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与英语学习: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历时研究

2014-06-05任小华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负相关英语水平英美

任小华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河南洛阳471022)

文化认同与英语学习: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历时研究

任小华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河南洛阳471022)

通过问卷对三个年级55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美文化认同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这些大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同呈上升趋势;文化认同与他们的课外英语学习时间呈弱正相关,而与专业、年龄、英语学习年限呈弱负相关;文化认同与性别、家庭背景和外在动机开始呈正相关而后来却呈负相关,始学年龄则相反;文化认同与内在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英语水平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文化认同;英语学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相关性

一、引言

文化认同在《教育学大辞典》中被定义为两种文化相互接触和同化的过程,包括两种类型:一指人们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一指人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1]。本文主要考察后者。文化认同已引起跨文化交际和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就应用语言学领域而言,学者们主要关注文化认同的趋势[2],影响文化认同的语言水平因素[3]、学习动机因素[4]。尽管也有一些学者在问卷设计中包含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学习年限、家庭背景、课外学习时间等)[3,57],但是在其研究中没有系统地报道文化认同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文化认同与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是否认同英美文化?如果是,那么:

(2)在人口学统计信息中,有哪些与他们对英美文化的认同相关?

(二)受试

河南省某大学四个院系557名受试参与调查,其中2009级187名,2010级181名,2011级189名。受试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三)问卷设计

1.问卷编制及有关说明

调查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该问卷整体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611,文化认同部分的信度为0.592。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受试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专业、性别、年龄、家庭背景、英语始学年龄、学习年限、每周课外英语学习时间及目前英语水平等。另一部分包括24个陈述句,主要考察受试学习英语的动机(1—8)、课外获取英语及英美文化知识的渠道(9—11)以及他们对英美文化的认同(12—24),对这部分的回答采取里克特5级量表: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很同意,每一个选项对应受试对陈述句子所作陈述的看法。问卷中的第13,16和24三个句子是反面的陈述,在运算前我们将数值进行了逆向转换,即重新赋值。

表1 受试的基本信息

2.正式调查的实施及数据收集整理

对三个年级受试的正式调查分别于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和2013年12月进行。参照秦晓晴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8],调查人员选在第二、四节课前或开始发放问卷,调查时得到任课老师的大力协助。每次调查15分钟左右,包括用5分钟左右交代调查的目的、意义,作答时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和发放、收回问卷,最后致谢等。每次调查结束后,我们及时核查收上来的问卷,剔除个别无效问卷(只有1份,主要是后面连续10个题没答),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待用。最后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三、结果与讨论

对于文化认同度,我们采取将受试文化认同得分变化的均值和最终临界值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行确定。在此,基本临界值为受试表明不确定的值(3),文化认同部分共有13题,因而最终临界值为39(3χ13),如果受试的文化认同得分低于临界值(39),他们就不被认为认同英美文化,而高于临界值他们则被认为认同英美文化,等于临界值,就认为他们处于对两种文化认同的挣扎之中。

(一)大学生对英美文化认同状况及趋势

三个年级大学生文化认同得分频数和百分比如表2所示。

表2 文化认同频数及百分比表

对表2的数据整合后,可知2009级的187名受试者中,96名(51.3%)的文化认同得分低于最终临界值(39);21名(11.3%)的文化认同得分等于最终临界值;70名(37.4%)的文化认同得分高于最终临界值。再将受试的文化认同得分均值(37.67,标准差为4.91)与最终临界值(39)进行比较,发现均值小于最终临界值近乎1.3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总体上没有认同英美文化。2010级的181名受试中,89名(49.2%)的文化认同得分低于最终临界值;18名(9.93%)的文化认同得分等于最终临界值;74名(40.9%)的文化认同得分高于最终临界值。再将受试的文化认同得分均值(38.43,标准差为4.94)与最终临界值(39)进行比较,发现均值小于最终临界值近乎0.6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总体上还是没有认同英美文化。2011级的189名受试中,76名(40.2%)的文化认同得分低于最终临界值;20名(10.6%)的文化认同得分等于最终临界值;93名(49.2%)的文化认同得分高于最终临界值。再将受试的文化认同得分的均值(39. 32,标准差为4.37)与最终临界值(39)进行比较,发现均值大于最终临界值近乎0.3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总体上已认同英美文化。

三个年级学生文化认同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显示了2009级学生总体上没有认同英美文化到2011级总体上认同英美文化的动态过程。结合表2相关数据,可见,大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同在逐级增加。

