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问题”及其改进

2014-06-15郭家海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分类学一致性教学活动

郭家海

我国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问题”及其改进

郭家海

“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与“一致性问题”是教育领域的四个主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面临的四大问题,其中,评价问题是最为核心的问题。由于缺乏促进学习的教学评价,写作教学目标的笼统性,教学的随意性,评价的终结性、全面性、主观性,导致目标、教学和评价环节中存在诸多不一致。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问题提出参考方案,借助发展性评价促进日常学习,建立基于目标的中小学写作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问题;“教—学—评”;促进学习;解决路径

语文课程改革推进十几年间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写作教学,尤其处于“学科无地位”“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教师无方法”“学生无兴趣”这般严重的“六无”状态。为此,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吴立岗教授最近发文呼吁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必须关注三大问题:(1)探索高层次的能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全局进行指导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2)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序列;(3)探索形成个人的作文教学风格。[1]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高层次的能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全局进行指导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很多,L.W.安德森等人修订并总结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以下简称《分类学》)一书当属其中重要的一种研究理论。《分类学》提炼出的教学问题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类学》提出的问题出发,结合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现实问题,构想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评价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评价问题”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1.四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一书,流行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四本著作之一。45年之后的2001年,8位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课程与教学专家、测量评价专家共同对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进行修订,出版了《分类学》一书。《分类学》在研究20世纪后半个世纪各种复杂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出四个最重要的教学问题。[2]

(1)在时间有限的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重要的?(学习问题)

(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

(3)怎样选择或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评估问题)

(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指向“学什么”,即“目标与核心教学内容”。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内容来培养。第二个问题指向“怎么教”,即“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要达成“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这样的效果,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的“计划和传递”有合宜的策略。第三个问题指向“怎么评”,即“有效评价”。“教”指向于“学”,“教”的效果通过“学”的效果来体现,这已经成为共识。如何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清楚的重要问题。第四个问题指向“一致性”,即“目标、教学、评价相一致”。忽视了目标,内容选择上便没有了聚焦;没有评价,教学效果既无法确定,也无法得到调整改善;偏离目标和内容的评价则是无效的评价,无视评价和目标的教学也是随意低效的教学。

2.针对问题评估的五条结论

《分类学》还对四个问题的评估与一致性提出了五条结论。[3]

(1)评估的目的多种多样,其中的两个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估)和给学生评分以反映其学习所达到的程度(总结性评估)。

(2)外部评估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课堂教学,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教师需要寻求某些积极且具建设性的方式,以便将这些外部评估纳入课堂教学中。

(3)教师应该确保评估与目标的一致性。如果评估与目标不一致,那么,此评估就不能提供清晰的证据以表明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教师应该确保评估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如果教学活动与评估不一致,评估结果可能会低估教学的效用。

(5)教师应该确保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如果教学活动与目标不一致,学生即使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也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第1~2条结论对应于“怎么评”。这两条结论从“目的”和“影响”两个方面给教学评价做了提醒。第1条结论提醒教师关注评价的“目的”,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不同。第2条结论提醒教师关注评价的“影响”。如何发挥积极的影响、如何消除消极的影响、如何用“积极且具建设性”的方式将“外部评估纳入课堂教学中”,这都是我们长期忽视的问题。

第3~5条结论对应于“一致性”。这三条结论分别强调了评估、目标、教学活动三个概念的两两一致性。第3条强调“评估”与“目标”要保持一致;第4条强调“评估”与“教学活动”要保持一致;第5条强调“目标”与“教学活动”要保持一致。现代教育评价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史密斯—泰勒报告”。该报告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可以促进目标的实现。布卢姆等人创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清晰地陈述目标”、“测验如何与目标相匹配、一致”等技术的落实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教育评价范式中,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也不是一个人教和另一个人学了之后等待第三者来评的某个孤立的环节,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二、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缺乏促进学习的教学评价,“教—学—评”没有一致性

1.中小学写作教学问题存在的共同倾向

当前的中小学写作教学存在哪些教学问题呢?有研究者认为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分别是:(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书到用时方恨少,(3)作文模式化,(4)缺乏真挚情感。[4]有的学者认为有五大方面,分别是:(1)教学本真的缺失,(2)教学目标的错位,(3)教学环境的封闭,(4)教学策略的失误,(5)教学评价的误导。[5]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有六大方面,分别是:(1)写作认识问题,(2)教学重点问题,(3)“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4)教师自己的写作素养不能适应教学需要,(5)教师的应试观对写作教学带来了干扰,(6)没有写作教材。[6]还有许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问诊把脉。诸多“问题”均存在一个共同的倾向,即缺少学理基础,往往偏执一点,存在碎片化的重复。对照《分类学》所归纳的几十年来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四个最重要的教学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领域也同样存在这四类问题,其中,评价问题才是本质问题。只有充分认清本质问题,人们提出的解决设想才有针对性。

2.缺少“评估工具”和“评估程序”

“评价”是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中最薄弱的一条组织原则。目标系统连贯性和具体操作性严重不足,导致教学活动存在大量随意性现象。由于长期缺少对评价的科学理性研究,写作评价多落在狭隘的终结性评价样式上,终结性评价是不全面性的,且多为教师个人主观性的评价。目标的笼统性,教学的随意性,评价的终结性、全面性、主观性,均导致目标、教学和评价无法取得一致性。当前,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很少有班级能够提供诸如“学生的学习达到何种程度”一类的“准确信息”,这是因为我们普遍缺少“评估工具”和“评估程序”,也是中小学写作教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重要因素。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评价有三种功能:评估学习、为了学习、促进学习,分别对应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第一种是为了满足教育问责,第二种是通过诊断调整以帮助学生学习,第三种是借助评价推进学生学习。过去,人们对评价功能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第一种上,对后面两者缺少研究。

