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产量性状及绿豆象防治效果的影响

2014-06-05袁星星顾和平崔晓艳陈华涛张红梅刘晓庆张智民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绿豆防治效果乳油

陈 新,袁星星,顾和平,崔晓艳,陈华涛,张红梅,刘晓庆,张智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产量性状及绿豆象防治效果的影响

陈 新,袁星星,顾和平,崔晓艳,陈华涛,张红梅,刘晓庆,张智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以绿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产量性状及绿豆象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辛硫膦乳油种子处理+喷雾、敌敌畏乳剂种子处理+喷雾、马拉硫磷乳油种子处理+喷雾3种混合药剂处理下的绿豆产量均较高;2)这3种混合药剂处理对田间绿豆象的平均防治效果均达到60%上,此为绿豆象的田间防治技术创出了一条新途径。

不同药剂处理;绿豆;产量性状;绿豆象防治效果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菜豆族(Phaseoleae)豇豆属(Vigna),原产中国,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农副产品,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年种植面积约1 100万亩,总产90万t左右,年出口15~25万t。绿豆高蛋白、低脂肪、医食同源,是人们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农业耕作制度和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绿豆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前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作物[1-2]。

豆象是豆类作物的主要绿豆,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并且随贸易往来广泛扩散。侵害绿豆的主要是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和鹰嘴豆象(Callosobruchus analis)。豆象的成虫于田间的绿豆荚上产卵,孵化的幼虫钻入豆荚内侵食种子。更重要的是,豆象会随着绿豆的收获进入仓库里大量繁殖,从而对库存的绿豆带来严重的损害。在绿豆象的一个生活周期内,绿豆会因其侵食而减产30%~56%[3]。绿豆的收获季节是秋季11月份左右,而消费季节主要是次年夏季,豆象会在这段长达近半年的仓储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受豆象侵害的绿豆会影响出口检疫,被侵食过的籽粒残缺不全,影响经济价值和种子的发芽率[4-8]。目前,生产上防治豆象危害的方法主要为磷化铝熏蒸,这不仅增加了食用豆生产的成本,而且容易导致农药残留,造成环境污染,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生产上普遍缺少系统、全面的豆象防治方法与技术手段。

针对绿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我们于2013年,在江苏南京六合基地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田间绿豆象试验,检验药剂对绿豆象的防治效果。据此,研究、总结并制定出一套较完整的绿豆象田间综合防治方案,以服务今后的绿豆大面积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绿豆品种为苏绿2号。

1.2 供试药剂

按照试验方案进行了绿豆抗豆象药效防治试验。具体供试药剂列表如表1[9]。

表1 绿豆抗豆象药效防治试验供试药剂及处理Table 1 The test agents and treatments for controlling mungbean bruchid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3年6-10月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进行。所有种子清水浸泡4 h,吸涨后再用相应药剂浸种3 h。在始花期开始喷雾防治,喷药量750 kg·km-2,第1次药以后每隔7 d施药1次,共施3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行区,行长4 m,行距0.5 m,株距13 cm,3次重复。试验于6月19日播种,田间管理高于大田水平。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 绿豆农艺性状调查 绿豆农艺性状调查参照程须珍等主编的《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0]。进行考种调查、测产。

1.4.2 绿豆象危害情况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在绿豆收获后,分别随机选取对照和处理中收获的绿豆种子,分别进行3次重复,每次重复取种子200粒,不进行任何豆象防治(熏蒸、冷冻、暴晒),放入袋子中,系紧袋口,放置于室温下。40 d后统计绿豆豆象危害情况:包括成虫数和虫卵数。

绿豆情况分级标准为:

1级:受害种子百分率<10%;3级:受害种子百分率10%~35%;5级:受害种子百分率35%~65%; 7级:受害种子百分率65%~90%;9级:受害种子百分率>90%。

药效计算方法:防治效果/%=[(病情区病情指数-对照区处理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4.3 绿豆的产量和质量 各试验小区去除两边行单独收获,小区计产面积16 m2。测定每个处理和对照试验区绿豆产量和百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绿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产量、单株荚数、株高、荚长、主茎分枝、主茎节数、百粒重、单荚粒数。不同的药剂及不同的使用方法处理对绿豆的产量影响最大,变异系数达到了18.21%,其次是单株荚数,变异系数为16.13%,对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同一品种来说,单荚粒数和百粒重这两个性状受药剂处理影响最小(表2)。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 on 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mungbean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来看,9个处理加上对照平均产量在1.15~1.99 t·hm-2之间,辛硫膦乳油种子处理+喷雾、敌敌畏乳剂种子处理+喷雾、马拉硫磷乳油种子处理+喷雾3种混合处理产量均较高,单个药剂处理以2.5%联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效果最好,而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产量性状的影响Table 3 The plot yield of Sulv No.2 under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绿豆象的防治效果

