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将死?

2014-06-13

商界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舍本逐末苹果公司消费者

在不少人看来,互联网就是一个建立强大品牌的好工具。事实也许恰恰相反:互联网正在让品牌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更好的品牌往往意味着更好的产品。一旦某一品牌产品赢得了你的认可,你往往会认为该品牌的其余产品应该也能给你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忠诚度。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认为品牌也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一个顾客之所以愿意为所谓的品牌附加值多花些钱,是因为可以简化购买流程,降低机会成本。

这种带有一定盲从性质的行为,不仅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甚至还允许卖方从中获得更多的品牌溢价。这刺激着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品牌建设中,以期望得到更大回报,建立一种所谓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这只是在舍本逐末。消费者之所以会受品牌蛊惑,甚至还会显得有点趋之若鹜,其基本逻辑是寄望于品牌的“信誉保证书”功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产品。

现在,互联网给了消费者一条新路:无须依赖品牌指引,即可直奔好产品这个“本”。

信息透明正在弱化品牌效能。

在信息爆炸、产品富足的当下,消费者将无限接近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不断趋向理性购买,品牌的背书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削弱。

互联网上,翔实的专家测评、丰富的用户点评与晒单让消费者无需购买,也可以“获得”产品使用体验。消费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和考量产品本身“品质”是否优秀、“功能”是否适合、“体验”是否良好,并且,这都是免费的。

价格的理性回归也将抹杀品牌红利。

营销大师科特勒说过,没有降价两分钱抵消不了的品牌忠诚。现在,不管是天猫、京东,还是苏宁,同样的商品谁便宜一块钱,消费者就会毫不犹豫地转移阵地,“性价比”如同一道魔咒笼罩着中国企业。

在拉低产品价格上,互联网依然功不可没。

首先挤压的是生产红利。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供应链全球外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一度凭借成本优势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制造业优势也已经开始瓦解,被迫再次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其次是在流通环节,电子商务兴起,强势挤压传统渠道生存空间,渠道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环节,也降低了流通成本。

而这还不是终点。全球化生产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多数产品越来越相似。而高投入高产出的品牌投资游戏,只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谁会为了一个同一家工厂生产的功能相差无几的产品支付额外的溢价呢?难道仅仅就为了那个唯一的,与众不同的商标?

也许会有人以苹果为反例,但是,苹果拥有的并不是品牌忠诚度,而是产品忠诚度。一旦苹果公司发布一些不能满足客户体验的产品,大量粉丝肯定会用脚投票,该产品必将失败。正如过去曾经发生在苹果公司的事情一样。

产品为本,品牌为末,过去的舍本逐末正因互联网而重置。未来传播的主角将由品牌转变为产品。

猜你喜欢

舍本逐末苹果公司消费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舍本逐末
苹果公司收购自动驾驶初创企业Drive.ai
新Pad
闵浩:做锁具行业的“苹果公司”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苹果公司产品史
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