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向旋转体位护理策略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2014-06-12张俊丽周丽娟林琳张绍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旋转体吸入性体位

张俊丽,周丽娟,林琳,张绍敏

(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辽宁沈阳,110016)

侧向旋转体位护理策略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张俊丽,周丽娟,林琳,张绍敏

(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辽宁沈阳,110016)

目的探讨采取侧向旋转体位(LRP)护理策略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将30例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卧位护理时行吸痰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卧位吸痰的基础上辅助采取LRP护理策略吸痰。分别对2组患者开始观察的第1天和第4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O2)]及第1天和第4天的胸部X片的炎性片状影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后的p(O2)改善程度呈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第4天胸部X片炎性片状影大部分被吸收者为13例(86.67%),对照组为6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吸入性肺炎患者痰液淤积时,结合病情及痰液多少在常规吸痰基础上适当采取侧向旋转体位护理策略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取常规体位护理策略吸痰法。

侧向旋转体位;吸入性肺炎;体位;吸痰

体位护理与吸痰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2个重要环节[1]。目前对体位护理的研究较为广泛,其中持续侧向旋转体位(CLRT)已被证实有益于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2-3],同时体位转动也被认为对预防肺不张、压疮等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4]。对于痰液淤积的吸入性肺炎患者,早期的气道管理是促进其疾病恢复的重要措施。CLRT 是指应用特殊设计的大于90°弓形动力床缓慢持续向两侧旋转,使得两侧的肺一侧在上,而另一则在下,从而促进肺部分泌物的移动和清除[2]。但是,由于动力翻身床的价格比较昂贵,其可行性较差[4]。本研究结合CRLT动力床的原理,实施了侧向旋转体位(LRP)护理的吸痰策略,旨在探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气道管理方法,以改善早期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低氧状态,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RICU行机械通气确诊为吸入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的患者30例,年龄45~89岁,平均(73.0± 11.0)岁,男18例,女12例,且无其他严重心血管并发症。30例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其中合并脑血管病变的患者15例;气管切开13例,经鼻气管插管3例,经口气管插管14例,全部行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均有以下临床特征:①胸部CT片证实存在一侧或两侧肺的1~2个肺段或肺叶呈炎性片状阴影改变;②可在相应肺野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③不同程度发热;④血气分析示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

1.2 方法

1.2.1 分组:将3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按确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均根据痰细菌学变化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等药物对症治疗。

1.2.2 吸痰方式:选择2组患者被确诊为吸入性肺炎后的第1天至第4天内实施吸痰,吸痰操作方法按常规要求实施,并由年资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操作,对照组按常规体位护理的操作流程吸痰,观察组在常规体位护理基础上适当采取LRP护理策略的同时进行吸痰。

1.2.3 评估痰液滞留部位:对2组患者通过胸部X光片或听诊肺呼吸音判断炎症累及的肺叶或肺段的体表投影大体位置。

1.2.4 胸部振动辅助排痰:取受累肺叶或肺段在下的侧卧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叩背。

1.2.5 实施吸痰:断开人机连接。对照组保持原体位吸痰。观察组将吸痰管插入气道,开放吸引器吸痰的同时转动体位至对侧卧位(即受累肺叶或段的部位转为上侧),生命体征平稳时可于吸痰同时轻叩痰鸣音明显的背部,次数不宜过多。两组吸痰时间均限制在15 s内[6]。吸痰选用负压为20~30 kPa[7]。

1.3 评价方法

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第4天的p(O2)变化并记录。胸部X光改善程度包括炎性片状阴影大部分吸收为明显改善、小部分吸收(包括未见吸收)为改善不明显,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4天进行床边胸部X光检查,并记录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O2)观察结果

见表1。2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4天血气分析显示的p(O2)分析结果说明2种体位护理后的吸痰方法均可使患者的p(O2)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p(O2)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种吸痰方法对p(O2)指标的影响(¯x±s)

2.2 胸部X光炎性片影吸收程度观察结果

观察组第4天胸部X光炎性片状阴影呈大部分吸收者为13例(90%),对照组为6例(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吸痰是清除人工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一种方法[8]。吸入性肺炎患者患病初期,由于误吸导致肺损伤,继而可导致细菌性肺炎的发生[9]。影像学研究也证实,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多先累及一侧肺下叶或上叶后段,如不及时救治1~2 d可导致一侧全肺或对侧肺的继发损伤,甚至成为难治性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肺部感染和重要的死亡原因[10]。因此,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发病后早期进行气道管理尤其重要[11]。本研究选择确诊为吸入性肺炎1~4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之一亦为探讨吸入性肺炎早期气道管理对策。

