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风格特点

2014-06-09丁万英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风讲话信仰

文 丁万英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风格特点

文 丁万英

讲话,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与能力水平的展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可以感受到他鲜明的风格特点。

一、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充满着坚定的信念和鲜明的立场,始终贯穿“永不动摇信仰”这一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一个是坚持崇高信仰,一个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信仰动摇,政治上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变成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习近平同志认为,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理想、缺少信仰、精神迷失。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那么这种坚定的立场和信仰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一些同志觉得共产主义太遥远,因而信仰动摇,就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正确。习近平同志多次用革命先烈的例子来讲这个道理,说革命先烈尽管知道他们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他们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对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认识的统一。“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不沽名钓誉,不作秀

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讲得最深。十八届一中全会刚刚结束,他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他指出: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他引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甘肃省调研考察时,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特别是不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他强调,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感情,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不能沽名钓誉、不作秀。以上这些,都表达出习总书记心系人民、热爱人民的鲜明立场和真挚情感。

三、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充满了历史厚重感

早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时,习近平同志就专门作过《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专题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他指出:“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习总书记引用古典诗文和历史典故更是随处可见,说明他读了很多历史书籍。比如他讲宣传工作要创新时,引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讲反腐倡廉要以身作则时,引用“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讲要防微杜渐时,引用“蠡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讲反对“四风”时,引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在讲到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引用春秋时宋国大夫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铸的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正考父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自己傲慢。尽管是这样,但也没有人看不起自己或胆敢欺侮自己。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作为几朝元老,正考父不但没有居功自傲,玩弄权术,借机攫财,淫奢糜费,反而越来越谦恭节俭了,可谓是终身守节不移,官品、人品均堪称高洁!总书记说:“我看了这个故事后很有感触!”

纵览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鉴古察今,继往开来”这八个字的分量。习总书记的讲话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从我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出发,讲党的来源和历史定位、历史责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勇于直面现实难题,并且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提出应因之策、破解之道,从深厚的历史视角看待问题,更具说服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体现了朴实的文风,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富有哲理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曾经专门作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长、空、假),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短、实、新)”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要“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习总书记有着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深谙民间疾苦,洞察人情世故。所以他的语言生动鲜活,说理透彻。如在《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中,他讲反腐败要健全制度时说:“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讲城镇化建设时说要多栽树少拆房,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味道。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鲜活语言还有很多,不熟悉基层生活的人恐怕都很难理解!

总书记讲话中所体现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厚重的历史意识这几个特点非常鲜明,同时,总书记的讲话的文风朴实生动,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富于哲理,说的是老百姓的话,讲的是老百姓的事,不是官样文章,非常“接地气”,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责编/张立新)

猜你喜欢

文风讲话信仰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注水”讲话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