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对高中生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

2014-06-09史滋福张师师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10期
关键词:被试关联性志愿

史滋福 张师师

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对高中生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

史滋福 张师师

为探讨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对高考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认知需要量表、高考志愿填报决策任务问卷对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认知需要对高中生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不显著;主体关联性对高中生志愿决策中风险倾向的影响显著;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对高中生志愿决策风险倾向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由此可知,学生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会受到信息主体关联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从决策的角度帮助考生在志愿选择中把控风险、辩证地对待志愿填报中收集的信息、关注个体差异对高考志愿风险倾向的影响、提高学生风险认知的能力。

认知需要;主体关联性;高考志愿决策;风险倾向

一、认知需要与主体关联性的概念界定

判断与决策是人类(及动物或机器)根据自己的愿望(效用、个人价值、目标、结果等)和信念(预期、知识、手段等)选择行动的过程。[1]而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根据自己对招生院校和专业了解后的志向和愿望所做出的选择[2],对考生而言是一项很重要的决策。此外,由于学校的招生名额和投档分数线每年都存在变化,这使得高考志愿的填报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填报和录取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考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操纵偏好[3]。面对同样的分数,不同的考生可能采取风险倾向不同的填报策略。

1.认知需要

近年来,认知需要这一概念已逐渐成为决策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认知需要指人们是否愿意从事周密的思考以及能否从深入的思考中获得享受[4]。认知需要高的人比较喜欢复杂的认知任务,愿意尽可能地运用已知经验和信息,倾向于全面搜索和详细分析有关的材料;认知需要低的人倾向于回避努力的思考,比认知需要高者更有可能扭曲或者忽略相关信息[5]。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认知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组织、提炼和评价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很多研究表明,认知需要对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如Sadowski和Guloz发现,认知需要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它是人们信息加工和做出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6]。

2.主体关联性

主体关联性是指任务事件与决策主体的关系,包括与决策主体有关和与决策主体无关。以往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主体关联性的影响。如Hsee和Weber发现,人们进行风险决策时存在着自我—他人决策偏差,即人们在自我决策时往往比较保守,而在估计他人的决策时就会趋于冒险,出现风险偏好反转[7]。刘永芳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个体在做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倾向是不同的,为他人决策时倾向于更冒险[8]。因此,考生在志愿填报中接收到各种外界与之相关的信息时,由于情感卷入程度上的差异,其可能导致同一考生在对待自己的高考志愿和他人的高考志愿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操纵偏好。同时,认知需要高的个体由于更愿意尽可能地运用已知经验和信息,倾向于全面搜索和详细分析有关的材料,因此,他们在对自己和他人决策时也许不会受到情感卷入程度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比认知需要低的个体更理性的判断。

为此,本研究在采用Cacioppo认知需要问卷对被试进行筛选的同时,参照了何娇的风险决策任务模式,并将其改编为与高考志愿有关的任务,在实施前测后,从中选择了6个风险高、低有显著差异的决策任务作为实验材料。笔者试图探讨认知需要这一个体特质以及任务信息的主体关联性对志愿决策偏好的影响,即不同类别的被试是更愿意采取冒险还是选择风险规避。本研究假设:高认知需要的考生对与自己或与他人的志愿决策都倾向于规避风险,可能会采取低报或保守的策略;低认知需要的考生对于自己的志愿决策倾向于规避风险,而对他人的志愿决策则倾向于寻求冒险。

二、认知需要与主体关联性影响高中生志愿决策的实验操作

1.被试选取

研究者随机抽取某校300名高三学生,其中,文科105人,理科195人;男生148人,女生152人。

2.实验材料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Cacioppo修订的认知需要量表,其α信度为0.91。众多研究也表明该量表呈单维度的结构,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9]。

高考决策任务问卷参照的是何娇的风险决策任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改编了与高考志愿有关的任务,并通过前测从中选择6个风险高、低有显著差异的决策任务作为实验材料。每个任务有两个选项,一个为肯定上A校,另一个为一定概率水平上上B校。根据学校水平的不同,概率从90%到10%不等。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α=0.808,表明各情境间具有跨项目的一致性[10]。

3.实验设计

本文的实验采用2(认知需要:高、低)×2(主体关联性:有、无)被试间设计。其中,认知需要组的划分方法是根据被试在认知需要的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的,选择得分前27%的被试为高认知需要组,得分后27%者为低认知需要组。

