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工科院校“内涵”建设
——访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魏新利

2014-06-15肖延胜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郑州大学毕业设计化工

◎ 文/肖延胜

注重工科院校“内涵”建设
——访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魏新利

◎ 文/肖延胜

“郑州大学的董其伍教授,是我进入科研领域的领路人;华东理工大学的李培宁教授,是我形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思路、研究方法及严谨作风的指引者。”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魏新利开门见山地说,这两位老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两位恩师一样,把科研的方法和精神传递下去,让他的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热爱科研事业。

这些年,魏新利一直把这种想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把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升一个台阶而不断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几年获得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攻关、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励;他带领的《化工专业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坚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了十几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他的学生就业领域得到拓宽,即便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也能在学院的铺路架桥下收获一份“好前程”……

这些令人欣喜的成绩,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这与魏新利提出并一直贯彻的学院内涵建设分不开,尤其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学院内涵建设三大主要任务——“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体制规章建设”。科学完善的学科建设,规范有序的科研环境,都为学院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就业问题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工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校内实训基地不足、校外实习效果不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程训练内容难以保证、学生联系就业严重冲击毕业环节等问题。身为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魏新利也为此而困惑。该如何摆脱现状,更好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成了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通过走访和观察,魏新利发现,如果能够增加实训基地、提升实习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毕业就业等现在看来棘手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此,他牵头联合20 多家大型相关企业,组建了“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面向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制定了“面向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章程”。这20 多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院毕业生就业历史悠久、人数较多且有校友担任高层领导职务。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校友之间“传帮带”的效果明显,也缩短了学生由校门到社会的距离。因为综合考虑了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等问题,这个平台一经建立,就广获好评。

通过这个平台,不仅使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企业技术需求真题真做,而且让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对用人单位进行熟悉了解,为就地就业打下基础,避免双向选择的盲目性,减少学生找工作对毕业环节的冲击,提高了就业质量;同时还构建了教师与联盟单位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机制,教师在对联盟单位进行技术服务中,自身的工程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魏新利介绍说,该联盟已经连续开展4 年了,参加的单位逐年增加,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逐年提高,作用影响越来越大。今后,这个联盟还将继续办下去,并且进一步扩大功能。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个人才了,把大学毕业作为一个资本去社会上换取什么东西。而是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即将进入社会大学去学习的新生,以进一步去学习、去锻炼、去认识社会的心态去就业。”这样的对话,魏新利不知和学生说了多少遍,他希望他的学生都能有好的归宿,都能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所学。

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思路

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如何使培养的学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了魏新利思考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化工类专业设置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魏新利提出了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实现服务领域、主要学科背景和业务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转变的改革思路。“一是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必须由化学工业转变到过程工业;二是服务领域的主要学科背景必须由化学工程与技术转变到过程科学与工程技术;三是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必须转变到掌握过程科学、过程技术、过程工程、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等业务知识,能在化工、石油等过程工业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如此转变大大拓宽了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和学科领域,使之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思路确定了,新的培养方案制定了,教学内容就要相应更新。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魏新利努力推进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他主编或参编了9 部相关教材,其中《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和《过程设备设计》被指定为全国通用教材,获得了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教育部列为面向21 世纪教材,其他均被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全国通用教学参考书。

此外,他还带头不断尝试教学新方法,所有主讲课程均使用了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注重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他经常采用交流互动式、自主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与学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是魏新利非常关注的两个结合点。教学不断革新的同时,他也带领团队在科研创新方面不断开拓进取。多项新型、高效、节能的装置研发出来,获得科技奖励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推广价值。在科研过程中,师生们收到了基础教学中难以意识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得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魏新利深情地说,他用以支撑数十余年科研教育生涯的,主要是责任和兴趣。“责任就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理应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技创新,为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做出贡献;兴趣就是针对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去‘求是’,去弄清楚一些问题,为完善该领域的知识体系做点贡献。”

如今,“新型高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新型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 土壤源热泵联合应用研究”、“生物质热解液化”、“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等5 个项目,在魏新利的科研日程上被排的密密麻麻。他想通过这些新项目带领他的团队和学生,一起感受科研的魅力,继续在学科建设上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