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好大与喜小”写作指导及其例文展示

2014-06-13高星云

美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情结

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甲:近来我读了舒马赫写的名为《小的是美好的》经济学著作。作者对建立“特大城市”持批评态度,认为城市规模最合适的人口上限为50万人左右;城市规模大了会造成病态发展,带来许多麻烦的难题。我同意他的看法,小巧玲珑,多么美妙!

乙:不久前我读了外国人写的《中国人的“大”情结》,说中国人什么都“好大”,对城市、对建筑规模追求在太空中能看到,对商场的规模追求能写进吉尼斯纪录。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大有什么不好?大气磅礴,多有气派!

丙:我看气球最好,可大可小。

要求: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用规范汉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综合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我们便会确立几个立意的角度:

1.“大”好: 从对当前建设“特大城市”持支持态度切入,分析城市规模大了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适合中国的国情,便于集中优势资源……

2.“小”好:从对当前建设“特大城市”持批评态度切入,批驳“城市规模大了会造成病态发展,带来许多麻烦的难题”等诸多危害,树立“小的是美好的”的中心论点。

3.该大则大,该小则小,“适宜”最好:运用两点论,分析当前建设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求大还是求小,要因地制宜,符合事物规律。如果“大”的追求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不过是一具美丽的棺木罢了;反之“小”的追求若是以表面形体为支撑,缺乏实质性的精气神支撑,即精神内涵,那也不过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却爬满了虱子。可“大”可“小”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往深入分析,我们又会发现,只谈“大”或只谈“小”,不仅忽略了其中一则材料的存在,而且很容易给人留下反驳的“口实”。所以,中心立意应当兼顾两个方面,而且不易被别人反驳。由此可见,本次作文的中心立意应为:

1.“大”与“小”应当各得其宜 ;2.“小”智慧成就“大”人生;3.“小”舞台离不开“大”世界;4.大小适度,成就完美。

经典素材

理论论据:

1.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逍遥游》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桓赫〔战国〕雕刻家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8.如果再过几年中国人口达到15亿,80%,有12亿人进城,没有空间了,所以中国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分三部分组成: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厉以宁(中国经济学界泰斗)

9.小小秤砣压千斤。

——俗语

优秀作文

对中国人的“大”的情结,说不!

高星云

一代哲人苏格拉底面对大市场感慨:“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要的东西。”

——题记

据报道,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光自动扶梯就有230座,餐饮广场相当于两个足球场,一只大鱼缸里养有6条泰国鳄鱼,要逛遍它需要整整两天的时间。

前些日子读一家报纸,也读到“世界第一”的消息:长沙将建世界第一高楼,大楼高达838米,共有220层,可容纳3万多人、4450家住户,总投资不低于40亿。大楼高838米,计划7个月建成。建成后将有地下6层、地上202层,从学校、医院、步行街、健身场,到写字楼、公寓、酒店……

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商场要宽大豪华,楼馆要手可摘星,老公要高大威猛,前程要远大锦绣。说中国人“好大喜功”,虽不能以偏概全,但也绝不是个别。“贪大求洋”盲目发展,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遭到专家的质疑和批评。然而中国人似乎生来就存在着一种追求“大而全”的情结,总觉得大比小好。

中国人为什么习惯于修建庞大的建筑?首要原因是贪大心理使然。在小学语文课本《长城砖》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长城。”我们读到这样的段落,内心何等自豪,甚至萌生我也建造一个“庞然大物”:大得要在太空里也能看到。但实际上没有哪位宇航员能用肉眼在数千里之外的太空看到绵延7300公里的中国长城。

尽管如此,中国人对“大”的偏爱依然没有改变。这就不能不与某些领导热衷上大项目、搞大建设,拔苗助长地发展政绩相关了:这些领导仿佛为吉尼斯纪录而活,似乎每年不刷新一些纪录是天理不容的事:年年中秋,我们有“大”月饼,回回都刷新了吉尼斯纪录;处处庆典,我们有“大”场面,动不动就在参与人数上作文章;就连本应严格控制的大学的规模似乎都变了味道:本校有分校,分校内有分院,分院内又有独立学院,规模之大,大到了城市无法容纳,必须迁到城外。中国大学的规模,已经使世界名牌大学难望其项背……

