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及早期康复护理

2014-06-07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巴利格林综合征

(牡丹区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及早期康复护理

李梅莉

(牡丹区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及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及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中药一剂、肠内营养支持、整体护理及早期功能训练。30日后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和营养指标。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5.96%,对照组显效率35.48%;两组比较,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P<0.001~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尽早服用中药及整体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

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康复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多发性神经根脱鞘性疾病,以运动神经和周围神经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急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性疾病。此病任何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病,但青壮年男性较常见,严重能影响机体的健康。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与急性感染后免疫反应相关。可致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1],重型可在短时间内(30min~2 d)出现四肢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困难。需即刻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呼吸。也有呈慢性进行型、反复发作型,还有静止突然爆发型,危机生命。目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营养问题尚有缺憾,护理问题有待改善。因此,在临床上要中西医全方位治疗科学护理才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为此,我们将1993年8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7例采用中西医全方位科学护理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77例,纳入患者均符合1994年中华神经科杂志制订的标准[2],男48例,女2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平均29.68岁。发病前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38例,肠道感染16例,不明原因的发热13例,带状孢疹5例,不明原因5例。病程1 h~27 d,平均2.4 d。首发症状四肢麻木、酸软、疼痛等48例,四肢呈对称上行性麻痹25例,下行性麻痹4例。肌力情况: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动作;2级:可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有抗地心引力的关节主动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0级5例;1级19例;2级18例;3级5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47例。年龄、性别、病程两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维生素、神经营养因子、能量合剂、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0.4 g/(kg·d),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5天后改为强的松1.5mg/(kg.d),口服,渐减量至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减甲基强的松龙和强的松。加用盐酸倍他啶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刺五加80mL,654-2 5mg。中药组成: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牛膝、桃仁、红花、土鳖虫、地龙、五加皮、五味子、绞股蓝、黄葛皮、益母草、甘草等,日一剂,30天一疗程。

1.2.2 护理方法1)严格观察病情:特别注意检测呼吸频率、深浅等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呼吸异常,如有轻度缺氧时,给予面罩吸氧或鼻管吸氧。如有紫绀、胸闷气急、烦躁不安、出冷汗要快速准备抢救物品,积极配合医生气管插管,必要时实施辅助呼吸。2)人工气道的护理:机械通气时,严格监测通气质量与效果,保持病情稳定,唇红泽润,循环良好,血压稳定,氧分压(PaO2)正常,潮气量(TV)和每分钟通气量(MV)正常,人机协调良好。如病情恶化,口唇发绀、面部潮红较重,血压波动,胸廓起伏降低或呼吸困难,TV和MV降低,PaO2下降,人机对抗通气不足,要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做好相应的配合处理。保持人工气道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扣背(不是拍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轻柔而敏捷,负压适中,每次吸痰限15min内完成,若痰液黏稠时,每次吸痰均更换一次吸痰管,减少感染和阻塞,并且每隔1~2 h向气管内滴入2~10 m l 0.9%氯化钠溶液。气管切开管道、鼻气管内管、口气管内管等人工气道,更换或置换及口腔护理时要固定好气管内管,可经过听诊双肺或气管导管上的标志观察是否移位、脱落等位置。4)气体的温度与湿度:人工气道建立后,空气到肺泡的距离一定程度的变短,加温加湿的生理功能被弱化,气道内纤毛的运动功能降低。加温加湿有助于气道内纤毛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气道中的气体要保持在32~36℃,相对湿度100%。定期对管路进行消毒或更换。5)基础护理:要加强基础护理,降低并发症。如褥疮、口腔炎、泌尿系感染、肺炎、结膜炎、角膜软、关节肌肉废用性强直、深浅静脉血栓形成等。6)尽早功能锻炼:保持患侧卧位仰卧时健侧肢位,避免肩、髋关节外展和足下垂。早期做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在关节没有疼痛的情况下,每两小时一次每个关节的全功能活动,直至能够自主运动。指导患者运动过渡到站立及步态训练。保证患者的安全(坠床、跌倒、扭伤、脱臼)。7)心理护理的处理:充分利用同室效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矫正工作。

