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执政党的执政绩效问题

2014-06-18侯彦杰丁宁王海志

经济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政绩执政党评估

●侯彦杰 丁宁 王海志

浅析执政党的执政绩效问题

●侯彦杰 丁宁 王海志

文章通过分析阐述执政绩效的基本含义、提高执政绩效的重要意义、共产党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探讨提高执政绩效的路径,就高度重视对党的执政绩效的科学评估等层面展开深入研究。

执政党 执政绩效 科学评估

现代政党执政的经验表明,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执政党要谋求长期执政,必须把提高执政绩效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必须充分认识提高执政绩效对执政党的战略意义,科学把握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依据时代变化从多层面、多角度研究和探索提高执政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绩效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执政地位的巩固。

本文试从执政绩效的基本含义、提高执政绩效的重要意义、共产党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提高执政绩效的路径分析、高度重视对党的执政绩效的科学评估等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执政绩效的基本含义

1.执政绩效的含义。执政党的执政活动是一种人类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通过运用国家政权控制社会生活、实现社会利益,特别是特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政治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由诸多要素构成,是一个包括信息、物质、能量及其转换的投入产出过程。因而,就存在一个对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和最终成果的检验问题。

执政绩效是执政党通过耗费政治资源所呈现出的政治表现及所达到的目的、成效和结果,包括执政任务、执政使命的完成状况;社会发展目标、民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状况等。对共产党来说,执政绩效如何判断标准,“应该是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活动中,执政绩效将体现并评判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绩效的重要性,将在其执政活动和执政理论的体系中具体体现。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绩效的重大意义

1.提高执政绩效是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绩效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本领和执政成效。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仍有不同程度增加。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仍比较明显。从国内看,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及综合国力虽显著增强,但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提高党的执政绩效提出了新的要求。

2.提高执政绩效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和人民福祉切身利益。提高执政绩效最首要的是看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以发展为统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前进。20世纪前半叶,两种制度的较量主要表现为直接的军事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种制度的较量进入冷战对峙状态。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两种制度的竞争,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在内的全面较量。在新的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与竞争将长期存在,而较量与竞争的结果都取决于我们国力的强弱与发展的快慢。要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单靠宣传不行,必须靠发展。人民是看事实的。没有发展,任何信念的坚定都不能长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难以为继。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有了比以前强大的多的物质基础,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归根结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虽然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执政党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否则就是失职,就会落后于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三、共产党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和表现

共产党的本质特点——先进性,只有保持先进性,一个政党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领导广大民众开创伟大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必须努力去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努力去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必须努力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体现在政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为此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绩效,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始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执政党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1)正确处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立国之初,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因为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但这些国家未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最终还是失去了政权。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存在片面认识,盲目地提升生产关系的“纯度”,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所有制问题上,没有解决好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其它形式所有制的关系,把公有化程度视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成熟程度的绝对标志,追求“一大二公”。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将计划与市场截然对立起来,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否定并排斥市场作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不能适应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步伐,也不能灵活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因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落差越来越大。少数群众在与西方社会的对比中,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2)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但是,光有发展速度还不行,在此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贫穷、落后是发展中国家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加快经济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基本途径。但从历史上看,民众不仅“患寡”,而且“患不均”。因此,执政党搞不好经济必然下台,但搞好经济也不一定就能保住政权;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社会公平处理得较好的国家,政局却相对稳定。这是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党政治的一个特点。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民众生活,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特别要注意警惕既得利益集团、特权阶层对公众利益的侵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2.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重大。(2)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一个社会秩序与良好风尚的形成与一国的政治状况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社会秩序风尚的维系程度应当被视为执政党执政绩效的重要体现。

社会秩序与风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也可以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形与无形的人伦关系准则,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水准及其维系的力量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来源于政治体系的教化功能以及良好的法律的认同性和效率,来源于由政治体系产生的社会的公平合理的机制等,而这些都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有关。保持社会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人民群众企盼生活幸福,但幸福生活离不开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党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致力于维护好社会稳定。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和推动者。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一个现代政党谋求长期执政,必须把建设民主政治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在新的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日臻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2)推动政治发展需要执政党树立现代政治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有科学的政治理念指导下,政治文明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为此,由执政党推进政治文明建设,首先要求执政党树立现代政治观念。

4.正确处理国家关系和和外交事务,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保持了20多年,目前仍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还会延续相当长时期。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在为全世界提供市场。仅就东亚而言,2003年,中国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已达22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从1980年到2000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仅次于美国(20%),位居世界第二。

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研究中国的走向,预测中国的作用。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缘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缘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蓬勃发展、缘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绩效的增强。

四、提高执政绩效的路径分析

1.坚持民主执政是提高执政绩效的本质所在。民主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建立能使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的执政评价体系,真正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衡量标准。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呈多样化,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民主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习以为常的一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民主执政不仅表明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而且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坚持依法执政是提高执政绩效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无论是科学执政、还是民主执政,最终都要落到依法执政上。宪法、法律、法规都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规范,既是人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识逐步科学化、理性化的结果,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所以,依法执政就成为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应该看到,坚持依法执政对我们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活动,带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不仅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而且要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有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强调依法治国会限制和削弱党的领导。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我国,法律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法律有权威,就意味着我们党有权威。贬低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必然造成权力的无序和混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为了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提高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利益整合功能既体现了执政党科学执政的要求,也蕴含了民主执政的内容,更体现了依法执政的精神。做到利益整合,必须按照法治精神、民主程序、科学思想去运作。尤其要把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并提,含义非常深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执政强调执政的人民性,依法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三者结合在一起,勾画出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完整框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是提高执政绩效的重要条件。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不管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执政”一词,表面看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对于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防止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执政党就必须善于在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同时,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联系。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这恰恰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的检验。