表面看上去似乎做大做强了,可这正是我们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中的明证。众所周知这些大的追求,不少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浪费、环境的破坏和人力的劳伤为代价,好比我们以不断加速往车毁人亡的路线上行驶。就算你把高楼造得在太空中真能看到,有何意义呢?显然,不过是一具美丽的棺木罢了。

新化县城在不足5公里的水域上,就有一桥、二桥两座,还要建三桥。这是不是属于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小民不敢妄言。既然是政府的决策,总归会有他的道理。但是建桥必须占地,占地就会挤掉菜地,挤掉菜地势必影响市民的菜篮子,市民的菜篮子就成了问题,菜价就会飙升……

无意间看到舒马赫写的名为《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good)著作,书中对建设特大型城市持批评态度,认为城市合适人口的规模上限是50万左右,超过这一规模就会造成病态发展,带来人性堕落、犯罪、污染等弊端。当然这本书是外国人写的,他不了解中国人口众多,却城市化偏低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特色,所以他的话也不一定适合中国。但我们可以设想,3万人生活在一座高楼之内,即使所有设施能够跟上,磁辐射危害谁能消除,一旦出现意外,人群如何疏通?

可喜的是,建筑决策高层已经认识到了中国人的“大”的情结所带来的某些危害,对长沙打造世界第一的高楼说不。但愿湖南娄底“投资8000万元烂尾步行街”成“养鸡场”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愿决策者们不再贪大喜功,多搞些基础建设,那么,国家民族幸甚至哉。

漫谈人生大与小

陈颖华

大由小而来,众多的小集合成大,小渐变成大。小是生命的元素,大是世界的宇宙。人生大与小,彼此纤毫缠绕,伴随终身,构成人生精彩与生命之意义。

一滴露水能藏大海,一片叶子可知秋。可见,小有非凡的功能与影响力。小是生命的本源,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最小的细胞孕育着人类的生命,并逐渐成熟。自然界的小草、小花、小树、小鱼、小鸟、小猫、小人物等等动植物,都沾着“小”的气息和色彩的事物,让人偶有遗忘,也曾让人动心过。人们在一起聊天或议论时,往往关注大事来,因为人们对大事感兴趣。诚然,大事是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让当代人乃至后人永远铭记着。可你也别太忽视小事,尤其是身边的小事。所以小有小的作用,不可忽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远行,也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所以以小积多,以多成大。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评价一个人,不在于他的外表是否俊朗、潇洒,更重要看他对小事情、小礼节、小人物的态度上,是否真诚、是否尊重、是否大度、是否关注等。在生活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大凡存小善的人常怀大境界。汶川地震时,许多人伸出援助之手献出爱心,捐款献物,一百、一千、一万,乃至一百万不等,从小到大,已捐出善款达2000多亿元,这笔善款凝聚着全国亿万同胞、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的爱心。最为可贵的是有几位当年唐山孤儿闻讯后,自发组织起来赴灾区抗震救灾一个月,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感恩的美德,受到了人们赞扬,他们的行动对抗灾力量虽小,但影响是颇大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大智慧,通常体现在小事情上,小决定也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方向。比如人生第一考验的高考,若有一道小题失误,有可能影响高考成绩,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或进入不了理想大学,甚至影响人生目标的实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与人交往,其一言一行最能体现他的品行和境界高低。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多么精辟的哲理呀!所以说,你所交往的朋友会影响你的前程和事业成败。多交知心、有助事业、有助发展的朋友,少交一个打哈哈、不诚信的朋友,更不能交酒肉朋友。古人曰:君子不拘小节。现在时空与世道变了,小细节决定成败,影响全局。一个人若不拘小节,有时受到的伤害比其他人多。细节的伤害,往往隐藏莫大的痛苦,这事关人格,事关生命尊严,事关别人对你的评价与信任。我以为,最关键是:要走好事关人生脚下小的每一步路。

有位哲人说得好,大人物改写历史,小人物支撑历史。的确,一代伟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让中华民族重振雄风,让世人惊殊!解放战争取得三大著名的辽沈、平津、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除了中共决策者英明领导和广大将士们英勇作战外,更为重要的是后面有百万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相助,这里就是人民群众支撑历史的典型证明事例。

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折射出人生大与小的哲理,非同小可。人生总会遇到许多大与小的事。人生的大与小需要每个人深深的思考与探究,把握好你人生大与小。

城市的大?国民的大!

