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联佳作读信史

2014-06-10林仕谋

读书文摘 2014年6期
关键词:楹联蒋介石

林仕谋

楹联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道。在浩如烟海的楹联中,有些妙联佳作,反映着历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体现着一些历史人物的个性和风采,也从侧面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足迹和当时的民众心理。本文从众多妙联佳作中择其一二,与大家分享。

(一)建党初期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此联为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故地重游时,为嘉兴南湖党的一大会址所题。党的一大胜利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联语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南湖一大会址,上联写楼台“烟雨”外景,此间从此点燃“星星之火”,用了比喻;下联渲染它的浩大气势,紧扣“火”和“雷”二字,把南湖一大会址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又因上联以“火”喻小,下联以“雷”喻大,形成对比,且寓意深远。出语平凡,读来回味无穷。

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

留法勤工俭学期间,一次周恩来和邓小平为中共旅欧支部筹措活动经费。经与赵世炎、李维汉等商量,他们决定在巴黎开设一家“中华豆腐店”,发挥特长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在设计店面时,有人感到需要有一副中国对联,以展现中国特色。李维汉请周恩来先出个上联,周恩来眼盯着豆腐磨,未加推辞即脱口而出:旋转磨上流琼液。大家认为这一出句恰到好处,正在考虑由谁撰下联时,邓小平对道:煮月铛中滚雪花。听罢,众人一齐鼓掌叫好。的确,周恩来和邓小平出口成联,且妙用比喻,不愧为佳联。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1921年11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熊雄等,与在法国的华工和留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李立三在一次活动中不幸被捕,被当局遣返回上海。于是,组织决定派他到湖南从事工人运动,他带着介绍信,来到长沙,向时任中共湘区区委书记的毛泽东报到。李立三来的时候,毛泽东正伏案疾书,为《新时代》月刊撰稿,夫人杨开慧来到书房兴奋地告诉他有客来访。毛泽东抬头一看,是阔别多年的老朋友,马上笑脸迎上去,道出上联:洞庭有归客。李立三也快步迎上握手拥抱,且不假思索地应出下联:潇湘逢故人。接着,两人相视大笑。联语仅十字,却字字对称,且用词清丽,对仗工稳,体现出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的深厚感情。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陈毅早年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驱逐出境,押送回国,于1922年冬回到四川省乐至县家乡。他看到家乡凄凉凋敝,耳闻广大农民啼饥号寒,想到斗争的严峻,渴望革命早日胜利,不禁百感交集。1923年春节,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上面这副别开生面的春联。

此联的上下联各由三个字“年难过”和“事无成”衍化而成,或采用反复句,或采用叠字词,变化多端,奇巧新颖。上联反复咏叹“年难过”,然而谁也逃不脱“过年难”的命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旧时代的不平和愤恨;下联反复咏叹“事无成”,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焦虑心情,煞尾“事事成”,则表现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全联语言通俗,用字新巧,妙趣横生,且蕴含哲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在北京主办《晨钟》报且兼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宣传革命,后与章士钊合办《甲寅周刊》。1924年,当章士钊倒向北洋军阀政府时,李大钊非常遗憾,希望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能劝说她的丈夫不要与反动军阀同流合污。一天,吴弱男请李大钊写副条幅以为纪念,李大钊把明朝忠臣杨继盛的名句改了一个字,便手书了此联。

下联中的“著”即写。李大钊用“翻造”法写的这副对联,既是对吴弱男的鼓励,也是对自己志向的剖白。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1927年10月三湾改编后,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县古城,在这里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等问题。2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茨坪。历时一个多月的转战千里,将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这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先后建立了宁冈、永新、茶陵、遂川四个县委,酃县(旧县名,在今湖南省衡阳东)成立了特别区委。1928年1月,遂川县召开公审土豪大会,会场两旁悬挂的就是上面的楹联。

