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效果研究

2014-06-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儿童心理优良率

郭 丽

(内蒙古包钢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效果研究

郭 丽

(内蒙古包钢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检验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进行静脉采血的100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个静脉采血儿童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儿童按照传统的静脉采血操作程序进行,并采取常规的采血护理,而观察组儿童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缓解恐惧心理。结果观察组儿童心理疏导前SAS得分为(68.3±2.9)、心理疏导后SAS得分为43.2±2.6,前后对比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儿童心理疏导前SAS得分为67.3±3.6、心理疏导后SAS得分为61.2±1.7,前后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儿童心理疏导后SAS得分与常规组儿童心理疏导后SAS得分对比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儿童采血依从性优良率90.00%,穿刺成功率92.00%,并发症发生率36.00%;而常规组儿童采血依从性优良率28.00%,穿刺成功率42.00%,并发症发生率36.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

心理疏导;儿童静脉采血;缓解;恐惧心理

儿童静脉采血是临床医学检验的第一步工作,而穿刺过程会对儿童产生创伤性刺激,使儿童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儿童产生恐惧心理,容易留下阴影,不利于以后的生长发育[1]。如果持续的恐惧心理,还会导致在采血过程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穿刺口感染、大出血、儿童哭闹及其他并发症。对此,在儿童静脉采血过程中,针对心理恐惧的儿童,应该在常规采血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儿童恐惧的心理;而心理疏导在临床上是指医护人员通过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引导疏通,使护理对象的心理状态达到健康水平的治疗方法[2]。而本研究将探讨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医院检验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进行静脉采血的100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个静脉采血儿童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平均年龄(8.4±2.1)岁,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体质量(28.2±1.9)kg,首次穿刺43例,呼吸道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7例,其他疾病8例,健康体检10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8.3±1.9)岁,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体质量(29.2±2.0)kg,首次穿刺40例,呼吸道疾病14例,消化系统疾病18例,其他疾病7例,健康体检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组儿童按照传统的静脉采血操作程序进行,并采取常规的采血护理。

1.2.2 观察组儿童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缓解恐惧心理;①护理人员积极与采血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儿童往好的方面着想,端正儿童对采血的见解,分解儿童者焦虑的情绪;②在穿刺过程及采血进行之前,鼓励患者勇敢积极地面对,穿刺过程动作要温柔细致,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③营养温馨而舒适的采血环境,提高儿童对环境的关注程度,给予儿童适当的礼物,提高儿童的心情欢快程度,分解儿童对静脉采血的恐惧心理;④与儿童交流的语气应具有亲和性,表情应微笑,服务意识要强烈,与儿童建立相信信任的关系。

1.2.3 比较两组儿童的采血依从性优良率、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SAS得分。

1.3 效果评价标准:①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②采血依从性优良率、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3]。

1.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观察组儿童心理疏导前后SAS得分对比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儿童心理疏导前后SAS得分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儿童心理疏导后SAS得分与常规组儿童心理疏导后SAS得分对比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采血儿童心理疏导前后SAS得分比较

表1 两组静脉采血儿童心理疏导前后SAS得分比较

2.2 观察组儿童采血依从性优良率90.00%、穿刺成功率92.00%、并发症发生率36.00%;而常规组儿童采血依从性优良率28.00%、穿刺成功率42.00%、并发症发生率36.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静脉采血儿童心理疏导效果评价指标对比[n(%)]

3 讨 论

本研究中,在对静脉采血具有恐惧心理的儿童采取心理疏导后,观察组儿童的SAS评分为(42.9±2.8),而常规组为(64.2±2.7);观察组儿童的采血依从性优良率为90.00%,而常规组为28.00%。这表明,经过心理疏导后,中度焦虑情绪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正常的心理状态,而常规采血护理的心理恐惧儿童仍处于中度焦虑情绪状态中;因为静脉采血儿童的心理应激机制尚未成熟,对穿刺采血不够了解,对医疗环境比较陌生,而且穿刺具有创伤性,给儿童机体带来疼痛刺激,导致儿童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破坏机体的生理平衡,形成恶性的循环[4];在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中,对恐惧心理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与儿童建立友好的关系,找出心理冲突的原因,有针对地性给予心理干预,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5];因此,为了协同提高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干预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及操作技能,尽量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小穿刺的疼痛刺激感;积极经验,了解儿童血管的个体化差异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做好晕血及晕针的抢救准备工作,以及局部轻微的创伤性不良反应,应该提高重视,及时做好干预[6]。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在儿童静脉采血中缓解恐惧心理的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

[1] 李冰茹.心理疏导在儿童采血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22):28-29.

[2] 杨顺玉.心理干预在入托儿童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154-155.

[3] 包莉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60.

[4] 魏晓燕.护理干预在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4, 29(7):1516-1517.

[5] 叶丹玲.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09-110.

[6] 王平.门诊输液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控制[D].青岛:青岛大学, 2011.

R472

B

1671-8194(2014)34-0141-02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儿童心理优良率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