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为何没有互联网金融

2014-06-10易欢欢

商界评论 2014年4期
关键词:信息流金融企业

易欢欢

2013年底,我们团队去了一趟美国,想看看互联网策源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怎么样,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结果,我们在美国东海岸、西海岸走了一圈,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国人,无论是美国土著还是在美华人,都会先问我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么火,为什么在美国却连个“泡”都不冒?

在后来的讨论和不断思考中,我们发现这种差异,不外乎三个因素:

第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将业务从信息流伸向了支付流和现金流,即互联网金融。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趋势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全部开始围绕着 “吃穿住行用”各个环节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企业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信息流服务,而是开始从信息流延伸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为了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它们在信息流之后,瞄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支付流和资金流,提供金融综合服务。

第二,移动互联网趋势下,广告的商业模式遭到打压,互联网金融是最强的变现方式。中国互联网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近乎于野蛮成长。因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互联网产品往往刚推出就被抄袭。而且,中国互联网行业现行的商业模式,无外乎是广告、电子商务、游戏。当用户逐渐从PC端流向移动端,如果手机上弹出一个广告,用户体验就会非常差,且可以展示的广告空间很小。也就是说,在广告上,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在缩小。因此,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疲于奔命寻找一切可以变现的方式。它们发现,手机就等于“钱包”,金融是最强的变现方式。

比如打车软件大战,两个巨头为何要烧这么多钱给打车软件补贴?目的是让全国1~2亿的白领变成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即移动支付)的客户。一旦抢占了所有人的钱包,随之而来的金融服务就是新的变现方式——这是现在大部分传统银行都还未看清楚的。

第三,互联网企业对移动终端的把控,使其在中国这样门槛费和渠道费都较高的金融市场中,能够分一杯羹。这次去美国交流我们发现,美国金融机构是“后向收费”,它们的存贷差、基金管理费、交易佣金等收入的占比是很小的,而中间业务、复杂业务、创新业务收入的占比大,因为门槛费不高,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影响不大;但在中国,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行业是“前向收费”,其管理费和交易佣金较高。互联网金融往往采取免费的方式获取海量用户,并在后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个理念,对传统金融服务是完全的冲击。

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传统的金融业态存在区域和物理的壁垒。举例说,每个城市的理财产品各不相同。但通过互联网金融,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买到相同的产品。因此,传统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中失去了竞争力。越是落后、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依赖物理壁垒的传统行业,其中蕴藏的市场空间就越巨大。

那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机会在哪里?很多企业现在最大的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非常难,大量的钱流向国企、央企;另一方面,二三四线城市里大量的活期存款,现在只能获得0~5%的收益。这两者如果能通过互联网平台,通过现在的金融和资产管理机构来实现匹配,我觉得将会是未来三到五年里最大的机会。

至于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布局,小企业眼下做的大都是加大信息化投入,在不断改善管理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透明,金融机构则获得更低成本的贷款和更快捷的资金需求。

对于中型平台而言,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产业银行或产业金融出现:围绕一个行业做深做透,有渠道,有熟人体系。像一些行业平台都会来做这个事,他们做会比现在的金融机构有优势得多,他们有渠道、有网络,对客户的数据把握得非常深。

如果作为一个大平台来讲,无论是四大行还是阿里、百度、腾讯,一定要去抢占流量的入口。比如说证券,现在拉客户的成本很高,问题出在没有低成本的数据渠道和持续的数据资产。

[编辑 王 卿]

E-mail:wq@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信息流金融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基于信息流的RBC系统外部通信网络故障分析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