据说这副楹联是毛泽东在百忙中撰写的。此联用语明白如话,联引“工农”“土劣”之言作对偶,笔调幽默,上联两个“好”字,两个“利”字,与下联两个“怕”字,两个“刀”字两两相对,语言通俗,声调回环,说理透辟,联语诙谐中见雅逸,足见大家功力。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1930年末,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兵分八路,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一线,形成一个半圆形包围圈,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1930年12月12日,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小布召开全体军民反“围剿”誓师大会,主席台旁悬挂着上面的楹联。

此联为时任红军总前委政委、前委书记毛泽东所撰。郭沫若在《“诱敌深入”,活捉张辉瓒》一文中,称这副楹联“是毛泽东英明的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这副楹联虽然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工稳对仗,但其政治效果和艺术效果,却是那些按传统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所创作的楹联难以企及的。

军阀跑,团防跑,富绅跑,跑跑跑,

看着跑跨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

共同来建苏维埃。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全国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的共有7个苏区的代表,大会选出毛泽东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根据地有一位私塾老先生亲身经历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种种灾难,亲眼目睹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人民群众终于盼来救星得以过安居乐业的日子,村民推举他撰联送给刚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于是私塾老先生欣然提笔写下上面的楹联。endprint

此联妙在通过7个“跑”、7个“来”的间隔出现和重叠使用,描绘了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狠狠地打击反动军阀、团防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情况,表达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心愿。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上乘佳联。

(三)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东升,光耀中华民国;

阳原西坠,暗笼外域扶桑。

当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在华横行之际,日本文人也不甘寂寞,以为精通中国楹联文化,于是在报纸上刊登一则挑衅性的上联:日本东升,光耀中华民国。此上联看似写景,实则语义双关。在楹联文化中,称语义双关联。联意是说,日本国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照亮了中华民国。似乎他们在华侵略不是给中国人民带来黑暗和灾难,而是带来光明和幸福,骨子里是“大东亚共荣”那套鬼把戏,是在变着法子鼓吹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的帝国主义强盗逻辑!

日本文人此举遭到不少中国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撰文予以还击。其中冯玉祥的撰联为:阳原西坠,暗笼外域扶桑。冯玉祥的续联,也是一语双关,表面看是在写景:夕阳从西面的高原上坠落下去了,黑暗的夜幕笼罩了外域那个被称为“扶桑”的地方。简言之,冯玉祥下联潜在的含义则是:“阳”指日本的太阳旗,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西天”是中国人对某些死去的人一种嘲讽口吻的说法,相当于“完蛋”之意;“扶桑”原意为传说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这里代指日本。续联指出侵略者的穷途末路和给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总之,冯玉祥的续联,反击得痛快淋漓,读后大快人心,也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冯玉祥常常教育部队莫忘国耻,他还写过一副楹联: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近卫,汪精卫,你自卫,我自卫,兄鲁弟卫;

陈群,李士群,来一群,去一群,狗党狐群。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公开降日后,即派李士群任江苏省伪省长。李士群为“七十六号”特工组织的始作俑者,后因故被日本人毒死,又派陈群继任。为此有人撰写上述楹联。

近卫文麿,七七事变时的日本首相,是侵华战争的重要罪魁之一,是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鲁,大汉奸王克敏,字叔鲁,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由于王克敏伪政权成立于1937年12月,因此,按时间次序论,王克敏伪政权在汪氏南京伪政权之前。又《论语·子路》有“鲁卫之政,兄弟也”一语,故此言“兄鲁弟卫”。此联既嵌名又用典,“你自卫”对“我自卫”,“来一群”对“去一群”,又为自对与复字。复字,即复字联,是指运用重复相同的字组成的楹联。此联对汉奸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痛骂汉奸汪精卫的楹联佳作还有不少。1940年3月南京成立伪政府时,伪南京市警察厅厅长申省三献上强迫灵谷寺中的灵谷老人写的一副贺联: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正当汪精卫津津有味开心欣赏时,有人发现贺联隐含谐音,辱骂汪精卫“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汪精卫成为日本的儿皇帝以后,1941年除夕,洋洋得意地在自家门口贴上一副对联,无耻地以孙中山信徒自诩: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有位聪明的文人在联中添了几笔: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这不可多得的经典妙联,让过路人看了无不拍手称快!