五、高度重视对党的执政绩效的科学评估

1.重视科学评估政绩工作的导向作用。政绩就是政府官员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也是其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凭政绩用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人事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原则。通过对政绩的评估,我们可以准确把握党政官员的德才素质,为正确了解、认识和评定干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政绩所产生的作用是一只“看得见的手”,通过这只“有形的手”,可以引导各级官员立志本职、建功立业,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中去,以干事为荣,以不干事为耻。通过对政绩的评估,可以使政绩突出者真正受到奖励、提拔,产生在新的起跑线上继续前进的动力;使各级官员见贤思齐,激励和鞭策他们开拓进取,争创业绩,实现其人生价值。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和认真执行“凭政绩用干部”的原则,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政绩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许多领导干部的口号和任期目标。实践证明,坚持注重政绩的原则对于正确使用、引导和激励干部,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没有科学的评价干部政绩的机制,一些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运而生,由此而给后人造成的潜在危害却不被当局者所重视,也不被上级考察者所觉察,最终受害的是当地的老百姓,影响的是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安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凭政绩用干部”原则的落实,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条件,就是政府官员的政绩必须得到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估。这要求我们制订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政绩评估制度。只有将政绩评估这一关系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大事用制度确定下来,并严格地加以执行,才能尽量排除主观和人情等非制度因素的影响,尽最大可能使之做到客观、科学、全面。

为了科学评估执政党执政绩效,我们必须建立绩效评估制度,确立科学的评估原则,确定政绩评估指标体系。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靠科学引导、激励各级政府、各级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绩效观。

2.完善发展科学的评估体系。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全面性和规范性。一是坚持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综合评估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从宏观层面对执政绩效进行的客观评价,注重评估的广泛性、全面性,而专项评估主要是指紧紧围绕某一评价客体,针对其特点而进行的微观性评估,这种类型的评估更体现了其专门性、针对性的特征。如果说综合评估体现了其评价的宏观性,那么专项评价更体现了评价的可操作性,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二是坚持总体评估与层级评估相结合。总体评价应该说比综合评价更全面,它更注重评价的系统性,评价的范围更广,评价的权重也更体现了其完整性,而相对应的层级评估的内容也较专项评估的内容要广泛,层级评估的层面也不只局限于一个或二个层面,其评价的多层性有助于使评价主体更清晰地把握评价客体的内容、特点。总体是由多个层级组成的,因此总体评价离不开层级评价,但单纯的层级评价也不能有效地反映总体评价的特点。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对评价客体有正确的把握。三是坚持纵向评估与横向评估相结合。纵向评估是指对评价客体的历史性评价,当然这种历史性也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条件,进行可长可短的评价,通过纵向评价可以使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历史发展、历史特点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正如俗话所说:通过历史性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评价主体的自信心。而横向评价主要是对与评价客体同一时期、相一致的其他类似的评价客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这种评价可以避免对评价客体的非清醒性和存在的夜郎自大现象,从而增加自觉。四是坚持显绩评估与潜绩评估相结合。随着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认识,人们对显绩和潜绩的认识也正在逐步深化,显绩是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政绩。容易使人们从视觉上得到满足,从内心得到慰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上级和普通民众对执政者的认同。而潜绩是指在当时表现不明显或还显现不出来,需要经过一定时期以后才能显现的政绩,这种政绩不容易被外行人所感受,不容易被上级领导或老百姓所认可,但它却体现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将来政绩的基础性工程,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这种所谓牺牲的潜绩就没有显绩的辉煌。所以为政者要善于把潜绩与显绩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单纯为了显绩去牺牲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只注重显绩而忽视潜绩。

六、结语

执政绩效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执政党以前虽然在正式文件中很少涉及这一概念,但是在他们的执政实践中,尤其在他们完成执政任务和历史使命的执政活动中,他们实际上是非常重视执政成效的。没有哪一个想长期执政的党不去考虑绩效情况、不去考虑执政成本、不去考虑民众对执政党执政成果的满意度、不去考虑执政的科学性、整合各方面利益为我所用、执政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适时调整绩效内容和重点、积极探索提高绩效的途径、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是执政党恒久不变的课题。

[1]虞云耀,李君如等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讲稿.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党校编写.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4]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5]卢先福,王长江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刘宗洪著.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

[7]王长江著.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王长江著.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9]曾庆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2004.10.8

[10]贺国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求是,2004(5)

[11]刘玉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执政理念.党建研究,2004(3)

[12]王长江.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日报,2004.7.5

[13]王长江.深刻把握时代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7)

[14]卢先福.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5]蔡林慧.社会主义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及教训.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16]欧志文.遵循党的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邵阳学院学报,2004(2)

[17]姬信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论思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1)

[18]倪星,余凯.试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创新.政治学研究,2004(8)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责编:贾伟)

F042

A

1004-4914(2014)04-046-03

猜你喜欢

政绩执政党评估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评估依据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最终评估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