所有小区绿豆收获后,按照试验方案取一定样品在温度32℃、湿度75%的环境下放置40 d后,调查绿豆受绿豆象的危害情况,数据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的绿豆豆象危害级数为1~2级。百粒危害数最大的是对照,平均为15.3个;其次是2.5%敌杀死乳油喷雾,百粒危害数为7.7个,最小的是辛硫磷乳油浸种+喷雾,百粒危害粒仅为0个,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最差的2.5%敌杀死乳油喷雾,防效仅为50.33%;浸种+喷雾的防效在70%以上。

表4 不同药剂处理下绿豆象的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Table 4 The disease index and the controlling effect under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

3 结 语

绿豆象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豆象的危害是从大田生产开始的,在绿豆结荚期,绿豆象产卵于幼嫩绿豆荚或豆粒上,幼虫钻入并蛀食豆粒,在豆粒内越冬,因此在大田内杀死豆象,是非常有效和经济的防治策略。绿豆象田间落卵量与生育期关系密切,根据发生规律,做好虫情测报。绿豆防治重在预防,田间绿豆象在防治上首先要掌握最佳防治时期。

本试验通过田间防治豆象试验证明,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药害,对绿豆生长安全,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 h+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雾、种子重量0.3%的45%马拉硫磷乳油浸种2 h+种子重量0.3%的45%马拉硫磷乳油喷雾,相对防效分别达到了100%、98.04%,防治效果最好。

辛硫磷种浸种+喷雾防治田间绿豆象的效果最好。化学药剂不仅能有效地防治田间绿豆象,而且还能提高绿豆的单株结荚数、提高产量;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防治效果不同,浸种+喷雾的效果最好,其次喷雾,只浸种的防效最差。

在绿豆的始花期开始喷雾防治,以后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效果最好。但是为了避免绿豆象对药剂产生抗性,建议生产上配合其他药剂在田间轮换使用。另外可尽量选择抗病品种。绿豆象成虫具有迁徙性,应群防群治。

[1]刘旭明,金达生,程须珍,等.中国绿豆科技应用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l5

[2]张耀文,赵雪英,程须珍,等.中国绿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6-118

[3]邓芸,王佛生,李元龙.绿豆象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试验研究[J].杂粮作物,2008,28(6):385-386

[4]程须珍,王素华,金达生,等.绿豆抗豆象育种品系综合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2):110-113

[5]孙蕾,程须珍,王丽侠.绿豆抗豆象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1):113-117

[6]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绿豆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519-1527

[7]邢宝龙,冯高,郭新文,等.绿豆田间豆象防治药剂筛选[J].园艺与种苗,2012(6):6-8

[8]陈新,崔晓艳,陈华涛,等.国内外小豆病虫害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3

[9]王进忠,田慧敏,张民照,等.绿豆象生物学习性及室内药效测定[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4):25-28

[10]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6-62

(责任编辑:谭彩霞)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Characters of Mungbeen and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to Bruchid(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

CHEN Xin,YUAN Xing-xing,GU He-ping,CUI Xiao-yan,CHEN Hua-tao, ZHANG Hong-mei,LIU Xiao-qing,ZHANG Zhi-ming
(Institute of Vegetable Crops,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

Taking mungbean as the reserch subject,the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characters of mungbeen and the cortroling effects to bruchid.The averag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some pesticides to bruchid can reach 60%,such as Phoxim seed treatment and spraying phosphine,DDVP emulsion seed treatment and spraying phosphine, Malathion seed treatment and spraying phosphine and so on.Mungbeen has got higher yield with these combined agert treatments.The data can support the controlling of bruchid in the field.

different agent treatments;mungbean;yield characters;the controlling effect to Bruchid(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

S522

A

1672-755X(2014)03-0072-04

2014-05-02

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9);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379);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SCX(12)2025)

陈新(1970-),男,江苏射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豆类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绿豆防治效果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小绿豆变身记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清热解毒绿豆香
绿豆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绿豆成长记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