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灾维稳通用战备物资军地联储结构数量研究

2014-06-06王海兰赵道致

关键词:战备救灾储备

王海兰,赵道致

(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2.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物流系,天津 300161)

一、引言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相继遭遇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以及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同时,国内安全稳定形势也比较严峻,西藏“3.14”事件、新疆乌鲁木齐“7.15”事件等,对国家统一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以及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决定了应急需求点多,应急物资的需求量大。军队因其职责与使命,积极参与到历次救灾维稳等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来。因此,对于军队救灾维稳战备物资储备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战备物资的定量分析主要集中在品种选择、数量结构优化方面,张仕念[1]提出了战储备件储备品种选择的属性分析法,荀烨[2]根据物资的需求特征和供给特征提出了战备物资储备结构的优化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物资的优先储备程度进行了分析。军地联储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统筹的定性分析阶段,杨志伟[3]对国家应急救灾物资的军地联储的思想、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王宗喜[4]提出推进军地物流资源统筹关键是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军地物流信息沟通机制、联合科研机制、设施协作共建机制、力量协调使用机制,实现国家、军队与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近年来国家应急物资储备政企联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应急物资储备量在不同主体间分摊的决策计算[5],以及政企联储模式下的应急物资储备成本计算,委托代理理论、期权采购策略、合作博弈论等理论发展迅速[6]-[9]。文献分析可知,军地联储研究可以借鉴政企联储方面的一些成熟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再充分考虑军队救灾维稳过程中的面临的问题和需求,目前对于在救灾方面以军队为主体的携行自身保障物资结构少有研究,救灾维稳通用战备物资军地联储方面的定量研究也少有单独分析。

因此,本文提出构建军队救灾维稳通用战备物资军地联储模式,对军队自身保障物资结构和灾区物资保障数量进行分析研究。

二、军队执行救灾维稳任务面临的问题分析

1.过多动用战备储备,军队应急保障与应战保障矛盾突出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明确规定“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家职能部门还没有在军队建立一定规模的救灾物资储备,军队在执行应急突发事件处置任务时所临时动用的储备实质上都是军队战备储备。对动用的战备储备物资国家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补充回馈机制,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和标准制度,其动用结算,只能采取先用后报,补偿经费下拨后自行补充更新或由上级追加补充更新的办法。军队战备物资储备虽为应急救灾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过多地动用军队储备物资特别是战略储备物资,必然影响军队战备水平,影响军队作战保障能力,使军队难以同时兼顾应急与应战[3]。

2.动用战备物资储备门槛高,导致容易错过最佳保障时机

军队战备储备物资因其特殊性,动用权限门槛高、规定严,每次执行救灾维稳行动都需要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军队最高领导发布动用指示,部队在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才能动用战备物资,反应时间滞后,容易丧失最佳介入时机,影响部队支援地方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由于军队储备的物资主要是用于保障作战行动,部分物资用于应急抢险品种不适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灾维稳保障效益。同时应急救灾物资种类繁多,需要从分属多个军队物资管理部门和储备单位临时抽组调用不同动用权限物资,组织协调零乱。

3.大量战备物资实物储备,经济效益过低

救灾维稳通用物资通常主要包括生活类物资、生命救援与维持类物资、医药卫生防疫物资等。这些物资绝大多数,如药品、食品、饮用水、被服、帐篷、担架等本身就存在于市场流通中,既能保障部队,又能保障地方受灾群众,还能参与社会流通,具有良好的军地通用性、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些物资平时一般易于生产和筹措,也较为容易在当地获取,但紧急情况下因信息和交通等因素制约需求量往往极大。若实物储备摊子太大,不仅占用库房,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而且由于轮换更新浪费太多,尤其是像生活和医药类物资储存保质期通常相对较短,并不适合长期储备。

基于此,本文提出军队救灾维稳通用战备物资军地联储模式,一方面由国家安排专项经费,结合军队自身的体制和编制,为部队单元执行救灾维稳任务所需物资实行基数化、模块化储备,由军队负责管理,平时用于在第一时间内保障军队执行任务保障自身所需,战时也可用于保障作战行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物资储备效益,确保储备物资常储常新,减少物资轮换费用和报废损失,大量的通用战备物资通过建立合作机制,依托企业实现军地联储。