布卢姆早在1956年就提醒人们不要狭隘地关注终结性评价,他指出“评价并不一定是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相反,在某些情况下,评价过程则很可能是获得新知的前奏,尝试新一轮领会和运用的开端,或作进一步分析和综合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和一些大型的研究机构不断地提倡“评价是促进学习的工具”的观念。上世纪90年代,英国伦敦大学的权威评价专家布莱克和威廉发表了《评价和课堂学习》、《黑箱之内》两份关键性论文,该研究认为,课堂情境中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成就,教师执行和使用课堂评价的方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两份研究成果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英国重新出现的强调外部考试的倾向,重新使形成性评价回到关注的核心和前沿。2000年,美国评价改革小组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性评价的原则,如学习性评价是有效教学计划的一个部分,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是课堂实践的重要部分,学习性评价既有助于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如何取得进步,等等。

3.“教—学—评”的不一致性

有专家在布卢姆“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基础上抽取出“目标”,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分解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出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一致性”框架。该理论认为,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7]

“教—学—评一致性”原本不应该成为问题,教学本来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所有单一或点状的思考都不是完整的教学。譬如,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只思考教材处理或教学方法的问题;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不太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再如,我们在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评课的人说“这堂课讨论得很好”、“情境创设很好”之类的话,评课者如果在分析时不把这些问题与该课的目标建立关联(一致性),就会出现太多的“为讨论而讨论、为情境而情境”的课堂。凡此种种,都是缺乏教学一致性思维的表现。因此,变革课堂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思考“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重视评价,借助发展性评价促进日常学习并保持“教—学—评”的一致

学习的本质是意义的建构,意义的建构并非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操作。现代课程的内容标准实际上指明了一个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建构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其核心纽带就是评价。纵观当前林林种种的教学理论和评价量表,以及一些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总结性文章,绝大多数的研究关注的都是教学过程。关注教学过程本身无可厚非,但这只是课堂教学的表象。如果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学的表象,不关注该过程是否实现了教学的本质属性,那么,这种评价理论和评价量表就起不到促进教学与课程的内容标准调整一致的作用。[8]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关注了教学本质呢?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促进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1.“促进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理念

多年来,人们将评价视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或者认为评价是一个教学的“武器”,掌握权一直在教师手中。现代教学设计理论颠覆了这个认识,其认为评价应该置于学习过程之中,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习。“促进学习”的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好,学得更有意义”。在此理念下的评价行为是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定,支持学生的后续学习。就一个片段而言,“促进学习”的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1)清晰的学习目标;(2)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式获得学习进步的证据;(3)解释交流信息并提供促进学习的个性化建议。从更长的时间来看,评价镶嵌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在“促进学习”的评价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拥有监督自己学习进程并清晰理解课程目标的权利,他们可以主动并积极地参与评价。

由此产生的疑问是,我们应该如何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价呢?美国评价专家理查德.J.斯蒂金斯提出了有效课堂评价的指导原则: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必须保证学业目标的清晰可行、利用评价来促进和支持学习、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有效的交流评价结果。澳大利亚评价专家认为“学习性评价承认评价应当发生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从评价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可以用于促进教学过程”。

2.中小学写作教学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价步骤

中小学写作教学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四步。(1)确立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2)确立评价标准,提供不同类型知识: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发展性评价层级表的中级水准,根据学段学生写作认知发展状态,分别设置高低两个层级评价标准,并将这标准交给学生讨论修订。评价者可依据评价标准提供相关概念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典型的事实性知识(分别对应于评价层级表的不同水平状态的例文)进行分类。(3)学习不同类型知识,进行模拟运用:学习理解上述不同类型知识,尝试运用所提供策略进行练笔活动,并用层级表评价表达的片段;再运用所提供的策略进行修改完善。(4)真实性运用:在实际写作活动中、学习活动中运用写作策略写作,并用层级表矫正。下表是其中的一个层级表示实例。

高中记叙文“自我与读者”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

以上基于目标的中小学写作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尝试。之所以有效,主要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入学生的主动性;合乎认知规律,重视写作的过程性;教学环节清晰,具有实际操作性。这样的写作教学评价不是在课堂结束后进行的,而是嵌入教学中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学到哪里、评到哪里、教到哪里,学什么、评什么、教什么。“教—学—评一致性”让课堂评价不再随心所欲,教师也不再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缘何而评,而是用评价为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理性导航。

[1]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7):55~59.

[2][3]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M].皮连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93,195.

[4]曹赛男.高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2011(9):57.

[5]时金芳.作文教学问题归因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79~85.

[6]刘德水.写作教学“六问”[J].中学语文教学,2013 (9):4~9.

[7]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5.

[8]周群,雷新勇.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J].现代教学,2010(1~2):35.

责任编辑/雷 熙

G40-058.1

A

1674-1536(2014)11-0031-04

本文是全国中语会“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写作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课题批准号:0076)、江苏省教研室第九期课题“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1JK9-L235)研究成果之一。

郭家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写作教学。(常州 213003)

猜你喜欢

分类学一致性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后现代中国植物志的修订——中国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