时毫不低头逃避,而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历史的风尘永远也遮盖不了它们!

多项解读

1.苦难是金。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是的,当苦难来临时,我们需要把它们看成是正常的人生经历,看成是享受而不是痛苦,看成是挑战而不是退缩,看成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看成是奋起而不是沉沦。这样,我们就会在一次次人生经历中得到历练。

2.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当死亡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正之心,为李陵辩护,开罪于皇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一位直谏烈臣;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仅仅如此。

3.意念,往往会让一个人获得成功。

意念是一种心理暗示,它时刻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能行,从而产生一种非达到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动力。做起事来全力以赴,最终一定会达到目标。

4.沉稳。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大事?

《短歌行》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忧”字可体现曹公心境。一忧“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二忧“求贤不得”。他渴望贤士的到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三忧功业未就。虽然曹操当时已统一了北方,但他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多项解读

1.唯才是举。

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正是曹操的“唯才是举”这一用人政策,才使得其聚集了人才,逐步统一了北方。

2.人应该有远大志向。

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时刻激励着人前进。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成功。

3.追求,让生命更辉煌。

尽管生命的形式不同,或如峭壁悬崖上的一株小松,或如茫茫沙漠中的一棵胡杨,或如天宇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但一切的生命都在追求中涅槃。我们要让生命在灰烬中重生,变得更加完美。

《陈情表》

李密出生6个月,父亲去世。4岁时,其母在娘家哥哥的逼迫下改嫁。此后,李密由其祖母抚养。在祖母的教育下,李密不仅能写一手好字,还能写一手好文章。后来,李密在诸葛亮手下当了外交官,经常出使吴国。他凭着超人的机敏和口才,为蜀汉联吴抗曹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后来,即使李密做了高官,也不忘祖母的养育之恩。每逢官府放假,他都赶回家看望祖母。公元263年,蜀汉被魏所灭。李密辞官回家,立志终养祖母,不再出山。后来,司马炎篡位立晋,招贤纳士,曾下诏令,任命李密为太子洗马。为了不得罪皇上,又能达到在家奉养祖母的目的,李密写了《陈情表》,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想要终养祖母的愿望。作者在《陈情表》中,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的不幸身世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悲惨处境,既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之情,又抒发了孝顺祖母的拳拳之心。

多项解读

1.真情是打动人的法宝。

李密不怕龙颜大怒,不惧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盘托出。但也正是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才打动了晋武帝。

2.百善孝为先。

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3.懂得感恩。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变成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

4.忠孝不能两全。

古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是取“忠”而舍“孝”,但李密却选择了取“孝”而舍“忠”。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也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与现代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蜗角虚名而把老人独自扔下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5.说话要有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

李密说话很注重艺术,他选取了一个最能发挥自己口才的角度,句句表情,处处藏理,情之所至,哀婉动人;理之所在,含而不露。

6.应好好珍惜亲情,善待亲人,学会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意;结草衔环,李密陈情,投桃报李,何处不彰显感恩之心?

7.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

面对篡权夺位有虎狼之心的晋武帝,李密的选择稍有差池,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但他在危难面前,仍能沉着冷静,最终使自己化险为夷。

8.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自己的小家照顾好了,才有精力去帮助别人,忠于国家。

在两难的选择之间,李密为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

《孔雀东南飞》

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子刘兰芝,因被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但她的家人逼迫她,让她与太守成亲,她誓死不从,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多项解读

1.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21世纪的今天,封建家长式的独裁可能极少,但是也有一些家长越俎代庖,使得子女变成了没有主见,没有自理能力的“废人”。这同样会阻碍他们健康成长,同样会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

2.以尊严承受苦难。

刘兰芝被赶回娘家,却清早起来“严妆”,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并向小姑交代家中事务;面对兄长的逼迫,她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也许她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她表现出的尊严足以战胜所有苦难。

3.价值与意义。

对于焦刘二人双双殉情的做法,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们的死太不值得。难道他们的死就真的没有意义吗?诗歌最后写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人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婚姻的道路。

《谏太宗十思疏》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徵。

魏徵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殁,吾失一镜矣。”

多项解读

1.为政者,在其位应谋其政。

不畏权势,敢于说真话,敢于为民请命,才是人民的好公仆。

2.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伯乐。

我们习惯于赞美魏徵,却忘了只有李世民这样的宽容才成就了魏徵,就像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一样。

《项脊轩志》

归有光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家族中。他8岁丧母,父亲是一个穷秀才。归有光自幼聪颖过人,可毕生经历坎坷,仕途蹭蹬。乡试连连落第,直到嘉靖十九年35岁时,总算以第二名中举。次年参加会试又名落孙山,直到60岁时,他第九次参加会试,才中进士。对于承担光耀门楣重任的封建士子而言,归有光生活的重心无疑是“学而优则仕”。从束发至花甲,在这近50年的漫长科举跋涉中,他少年丧祖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成长之际猝然离世,“科举”已成了归有光人生最重要也是最难忘的部分。《项脊轩志》叙写轩中读书之乐,祖母亲至轩中探视苦读孙子,妻子时至轩中与夫君共勉,自己埋头静读。这些往事,都与“科举”有关。

多项解读

1.拼搏。

顽强的拼搏精神让归有光最终实现了祖母的愿望,实现了光大归氏家族的宏伟壮志。

2.坚持。

坚忍不拔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若一两次失败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可能明代文坛上也就没有“归有光”这个名字了。

3.永不言败。

人生时时有挫折,处处有坎坷。归有光能成功,凭借的是永不言败的精神。

猜你喜欢

魏徵李密归有光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魏徵:千古“诤臣”第一人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寒花葬志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