乘风敢破千层浪;抗日全凭一片心。

皖南事变后陈毅代理新四军军长,率新四军开进盐城蒋营镇,陈毅的军部设在老秀才马如融家中。有一次,地方士绅公议演戏劳军,并恭请陈毅看戏。开演前,陈毅准时就座,举目一望,看见戏台两旁有一副对联:乘风破彼千层浪;抗日凭公一片心。陈毅心想,怎么突出我个人呢?抗日是大家的事嘛!不过他未动声色。等演戏间歇时,他打听出字是塾师吴润生写的,联为马如融所作。他对马秀才说:“老先生宿学通儒,文笔极佳。只是过誉之处,愧不敢当,想冒昧更动二字,未知可否?”这时,吴润生就掏出原稿奉上,陈毅也不再客套,提笔改动了几个字。第二天,戏台两旁换了陈毅所改的一副新联:乘风敢破千层浪;抗日全凭一片心。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

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

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解放区经济和财政发生了极大困难。于是,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在此方针指引下,延安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很快建了一个农贸新市场,满足和丰富了当地军民和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新建的农贸市场开张这天,毛泽东很高兴,亲手撰写上述楹联。毛泽东题写的此联,如长鸣号角,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同时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一雪百年耻辱。成都某报曾集三个国家名出句征联。应对者甚多,其中上面的应征联可谓绝无仅有的妙对。

该联妙在征联为三个国名,应征联为三个“城市名”,其含蓄之意,则令人拍手称奇。上联“中国”为主语,“捷克”为谓语,“日本”为宾语,而其中的“捷克”虽是国名,但“捷”与“克”又分别为动词,“捷”有战胜之意,“克”有攻克、克制之意,连起来意为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应征联妙在以“南京”为主语,“重庆”为谓语,“成都”为宾语,其中的“重庆”虽是城市名,“重”与“庆”分开也分别为动词,“重”有重新之意,“庆”有庆祝之意,连起来意为“南京重新庆祝其成为首都”。

(四)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可是,日本的乞降照会刚一宣布,蒋介石就在美国支持下连发三道命令:一是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是要伪军“维持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1945年8月12日,麦克阿瑟以远东盟军总司令的名义,对中国战区的日军下令,只能向蒋介石政府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缴械。于是,汉奸部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先遣军”,许多大汉奸、卖国贼当了“国军”的“司令”。战后的中国,演出了一场蒋、美勾结,蒋、日、伪三种势力合流,篡夺人民胜利果实的丑剧。凡国民党所到之处,贪污腐化达到顶点,生产事业多被破坏。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以“接收”为名,一面吞占日寇多年掠夺中国人民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一面趁机对各阶层人民进行搜刮掠夺。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它的威信,使国民党统治同新接收地区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迅速地尖锐起来。endprint

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一位大学教授撰写了上面的这副楹联。该联在楹联文化中称“拆字联”,是把某些汉字单纯拆字、单纯拼字类。上下联共拆拼四个字:饮泉、抚墨。不仅构思新颖,对仗工整,而且就其讽刺鞭挞功能来说,在当时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的确是一支射向南京政府的利箭。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反内战运动迅速高涨起来。1945年11月25日晚,在当时被称为民主运动堡垒的昆明,几个大学的师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反内战时事会,钱端升、费孝通等教授演讲。国民党昆明防守司令部派第五军邱清泉部包围会场,百余名特务冲进会场捣乱。次日,昆明3万余名学生举行罢课,抗议军警暴行,要求取消“禁止学生自由集会的禁令”,反对内战,呼吁美军撤离中国。12月1日,国民党军政部所属第二军官总队和特务暴徒数百人,围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并投掷手榴弹,炸死联大学生李鲁连等4人,重伤60多人,造成了一二一惨案。反动派的屠杀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让云南警备司令关麟征“自请处分”,将云南省代理主席李宗黄调离。为此,昆明知识界编撰此联,当时流传甚广。