陈默川

在地大物博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好大喜功的人们。

大是商人们的通行证。

纵览四处可见的广告,无非是那样几个一成不变的形容词“好”“快”“大”。每一商品似是都是珠峰之巅,追求极致。但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世人皆知。

再看国内电影圈中的名导们,近几年无一不是大手笔、大场面、大制作,大都有着高额的票房,但似是很少得到专业影评人的首肯和赞扬。不由得让人想起老谋子过去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又如前两年“小小”的《疯狂的石头》,纵使投入不高,却是具有开创性的,投入了心血的。

大是官员们的功绩簿。

各地官员宅邸自是不用多说,连县政府也建成了白宫的模样,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什么不可能?

或许,在我们所听不到的地方存在着这样的对话:“去年咱乡创收×万,那叫个飞跃!”“你这不行!俺们乡去年收入××万,翻你几十倍了吧!”“今年咱要开个庆功大会,摆他个五十桌,全乡人都来看看。”“五百桌才够哩!!那才叫个大场面!”

官员们还喜欢拍脑袋,脑袋一拍这就多了片游乐场,大手一挥那儿又添了一条高铁。

这就是眼下的中国,多少人在奔向“大”字的路上。与此同时,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在灯红酒绿间调笑,在玻璃镜子前吐得精疲力竭才抬起头照照镜子问问自己是谁。二三流城市中的年轻人们则前仆后继地奔向大城市,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大城市,大梦想。

大城市是一座围城。

中国人缘何喜大?是因为自卑。

中国人的近代史充满着被侵略,被殖民,被征服。五千年的文明在刀剑枪炮之下显得落后不堪。转而如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一条没有前人,没有经验可鉴的中国特色道路。文化似是断了代,不安、自卑、惶恐涌上心头。邓爷爷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的路的确正确,但在这过程中却充满了煎熬、矛盾和不满。

在这发展的关头,在这“大城市向左,小城市向右”的路口,我愿意向右拐。

墨西哥城,美国纽约都是大城市发展的典型——“烂心书”。城市中心由于交通不便环境脏乱拥挤不堪而成为了贫民窟,城外则成为了富人们的别墅区。

也只能希望中国的有识之士能做明智之举,少走这样“逆城市化”——过度发展大城市的弯路。

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背后理应耸立着精神之城。莫要在城市长宽高成倍增长之时,人类只能躲在被窝中哭泣。

只愿吾之老之将至之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妻子友人,共享田野风光。

大城市?于我如浮云!

追求精神之大

吕玥

中国人的“大”情结似乎古已有之。阿房宫北构而西折,在一宫之间却气候不齐,这怕是古时大的典范。如今更不用说,广州塔,上海中心直冲云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楼也越造越高。却就是在这大城市之中,高楼大厦之间,人的心却越来越小。

中国人的“大”情结不能只局限在对于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更应当追求精神之大,心胸之大。

大有什么不好?长城大得令人叹为观止,绵延不绝,便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壮语;故宫大得气势恢宏,处处透着皇家威严,令人肃然起敬;莫高石窟大,一百多洞窟无一不透着千年文化绚烂。这是中国文化之大气磅礴,久经历史的洗礼而不褪色。

古有竹林七贤不畏强暴,坚守节操,这是精神之大。司马迁受宫刑,却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经典,这是精神之大;文天祥九死一生,“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迈壮志,这又怎不体现出精神之大呢?