因变量是被试的决策偏好。本研究以被试在高考决策任务中的得分为测量指标,其中,在志愿决策风险倾向问卷中,被试在每种情境中选择风险项目得1分,选择无风险项目得0分,因此,被试的冒险得分应在0~6之间。

4.实验程序

研究者将决策任务问卷中的每个任务按实验要求编写成A、B两种版本,其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最后的概率估计问题:A版本是概率估计事件与主体有关,B版本是概率估计事件与主体无关。

笔者在问卷施测时将“认知需要问卷”和“决策任务”装订在一起,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进行集体测试,将装订好的实验材料(前一半是“认知需要测量问卷”,后另一部分是“决策任务”)按AB版问卷交叉顺序发放给参与者。参与的被试需要填写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班级、学科和年龄,在认真阅读指导语且注意黑体字部分之后开始完成实验任务。施测者在旁提醒被试认真独立完成,随后将材料收回,每个班完成任务大约需要20分钟。

三、认知需要与主体关联性影响高中生志愿决策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发放共300份,剔除未交及漏答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78份。笔者选取认知需要得分高低各27%作为本实验的被试,共150名,高低认知需要组各75名学生,被试构成如下。

表1 被试构成及其认知需要的得分

不同认知需要的学生在不同主体关联性任务中的风险倾向如下。

表2 不同认知需要的学生在主体关联志愿风险倾向得分

对数据进行2×2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影响被试志愿填报的方差分析

1.主体关联性主效应显著,说明考生在自己的志愿填报中倾向于规避风险,采取保守策略

上文的统计结果表明,主体关联性主效应显著F(1,146)=5.658,p<0.05,支持了本研究假设。从总体风险倾向得分上看,考生在填报自己的志愿时,风险倾向会低于填报他人的志愿(M=2.53<M=3.27),说明被试在进行高考志愿决策时,对自己的志愿填报比较审慎,不管是认知需要高的考生还是认知需要低的考生,选择都会更倾向于规避风险,采取保守策略;而对于他人的志愿填报,可能会更乐忠于提供一些冒险的意见,这些结论都支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即在带有风险的决策任务中,被试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倾向于冒险。

2.认知需要主效应不显著,说明不同认知需要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中的风险倾向程度差别不大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知道,认知需要主效应不显著,F(1,146)=0.767,p>0.05,高认知需要和低认知需要的个体在风险倾向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从总体上看,高认知需要的被试在志愿填报时,有略微的冒险倾向(M=23.01<M=3),而低认知需要的被试却有风险规避的倾向(M=2.75<M=3),具体原因可能是实验材料提供的线索激发了决策者的认知需要。Baitey曾提出,当外界的环境提供得较为具体或是与决策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资源相匹配时,认知需要者的能力会有所提高,从而能够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选择。根据Baitey的理论并结合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可能是由于本实验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所以低认知需的考生对于自己的高考志愿也进行了努力地思考,因此出现了低认知需要者的风险倾向低于高认知需要的学生(M=2.75<M=3.01)的情况,使得认知需要在高考志愿决策中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从以往研究来看,刘金平和周广亚曾发现认知需要的个体差异对决策行为具有主效应[11],因此,我们不能草率地认为认知需要对志愿的决策没有影响,这还需要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3.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二者对志愿填报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虽然认知需要和主体关联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46)=0.007,p>0.05,但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特质的个体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决策任务时,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而认知需要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被试做决策。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任务是模拟实验任务,对考生的影响不显著,这需要研究者后续用生态效度更高的方式去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本研究选择的被试虽然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但实际并没有参加高考,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都可能造成影响,我们以后应该结合大一新生的调查来完善该研究。

四、从决策的角度帮助考生在志愿选择中把控风险

填报志愿是高考升学道路上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决策。我国录取制度与国外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加拿大和美国的考生为例,学生要想进入大学,并不是完全由成绩决定的,首先需要提出申请(包括申请表格、中学成绩单,以及申请费用),然后由学校决定是否录取。在我国,高中毕业生基本上都是通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来获得进入高校的学习资格的,高考后,所有考生需参加各省市的教育考试部门组织的志愿填报,高考成绩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

目前,各省市普遍推行的是“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所谓“平行志愿”,指的是在某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设置的学校志愿。平行志愿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一改过去非平行志愿模式下“志愿优先”的投档规则,有效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