三、军队执行救灾维稳任务自用物资结构分析

1.基数化储备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担负的主要任务。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成都军区就赶赴到灾区前线展开救援,执行任务主要包括:现场搜救、安置灾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程作业、军交运输、装卸物资、侦察灾情、维护社会秩序、次生灾害救援、任务部队生活保障等。军队参加救灾维稳任务,首先要保障自身食品、被装等物资补给以及必要的救灾装备的供应。由于部队执行任务的隶属关系和编制的特殊性,其物资储备结构与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不同。通常给养物资主要是按“日份”来计算的,日份是每人给养物资一日食用量的计算单位,将日份概念外延,便可形成“连日份”、“营日份”、“团日份”。战救药材通常分为师基数、团基数和营基数。油料基数,则是加满该单位所有用油装备的主、辅油箱容量的燃料油和按标准配发的附属油。

因此,考虑灾害地区的程度,针对某一具体部队单元(如团、营)人员、装备编成的分析,预计物资需求量时采取人份、日份、基数等不同的计量单位,就能计算出相应的物资需求标准量,即部队到达灾区后第一时间内保障自身生活和展开救援活动所需物资[10]。

2.模块化储备

虽然采用基数化方式,可以得出较为理想的救灾维稳物资需求量。但在实际预计过程中,由于参与救灾部队编制信息比较模糊、执行任务有所差异,研究需求总量有困难,但可以对部队单元执行保障任务所需物资进行模块化处理,得出若干个部队单元物资模块。物资模块是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独立单元,模块之间可以组合。例如以某部队单元执行抗震救灾行动任务的为例,可以初步划分出该部队单元抗震救灾自用物资模块结构,包括侦察灾情物资模块、搜救作业物资模块、医疗救护物资模块等[10],每一个物资模块可以再进一步分为若干物资单元,每一个单元又包含有相关品种和一定数量的物资组成。如医疗救护物资模块,可以划分为火线抢救单元、医疗救治单元和药材保障单元,其中医疗救灾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物资品种:(1)急救、止血、镇痛药;(2)石膏绷带、夹板、担架;(3)蚊虫叮咬、皮肤病及防中暑药;(4)防治胃肠道疾病用药;(5)防疫消毒药;(6)抢救器材,如综合急救箱、小型供氧器、三角巾急救包、环甲膜切开器、气管套管、口咽通气管、止血带等[11]。

这种基数化、模块化的物资储存结构,便于执行任务的部队单元迅速请领物资,缩短物资筹措时间,为迅速展开救援任务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四、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通用战备物资合同储备数量分析

通用战备物资依托企业代储是我军战备物资储备改革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战备药材以厂代储试点在抗震救灾等实践检验中获得成功,依托企业代储代供或供应商直达配送保障,显示出了明显的军事经济效益。

目前依托企业代储的物资一般是消耗量大、临时筹措困难,军队自储难以轮换的军民通用品种,以实物形式储备在地方生产或经营企业,由企业负责轮换更新,并随时保质保量向军队提供。代储企业的资质遴选是由国家经动系统推荐候选企业,经考核,评审后确定。由军队物资采购部门与代储企业草签代储合同,报司令部、财务部审核后,签订正式代储合同,并组成军地联合验收工作小组,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代储物资的所有权属于军队,企业仅仅是利用自身仓容负责维护管理、存储物资纳入企业日常周转轮换中,根据企业代储数量军方按比例拨付给代储企业补贴费用,用于企业储备管理和轮换管理,一般该补贴经费一次性支付。以某一代储企业储备某单一种类战备物资为例,令

P:单位战备物资价格,由外部市场决定;

Q:通用战备物资协议企业储备量;

D:灾害发生后的实际需求量,是一连续的随机变量 x,其分布函数为 F(x),概论密度为 f(x);

T:军队与代储企业合同签订的一个周期;