采取LRP可使一侧肺与另一侧肺完全处于垂直纵向轴线上,便于气道分泌物向大气道内移动,从而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炎的发生。此种方法是基于CLRT的原理,再与气道湿化、翻身、叩背结合实施气道管理的一种综合方法。但是,CLRT期间可能出现输液管脱落、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且由于其高额费用及仍存在不肯定因素,目前难以推广[4]。为了避免CLRT期间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本研究提出了通过人工手段,使体位侧向转动,同时进行吸痰,做到了体位护理与吸痰方法相结合,确保患者痰液过多时,随体位变动,利于痰液松动时及时吸出。到目前为止,尚少见强调体位转动与吸痰同时进行的临床报道。有研究[12]表明因吸痰不当或不彻底导致上呼吸道分泌物反复吸入的也是吸入性肺炎加重的原因之一。还有文献[13]建议在翻身前后均应给予吸痰,及时、有效的吸痰策略是早期缓解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14]。本研究主要解决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翻身时误吸内容物或气道分泌物由一侧肺吸入另一侧的再吸入的问题。研究所选30例均为吸入性肺炎加重、导致呼吸衰竭后入住RICU建立人工气道、给予呼吸机支持的患者,通过研究对比,说明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实施LRP护理策略进行吸痰,有助于改善低气血症状态,可促进早期肺部的炎症吸收,是控制病情恶化的一种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文献[15-19]报道,吸痰前首先明确痰液部位,有利于选择吸痰体位;听诊肺呼吸音,判断吸痰指证,做到按需吸痰,对吸痰效果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仅就应用此法采取旋转体位护理与常规体位护理方法相结合进行吸痰的患者的p(O2)和胸部X片炎性片影吸收程度进行评价,仅是判断临床应用价值的一个侧面,更多的研究结果还需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探讨,以使此种吸痰法更加完善、吸痰效果更为确切。

[1]刘晓荣.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371.

[2]washington G T,Macnee C L.Evaluation of outcomes-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lateral rotateon therapy[J].J Nurs Care Qual,2005,20(3):273.

[3]Satudinger T,Bojie A,Holzinger U,et al.Contunuous lateral rotateon therapy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Crit Care Med,2010,38(2):486

[4]石群,高小燕.体位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1):3009.

[5]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62.

[6]毕红月,王欣然,韩斌如.气管内吸痰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775.

[7]汪友娣,夏冬灵.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不同负压吸痰效果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3:76.

[8]王姣,王运平,丁玉风,等.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8):749.

[9]胡云衢.老年吸入性肺炎3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76.

[10]俞森洋.老年吸入性肺炎[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1):1.

[11]阎蘅,张锐.老年吸入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3,48(5):42.

[12]张旭媛,Naomi Morick.体位策略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38.

[13]曲红铮,张睢扬.吸入综合征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12,35(5):355.

[14]欧顺玲,高敏芝,黄妙环,等.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痰痂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6(4):114.

[15]张健,姜海芬.人工气道患者有目的吸痰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2011,5:1036.

[16]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管理,2011,11(2):18.

[17]吴金球,李春玲,范建群,等.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2,2:62.

[18]徐寿兰.不同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07.

[19]汪勇,刘云龙.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在ICU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368.

The effect of the sputum suction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patients by nursing strategies of lateral rotation posture

ZHANG Junli,ZHOU Lijuan,LIN Lin,ZHANG Shaom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ICU,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Shenyang,Liaoning,1100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putum suction in aspiration pneumonia patients by nursing strategies of lateral rotation posture(LRP).Methods 30 aspiration pneumonia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ducted sputum suction in conventional lateral posi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nursing strategies of LR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sputum suction.The changes of the arterial oxygen[p(O2)]and the chest X-rays inflammatory patchy on the 1st day and the 4th day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2)before and after sputum s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Absorption of chest X-rays inflammatory patchy happened in 13 patients(86.67%)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 cases(40.00%)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4th day,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In the condition of mucus deposition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patients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effect of the sputum suction with LRP nursing strategie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position nursing strategies.

lateral rotation position;aspiration pneumonia;posture;sputum suction

R 473.5

A

1672-2353(2014)22-022-03

10.7619/jcmp.201422007

2014-07-03

张绍敏,E-mail:zhsami2005@126.com

猜你喜欢

旋转体吸入性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基于柱壳法及柱坐标系求解旋转体的体积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旋转体体积的探讨
基于微元法的旋转体体积问题的一题多解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