1.2.3 营养方式危重患者给不同程度的胃肠外营养(PN),好转后胃肠功能部分恢复采用肠内营养(EN)。两组营养制剂均采用西安力邦生产的整蛋白全营养型粉剂配制。腹泻者用短肽制剂,便秘者加膳食纤维多糖;电解质紊乱者用EN中的钠、钾浓度。观察组使用胃空肠导管行空肠内营养支持(液囊空肠导管,浙江衢州生产),体外操作无需手术。对照组用硅胶鼻管营养支持。管饲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或胃肠管均匀滴入,速度控制要适宜,有利于吸收。用量与方法:第一天,30mL/h,共500mL;第二天60~80 mL/h,共1000 mL;第三天起100 mL/h,每天1 500mL,能量密度为1.0~1.2 kcal/mL。

1.3 疗效评定显效:四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肌肉麻痹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有效:肌肉萎缩,功能与治疗前均有改善,肌力提高1~2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两个月前后应用SPSS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间疗效比较两组治疗两个月后疗效观察:观察组47例患者,显效31例,占65.96%;有效14例,占29.79%;无效2例,占4.25%。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1例,占35.48%;有效13例,占43.33%;无效6例,占20.00%。两组间显效率比较,x2=6.337;P= 0.012。

2.2 两组治疗后两个月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47例患者,肺炎32例,占68.09%;反流1例,占2.13%;腹泻2例,占4.25%;便秘2例,占4.25%。对照组30例患者,肺炎30例,占100.00%;反流20例,占66.67%;腹泻7例,占23.33%;便秘6例,占20.00%。观察组于对照组比较x2=38.454~4.876;P=0.000~0.027。

2.3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体重(W)、上臂围(MA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淋巴细胞(TLC)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营养参数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营养参数的比较(s)

注:*P<0.05。

组别n体重(kg)上臂围(cm)血红蛋白(g/L)血清白蛋白(g/L)淋巴细胞(×109)对照组治疗前30 57.45±6.49 26.36±4.69 126.41±13.39 34.84±4.34 3.84±0.23治疗后30 50.37±5.83 23.54±3.72 112.87±21.35 31.49±4.63 3.15±0.31观察组治疗前47 57.29±5.81 26.83±5.19 127.69±14.52 35.56±4.47 3.96±0.21治疗后47 52.46±5.78*23.63±4.18 119.46±23.68*34.38±4.79*3.48±0.24*

3 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因急性感染后免疫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为神经根脱鞘、轴索变性,常处在分解紊乱的高代谢状态,蛋白、脂肪代谢加速,糖代谢下降,迅速出现负氮平衡,血糖增高[3-4]。神经鞘免疫损伤、水肿、微循环障碍,神经鞘缺血坏死,神经轴索失营养,功能障碍。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众所周知,某种疾病治疗方法越多,说明所有治疗方法均不理想。本病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血浆置换等治疗为主。血浆置换技术和代价较高,不易推广。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争议,副作用多而且无效[5]。较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组织水肿、炎症和具有抑制非特异性免疫、血清相关因子、免疫活性细胞对神经的损害,有利于髓鞘的修复[6]。丙种球蛋白能激活补体抑制自身抗体产生,竞争性抑制T细胞或NK细胞而降低了免疫反应[7-8]。