即使如此,对考生而言,实行平行志愿也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处理志愿院校间的梯度、选择专业与选择院校的关系、满足专业志愿与服从调剂、个人条件与专业要求等问题,他们仍然存在无法投档或者被退档的录取风险。在现有的高考录取制度下,如何把控志愿填报中的风险,越来越引起教师和考生的注意,志愿填报也成为家长比较关心的话题。笔者从心理决策角度提出三点建议,帮助考生在志愿填报中更好地把控风险。

1.辩证地对待志愿填报中收集的信息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同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来做出决策的。面对纷杂的报考信息,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厘清志愿填报中的诸多信息。例如,学校、专业的“冷门”和“热门”是相对的,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考生首先应该结合个人特质和兴趣,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将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一味地追求名牌和“热门”,高分考生也应该“冷、中、热”结合,选择学校和专业,增加录取的机会。其次,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会得到来自周围很多人的建议,正如本文对主体关联性的研究结果所示,被试对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比较谨慎,而对他人的高考志愿填报建议更乐忠于提供一些冒险的意见。可见,他人的建议往往带有较高的风险倾向,因此,考生在参考他人的意见时,需持有自己理性的思考,结合自身实际,辩证地对待他人的建议。

2.关注个体差异对高考志愿风险倾向的影响

由前文实验结果的分析所知,高认知需要的被试在志愿填报时,有略微的冒险倾向,而低认知需要的被试却有风险规避的倾向,因此,个体差异会导致考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操纵风险偏好。就风险偏好程度而言,风险规避程度高的考生,可能会低报,采取保守的策略。在本研究中,认知需要这一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志愿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周围的材料线索激发了被试的认知需要,由此,低认知需要的被试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决策时,也能采取理性的方式。与此同时,因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人在决策时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个体只能在自己的信息范围内追求理性[12]。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会继续探讨考生的个体差异对高考志愿风险倾向的影响。

3.提高风险认知的能力

决策的核心或关键是信息的整合,大量的冗余信息会让考生在决策中产生更多的认知错误和偏差,风险偏好程度往往也会上升。因此,考生在收集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时,首先要注意提高信息收集的精确性和指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风险认知能力,从而合理填报志愿。

其次,量化不确定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提高风险认知能力的另一有效措施是应用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运用的是概率与图论中的树对决策,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研究者能够获得最优方案的风险型决策方法。考生可参照决策树分析法对每个志愿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得出一套最佳方案。代昆玉,胡滨曾将决策树算法引入到高考志愿决策中,并完成了对考生高考志愿分析的预测[13]。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也将进一步综合考虑包括决策者个性特征、考生的信息需求、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养等因素对高考志愿决策的影响机制,从而探明考生在面对高考志愿风险决策时个体的认知特征,为他们在高考志愿决策判断中提供理论依据。

[1]Hastie,R.Problems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J].AnnualReviewof Psychology,2001(52):653~683.

[2]潘香春.高考志愿的作用、特点及指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4):124~130.

[3]马明明.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的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2012.

[4][9]Cacioppo,J.T.&Petty,R.E.The Need for Cogni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2(42):116~131.

[5]Cacioppo,J.T.,Petty,R.E.,Kao,C.E,&Rodriguez,R.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persuasion: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J].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51):1032~1043.

[6]Sadowski,Cyril J.Guloz,Sami.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Need for Cognition Scale[J]. PerceptualandMotorSkills,1992(2):610.

[7]Hsee,C.K,&Weber,E.U.A fundamental prediction error:Self-othersdiscrepanciesinriskpreference[J].Journal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General,1997(12):45~53.

[8]刘永芳,陈雪娜,卢光莉等.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548~551.

[10]何娇.认知闭合需要对高中生志愿选择过程中决策机制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1]刘金平,周广亚,刘亚丽.情境启动和认知需要对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2):315~318.

[12]庄锦英.决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8~49.

[13]代昆玉,胡滨.决策树算法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责任编辑/雷 熙

G40-058.1

A

1674-1536(2014)10-0055-04

史滋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维心理学。(长沙 410006)

张师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决策与判断。

猜你喜欢

被试关联性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我志愿……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Positive Solu tions of Non linear Ellip tic Prob lem in a Non-Sm ooth Planar Dom 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