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4-06-09张嘉伟王咏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导生长因子有效率

刘 晖 张嘉伟 王咏梅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刘 晖 张嘉伟 王咏梅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微血管病变发生显著,病理改变明显,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1]。DPN不但会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升高,而且带来了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因糖尿病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及其相关神经肽、受体的缺乏,导致了DPN的发生和发展[2],目前关注最多的是神经生长因子对DPN的作用。我院使用神经生长因子与弥可保联合治疗DPN,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 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合并DPN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神经系统的其它疾患[3],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程度不同的肢端麻木、感觉异常及疼痛等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不合并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7岁,平均(57.2±5.8)岁,病程6.0~22.5年,平均病程(9.9±3.6)年。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5岁,平均(57.6±6.2)岁,病程6.0~22.5年,平均(11.0±2.4)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给予患者弥可保500μg,肌内注射,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内注射,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降糖药物,降压药物等其它治疗不变,维持患者血压、血糖稳定,每天监测血糖;于治疗前、后对每例患者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包括如肢端麻木、感觉异常及疼痛等;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腓神经的感 觉神经传导速度。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自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腱反射恢复或明显好转,深感觉、浅感觉较治疗前改善或恢复正常,MNCV、SNCV恢复正常或较前增加5m/s以上;有效: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改善,腱反射好转,深浅感觉有所恢复,MNCV、SNCV较治疗前增加<5m/s;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减轻,腱反射、深浅感觉无明显改善,MNCV、SNCV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t和χ2检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中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加快,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组别 时间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MNCV SNCV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4.35±4.12 53.43±5.18 37.53±3.24 46.69±5.19 36.46±4.12 45.13±5.31 31.63±3.18 41.56±5.19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41.38±3.14 41.42±3.52 38.16±4.26 38.30±4.13 45.28±4.72 45.69±5.12 42.60±3.72 42.87±4.64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药物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并提高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4];同时,弥可保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促进神经系统组织内蛋白质、核酸及脂肪的新陈代谢。在蛋氨酸的合成过程中起辅酶作用,直接使轴索结构蛋白进行正常化的输送,使受损区域的轴索再生;另外,弥可保还可以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髓鞘的结构脂质卵磷质的合成,从而修复神经损伤[5]。两种药物均可用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独使用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更加显著,总体优势明显,值得深入探讨与临床推广使用。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30-1032.

[2] 伍绍铮,曹仁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4(10):467-468.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6.

[4] 赵继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65 例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20):22-23.

[5] 蔡少雄,向海燕,兰国斌,等.舒血宁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23): 77-78.

R587.2

A

1673-5846(2014)01-0223-02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猜你喜欢

传导生长因子有效率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