C1:代储企业单位战备物资生产成本,元/件;C21:军队单位战备物资库存成本,元/件;

C22:代储企业单位战备物资库存成本,元/件;

α:军队拨付代储企业补贴款比例,0<α<1;

L:军队储备物资过剩时,单位战备物资残值,元/件;

C3:合同储备不能满足需求时,军队采用其他方式获取单位物资的成本;

不失一般性,不妨设C1+C22<P+C21。假设代储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没有故意出现储备不足的现象发生。先以当灾害发生后的实际需求量D小于通用战备物资协议企业储备量Q时进行分析。

(1)军队与代储企业合作前利润期望分析

军队的利润期望

企业的利润期望∏c=0

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期望

(2)军队与代储企业合作后利润期望分析

军队的利润期望

企业的利润期望

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期望

(3)建立合作博弈机制

军地联储合作机制建立,必须满足合作后军队的成本应小于合作前的成本,代储企业的收益应大于合作前收益,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应大于合作前的期望利润[12]。

整个供应链合作前后期望利润比较:

满足合作机制建立条件,得出补贴范围:

若当灾害发生后的实际需求量D大于通用战备物资协议企业储备量Q时,对军队和代储企业的利润期望进行分析:

军队的利润期望

企业的利润期望

此时预储数量不足,军队需要临时筹措物资,C3>P>C1,比较得出,由于临时购买物资单位成本过高,导致军队需要付出成本过高,合作动力不足,合同储备优势在逐渐缩小。

五、结语

新时期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拓展,由于部队执行救灾维稳任务时,需要携行保障自身需要的物资,其隶属关系和编制的特殊性,物资存储结构不同于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结构,采用模块化基数化结构方式将物资存储于部队,有利于应急保障工作的展开。本文提出当执行小规模的救灾任务时,可以采用基数化储备方式,如雅安地震,动用部队单元少。执行大规模救灾任务时,可以采用物资模块化组合方式,在行动之前,根据灾害类型、部队规模等因素对相应的部队单元模块进行组合。对于灾区各个阶段应急救援所需大量物资,本文运用合作博弈理论讨论分析以厂代储的可行性,只要合作后军队的成本低于合作前成本,合作后代储企业利润高于合作前利润,合作后整体供应链利润期望高于合作前的利润期望,军队和企业就会有动力选择这种军地联储的合同储备模式,实现双赢。当灾害发生后实际物资需求量D≤Q时,合同储备模式优势明显,军队只需拨付给企业一定比例补贴,用于代储物资的更新轮换和维护管理,该比例在合理范围内时,合作可以有效可持续发展下去。当灾害发生后实际物资需求量D>Q时,军队需要以更高的价格临时采购物资,合同储备优势在减小,直到D值增大到临界值为止。

[1]张仕念,刘春和.战储备件储备品种选择的属性分析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0):118-122.

[2]荀烨,孙志刚,马妍,邱鹞.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9,11(2):73-76.

[3]杨志伟.国家应急救灾物资军地联储研究[J],国防,2012,(5):9-12.

[4]王宗喜.军地物流资源统筹的战略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2,(10):4-7.

[5]张文峰.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及其储备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6]丁斌,邹月月.基于政企联合储备模式下的应急物资的EOQ 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90-94.

[7]丁斌,徐俊.委托代理理论下应急物资库存成本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45-50.

[8]丁斌,孙政晓.预付条件下应急物资的Stackelberg采购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68-70.

[9]LI Jianyang,NI Zhiwei,LIU Xiao,et al.Case-based maintenance based on multi-layer alternative-covering algorithm[M].Berlin:Springer,2006:2035-2039.

[10]刘衍.抢险救灾物资模块化需求研究[D],天津:军事交通学院,2010.

[11]周洮生.抗震救灾中药材模块化保障的做法.人民军医[J],2009,52(2):86.

[12]王晓玲.救灾物资储备社会化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战备救灾储备
航母救灾
战备拉动考核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
社会化救灾人员虚拟配置研究
制定与执行作战指示都要实事求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反登陆战备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