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编者意图 厘清编排功能

2014-06-16许岚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6期
关键词:编者教科书教材

许岚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实验版相比,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加入了“教科书编者”这一维度,就是确立和凸显“教科书编者”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编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先导的作用。教科书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精心加工而成的,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载体。正确把握编者的意图,简单地说就是思考为什么要选这些文章,这样修订的目的何在。这些文章被选入教科书,承载着语文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承载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特殊使命。有利于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文章还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科书在设计和编排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教学意义,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因此,从一篇课文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任何阅读活动都反映了编者的理解和考虑。

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作者介绍”“插图”“注释”“研讨与练习”“阅读链接”等,是编者为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直接反映编者意图,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这也是语文教科书与其他阅读材料不同的地方,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资源,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重难点,详略得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如果把学习一个单元的课文比作一次发现之旅,那么助读系统中的各部分内容就是旅游小贴士。

1.旅游攻略——单元提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初始都有 “单元提示”,第三学段教材的“单元提示”更是语言优美,概括精练,对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单元提示中指出:“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教学这类离学生生活遥远的红色经典课文,收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狼牙山五壮士》,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几个关键词“抗日战争”“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收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缩短儿童心理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相继出示了几段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课堂紧紧围绕着单元提示展开教学,这相当于旅游前作了明确的“旅游攻略”,以此来优化整合阅读教学,不拔高,不偏离主旨,减少不必要的细枝末节,针对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文本,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2.景点导游图——课文导语

第三学段教材中略读课文占了很大比例。如何高效地上好一篇略读课文,既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性,又体现教师的指导性,略读课文的“导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表达了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就相当于一张“景点导游图”。如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的“导语”指出:“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再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篇略读课文的导语言简意赅,给出了阅读教学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围绕这一导语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略读课文的导语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习惯,去进行独立自主的研读,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展开全班讨论、交流。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可以依据“导语”的提示,摒弃过度精讲,摒弃繁文缛节,建设开放、大气、高效的语文课堂。

3.智能讲解器——资料袋

第三学段教材中共有15个资料袋。根据教学的需要,教科书编者针对不同课文选择补充了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能让师生更方便地使用教科书,使教科书更有广度和深度,这就像旅游景点里的智能讲解器,能使旅游者更好地发现旅游的乐趣。它提示我们,语文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文本,要延伸到大语文的环境中。

一般教科书中出现的 “资料袋”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地出示,提高学习效率,切不可独立出示,脱离文本。如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编者安排了一个资料袋,如何让资料袋与课文有机整合?有效利用?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资料袋”梳理了时间长河中川流不息的五个文化节点,即“300多年后的战国《列子》记载”“500多年后的秦朝《吕氏春秋》记载”“1000多年后的唐朝诗句中记载”“2000多年后的明朝小说《警世通言》记载”“2500多年后的现代人们如何使用”,构成了一条知音文化的历史线索,引导学生一咏三叹朗读课文,使得“资料袋”真正与课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4.自助小贴士——课后问题

编者在课文后面编排的“研讨与练习”是阅读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这相当于旅游中的自助小贴士。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的问题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个问题可以作为教学的主线,将课文分为“辉煌”和“毁灭”两个板块教学,既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思考,又从写作方法上去讨论。这是编者与文本对话的展示,折射出编者的意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后问题,从编者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内容。

5.旅游广角镜——阅读链接

“阅读链接”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性阅读,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既是对课文的补充,也开阔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这就相当于旅游过程中利用广角镜拍摄的组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简单地把“阅读链接”作为可有可无的补充材料,或让学生蜻蜓点水似的浏览,或让学生课外自读。其实,这种做法是对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教师要揣摩“阅读链接”的编选意图,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要点,与课文教学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之“文尽其用”。如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的阅读链接选取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描写家乡过年的习俗,不同的作家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情感。这两个片段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组成了一个小群文。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这两个片段与课文作比较,让学生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觉得谁的文章更有意思。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让你来写《_______的春节》,你准备从这三篇文章中学习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准备怎么写?通过同主题一系列文章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的不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让学生学会不一样的阅读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中插图、课后问题等设计课堂教学;利用课文后的小练笔开展读写结合等。只有弄清楚这些资源的作用,理解编者的真正目的,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与教科书编者对话,过去都是教师的事情,但经过十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对话”已变成了一种互动、多重、有效的教学方式。第三学段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能力与编者对话,能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把握单元主题,关注导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等,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与编者进行对话需要通过教师设计活动来加以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把编者的意图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师生共同与编者进行有效对话,这样才能提高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尊重”和“聆听”编者的声音,才能挖掘出文本的价值,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提高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省杭州市求知教育集团 310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者教科书教材
教材精读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