可见中国人的“大”情结从古以来便不止于外在形式之大,对内心世界精神追求也有“好大”情结。

在城市化规模空前巨大的宋朝却也是宋词鼎盛时期,有豪放词人的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大胸怀,如苏子瞻,如辛弃疾;也有婉约词人的儿女情长,如李清照,如柳耆卿。不仅有城市之大,亦有文化之大,精神之大。

反观当下,城市规模变大却没有再来文化之大。学术抄袭之风屡见不鲜,学历造假等令人不齿的事件也频有发生,更有令人震惊的肖传国买凶打人事件。人心变小了,都向“钱”看了。再难见如国学大师季羡林那样沉醉于国学研究,也少有人像钱学森那样放弃优厚待遇,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更逞论文化之大,精神之大,哪还有当年“踏破贺兰山缺”的气势?

中国人的大不能再只有对于物质财富追求之大,对于城市规模的追求之大,而更要看重精神之大,追求心胸博大。

当流行歌曲都在哼唱爱情苦痛,故作小儿女姿态,“神”曲泛滥,而又会有谁曾想到“丹青卷,书岐黄,锦绣一册翰墨香”?又有谁还记得“文为圣,儒宗皇,春秋百家自登场”?当懵懂的孩子们学唱着《忐忑》时,还会有谁想起“昔我往,杨柳垂;今我来,雪霏霏;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大有什么不好?大气磅礴,多有气派!而这“大”不能仅仅是城市之大,而更要追求精神之大!

追求大境界

马礼梦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古人对人的眼界、视点不断寻求突破,可见中国自古便有对大境界的追求。中国人“好大”并没有错,凡事追求大气和大手笔是这个民族根深蒂固的“大”情结所致。然而对于“大”的追求不能只停留在规模之大,还更应在人格的塑造、民族的思想境界中有所显现,从而书写大气磅礴的人生。

中国的城市,建筑的规模都很大,高楼林立,气势如虹。而在这些“大手笔”下,“小细节”则经不住细看。城市的角落中,废水被随意倾倒于地下排水口,油污把城市的容颜日益消磨。路边马路牙子则被铺得参差不齐,施工粗糙,好像能见到工人急切、不耐的神色,只图交差,胡乱应付了事。

这些细微之处,可一窥如今人们公共意识的缺乏。相较于中国,新加坡的城市虽小,却是一尘不染,洁净得令人赞叹。它的马路牙子被铺得平滑整洁,可见劳工在工作中不仅注重工作效率,还有对美感的追求。这些劳工肯定对于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且很有成就感,才会把这点小事当做崇高的事业去做。他们对人生的追求,是有一份大境界在。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自我认真完成工作与否的个人得失,且有一种期望自己的工作可以使他人愉悦享受的公共意识。这已脱离了“小我”,逐步向“大我”转换。

“大我”也正是中国人在追求“大手笔”中所忽视的地方。中国只往往千方百计让物质上的规模大一点,再大一点,却忘了要配衬得起这种“大”情结,必须使公民有精神上的大情结。

不久前,在北京大学留学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对于北大给予了“刺耳”的批评。他认为北大学子大部分不能成为精英。成为精英有两个条件,一为“潜能”,二为“公共意识”。北大人“潜能”都不成问题,而“公共意识”则很少有。学子们只关心自己今后的出路,前程、就业等问题,却很少有人想“我”能够用自己的才识为社会做点什么。在北大,没有人去指责那些想要出国放弃国籍的人,唯一一个对此发出质疑的人却是加藤嘉一。然而绝不止一所北大,现今年轻人或许迫于生存压力,极少关注除自身以外的事。于自己的利益之外,很少有人还会替社会思考,更没有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意识。被局限于“小我”之中不可自拔的年轻人,没有对大境界的追求的新一代,是无法使整个民族看到希望的。

我不反对中国人“好大”,但我认为这种“大”不能仅仅停留在城市大手笔的规划中,而是要深入人心,铭刻在每一个公民的心里。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自我,而是我能为这个“特大城市”做些什么。只有这样,这座城市才会真正变得大气磅礴。

猜你喜欢

情结
画与理
毛绒情结
毛绒情结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谈乡土情结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有效表达
重现童颜
莫被心结所压倒
一样的情人节,不一样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