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观

2014-06-11代国强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学法

代国强

【摘 要】本文以自身一线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过程,阐述挖掘21世纪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运作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跳出自我,超越自我,求实求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同一平台,情感互通,互动同练,互补共乐,教师的教朴实自如,学生的学平实坦然。新课程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传递着师生崇高的人格理想,运动技能马到成功。学生在无限的情趣中自强不息,自我选择、自我锻炼、自我评价、锐意进取,其乐无穷。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观 学法

前言: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是学校体育课程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起点。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学校体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呢?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进行教学,促进个性特长自我拓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强身健体和掌握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教学观的本质功能和根本目标。

一、突破传统授课框架

1.打破桎梏,变更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味执著追求技术技能动作的养成,片面关注技术教学,“学”与“乐”等诸多积极因素难以体现,形成了“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局面。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违反了“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障碍。教师转变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创造性学习,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由师生双方共建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不仅有“官教兵”,也同样凸现了“兵教兵”,甚至是“兵教官”的场面。课堂上,老师简单地进行引导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操作。民主和谐的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形成了新的教学风格,为体育课堂教学增添了浓厚的人性化氛围。这种以目标引领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闪光点。

2.改变教法,选用多种教材进行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动积极性受到压抑,形成学生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新课程标准提倡“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人人受益;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加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牵着教材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点睛画龙,不是照着教材死搬硬套,学生根据教材要求通过尝试练习、思考讨论,交流反馈、师生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学法,激活课堂。

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仅是被动的学习那些运动员所应具备的技术,形成教者无味,学者不会的无奈局面。新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展个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通过教师导趣,引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爱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以学定教,形成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兼容并存,使多边互动的优化学习机制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纷纷坦率地将自己的方式、方法展现出来。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主动的学习方式日益增加。

二、“健康第一”,勇于实践,激发学生开拓创新

1.适时激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多向性、独立性的思维。在教学上运用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由“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在无限的情趣中有所发现,并体悟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与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展,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学习过程是认知——思维——行为过程。在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学生在“自由空间”愉快地翱翔。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那么体育课堂将会向着健康、和谐、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留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面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需求。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知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开辟新课程标准下崭新的课堂教学;去开启新课程标准教坛新的领域,传递崇高的人格理想和卓越的人生追求,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会十分清楚地领悟到不断学习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不断优化自我、超越自身的手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学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临澧县:开展“法宣在线”网上学法活动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