祖国医学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痹症、痿症。其原因是外感风寒入内,多为寒湿或湿热,致使先瘀而溃,脾肾虚弱。急性期一般两周,恢复期2~6周,后遗症康复期半年。恢复期为湿久阻滞,脾胃同虚,气血生化无力,气虚阻络,筋脉失养,肌痿废用。气虚血瘀夹杂。我们的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丹参(丹参酮)可活血化瘀,抗凝抗炎,丹参酮能刺激神经元再生,修复死亡的神经元并兼“回巢效应”,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降黏,使血浆纤维蛋白产生减少。丹参填精补髓、通过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明显提高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最大限度地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挽救了半暗细胞,加快了神经功能的恢复[9-12]。土元、地龙、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微血栓形成。首乌补肾填精益髓,抑制胆碱酯酶活性。654-2和绞股蓝中的皂甙提高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功能[13]。黄葛皮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的跨瘢痕生长的作用。以促进近端与远端信息通道的建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较高,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格林巴利综合征在治疗过程的另一个难题是营养问题。肠内营养是首选的手段,危重患者如延迟营养支持将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纠正。由于营养跟不上蛋白质负平衡,直接产生营养不良,这与血源性感染密切相关,预后悲观[14]。应用整蛋白营养粉,其中谷氨酰胺、具有中链脂肪酸玉米油,能阻止骨骼肌分解、提升免疫力,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保护,预防了应激性疾病;膳食纤维,水溶、非水溶膳食纤维平衡搭配,对腹泻便秘双向调节;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助于生理代谢。谷氨酰胺能增强细胞、体液免疫功能[15]。

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障碍、呼吸麻痹和感觉障碍是其最典型的症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典型症状实施针对性护理[5]。目前护理主要是保持呼吸功能、生命体征的机械监护、各种管道的位置与通畅性,卧床休息、切开气管护理等为主,对患者的功能康复实施较晚,应在重视生命的抢救的同时,第一时间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避免被动地等待其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自然恢复。有些患者可自然恢复,有1/4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10],主要是肌肉无力、萎缩、挛缩。起病急、病情危重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无暇顾及康复问题,早期全方位综合护理是完全必要的。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要忘记营养支持,早期全方位综合护理和肢体肌肉训练是完全必要的。结果表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

[1]杨芳.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33例的早期康复干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0(20):4849-4850.

[2]胡桂芳,任忠夫,张晓霞.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效果的对比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8(33):5019-5020.

[3]朱海龙.重症创伤患者血糖和胰岛素分泌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2,(9):1584.

[4]薛景勇.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3):9-11.

[5]吴晋艳.护理干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出现呼吸麻痹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7(16):138-139.

[6]刘群,范佳,江汉秋,等.格林巴利综合征247例临床治疗与预后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2):149-150.

[7]彭晓艳,马兰,黄知秀.格林巴利综合征48例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10):186-187.

[8]王坤亮,朱家攀.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139.

[9]吴效普,金鲁明.自拟痴呆汤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94-3095.

[10]刘文革.EG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6):144.

[11]吴效普.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19-20.

[12]吴效普.许国峰.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比较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5):398-402.

[13]张毅,娄艾琳.人参皂甙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传递功能及记忆行为的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13(5)32—37.

[14]张勇胜,陈绍萱,谢琪.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2):149-150.

[15]盛华,周伊南,朱惠莉,等.谷氨酰胺对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治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增):1-4.

Com bining Trad 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 ed icine Treatm en t of Green Barry Synd rom e Cu rative E ffect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 rsing

LiMeili
(Peony DistrictCentralHospital,Heze 274000,Shandong)

Ob jective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green Barry syndrome and the effect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M ethods77 cases of green barry syndrom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group was treated w ithmethyl prednisolone and nutrition support.Themedicine for observation was added a do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medicine a day,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and overall nursing and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Compare the curativeeffectof two groupsof 30 days,complications,nutrition index.The dataob⁃tain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 testand chi-square test.Resu ltsObservation group was 65.96%,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efficiency 35.48%;Comparing the two groups(P<0.05).Complication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01~0.05).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weight,hemoglobin,serum album in and total lymphocyte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bined w 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treatment of green Barry syndrome is better than purewesternmedicine treatment,take Chinese traditionalmedicin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overal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morbidity.

Green barry syndrome/therapy;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therapy;Rehabilita⁃tion nursing

R47;R741.05;R745.43

A

1008-4118(2014)02-0054-04

2014-04-11

10.3969/j.issn.1008-4118.2014.02.23

猜你喜欢

巴利格林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Chandler综合征1例
麻辣老师
考前综合征
我喜欢小狼格林
绿毛怪格林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格林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