此联妙在藏字与谐音的综合运用,在楹联文化中有藏字联,藏字的方式有歇后藏字,谐音藏字、隐意藏字、借代藏字四种,该联属隐意藏字。蒋介石素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标榜,推行“新生活运动”,而昆明知识界由上述联语衍化而撰的楹联,如一把尖刀戳破蒋介石的画皮。这副藏字又是谐音讽联,上下联既像两条谜语,又像是两句歇后语。上联由简单的数字组成,初看语言单调,毫无文采,只是从一到七的数字排列。但其妙就妙在没有接下来的“八”,似乎是作者忘了写八。为何作者只写到七为止呢?原来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汉语中的同音字,“忘”与“王”,所谓“忘八”即“王八”。上列简单的数字隐含着对品行卑劣者的嘲讽。下联则由旧时代的“四德”和“四维”组成。过去,儒家将“孝、悌、忠、信”称为四德;旧时统治者把“礼、义、廉、耻”叫作四维,作者有意识地把“四德”与“四维”组合在一起,但又有意识地不写“耻”,使“四德”、“四维”之中少了“耻”,少即无。通过这几个抽象的名词,暗讽心地卑污者的“无耻”。

夫人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老爷不要刮胡子,免得保长拉壮丁。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抓丁拉夫,强制征兵,使农村青壮年流失逃亡。1946年征兵50万人,1947年增至150万人。强征的民夫,更是多得无法统计。仅以重庆为例:当时的重庆,特务横行,随意给人家扣“红帽子”,迫害群众,还任意夺人财产,派款摊捐,抓人拉丁。有人在土地庙门前,贴了上面的春联,该联借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之口,辛辣地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横行霸道。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1948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加紧对爱国民主人士的迫害。3月末至5月初,蒋介石在混乱绝望中演出一出“行宪国大”的丑剧,进行所谓的“选举总统”和“还政于民”。在竞选总统的时候,蒋介石为了登上总统宝座,不惜一切代价笼络人心。人民早就明察蒋介石之为人,到处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和游行示威,极力反对。当时社会上流传上面这副楹联。

此复字联,上联的两个“小”、“白”与下联的两个“不”、“又”两两相对,语言通俗,声调回环;另外,下联巧嵌蒋介石(蒋中正)的名字,把蒋介石讽刺挖苦得一文不值。蒋介石知道后,气急败坏,指令追查楹联作者,可就是查不出是谁撰写的,只好忍气作罢。

经八年艰苦抗战,本已流芳。奈何妄想独裁,甘违民主!友邦调处,马歇尔九上匡庐;政协磋商,周恩来两飞陕北。未遂同舟之愿,顿开杀戮之端。可怜赤子竞无辜,全不念总理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历三载暴戾施威,果然遗臭。曾忆改革币制,换发金圆。物价狂腾,翁咏霓一筹莫展;元勋仰药,陈布雷万古含冤。难罗大众之心,自取灭亡之路。岂但奸雄成梦幻,只落得山河易手,仓皇败遁走台湾。

全国解放前夕,蒋介石逃往台湾。上面的楹联即为民众为之撰写的“戏挽联”。友邦,指美国。调处,实乃美国以此名为蒋介石打内战争取时间,马歇尔,美国驻华特使,曾在“调处”名义下,参与国共两党谈判。匡庐,即庐山。政协,指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会上签订了《双十协定》等协议,后被蒋介石撕毁。总理,指孙中山。翁咏霓,即翁文灏,1948年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后任蒋介石总统府秘书长。陈布雷,蒋介石的亲信,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等职。1948年底,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服毒自杀。这副“戏挽联”,具有很强的嘲讽性质。联语的基本特点为铺陈叙事,其中多骈文句式(如“未遂同舟之愿,顿开杀戮之端”等)与自对(如“物价狂腾,翁咏霓一筹莫展;元勋仰药,陈布雷万古含冤”等)。

(选自《百年潮》2012年第1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楹联蒋介石
孔府的年节楹联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教学初探
楹联简史三字经(九)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