图1 中国大学生认同英美文化的趋势图

(二)文化认同与专业、年龄、性别、家庭背景、英语始学年龄、英语学习年限和周课外学习时间的相关性

专业、年龄、性别等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文化认同与其专业等的相关性

从表3可以看出,课外学习时间与文化认同呈弱正相关,但显著性不明显;专业、年龄、英语学习年限与文化认同呈弱负相关,除了2011级外,其它年级的都不显著。性别、家庭背景、始学年龄和外在动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比较复杂,性别、家庭背景和外在动机开始与文化认同呈正相关而后来却呈负相关,始学年龄则相反,除了2011级学习年限与文化认同显著负相关,其它的相关性都不显著。这表明,人口统计学信息对文化认同影响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

尽管学习者专业不同、性别、家庭背景和每周的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有异,但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大环境是一样的:教材一样、能获得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也大同小异;另外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属于工具型的(外在动机,仅关注语言本身,很少旁及英美文化),因而英美文化较难在他们身上产生明显的影响。高一虹等也认为“在目的与文化接触相对较少,而且目的与的社会功能、对个人的前途意义又相当重要的情况下,语言学习对学习自我能力认识的影响高于文化认同的影响”。[5]

年龄和始学年龄与文化认同呈弱负相关表明并不是年龄越大越易于认同英美文化;学英语越早越易于认同英美文化。开始接触英语,会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可能会感到迷茫,甚至会追问自己“我到底是谁”,然而,“由于他们的母语自我认同已经开始形成,所以受外语学习的影响并发生的变化是有限的”,[5]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英语及英美文化了解的越来越多,会越来越以批判的眼光对待异域文化。小孩子开始学英语,大多是学习语言本身,学一些孤立的单词和一些似懂非懂句子,唱几首不知道意思的英文歌曲(我们曾看电视上男女两个孩子唱汉语的《天仙配》,完了,主持人问他们什么意思时,他们都摇摇头),这样的英语学习没有实际的效果,还有一些人提到小孩子学习英语可能会造成思维混乱,因此,英语学习是否早龄化问题还需仔细斟酌、认真研究。学习年限与文化认同呈弱负相关表明学习时间越长并不意味着越易于认同英美文化,这却与高一虹,胡旭辉、刘璐、任小华的结论相反,他们的研究表明学习年限与文化认同呈正相关[2—3,9—10]。

(三)内在动机、英语水平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与其它人口统计学信息相比,内在动机和英语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内在动机和英语水平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文化认同与内在动机及英语水平的相关性

从表4可以看出,内在动机与文化认同呈正相关,相关性都十分显著;英语水平与文化认同弱正相关,但是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内在动机与文化认同呈显著正相关不难理解,因为内在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英美文化本身感兴趣,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将来融入英美等英语国家或与英语人士交流。现在许多大学生有出国深造并(或)将来定居国外的想法,国内GRE、TOFEL和IELTS考生历次创新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教师根据研究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导学生要学好语言,需要重视文化;此外,为了将来更好适应国外的生活,他们尽早动手了解并学习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一切都可能使他们受到英美文化影响并逐渐认同英美文化。三个年级受试的英语水平与文化认同呈弱正相关,表明“语言水平对文化认同的类型没有明显的主效应”。[11]

四、结语

通过问卷方式对2009、2010、2011三个年级共55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美文化认同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三个年级大学生对英美文化的认同呈递增趋势;周课外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文化认同呈弱正相关,而专业、年龄、英语学习年限与他们文化认同呈弱负相关,除了2011级外,显著性都不显著;性别、家庭背景和外在动机开始与他们的文化认同呈正相关而后来却呈负相关,始学年龄则相反,除2011级受试的学习年限与他们文化认同显著负相关,其它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内在动机与他们文化认同呈显著正相关而英语水平与文化认同呈不显著正相关。由于项目研究周期等条件所限,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理清性别、家庭背景和外在动机与受试的文化认同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此,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密切的关注。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844.

[2]高一虹,周燕.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五所高校基础阶段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2008(6):51—55.

[3]任小华.文化认同与英语学习:一项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9—134.

[4]高一虹、赵媛、程瑛,等.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8—24.

[5]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课题小组高一虹等.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0—62.

[6]任小华.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35—41.

[7]朱玉霜.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认同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8,53.

[8]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54.

[9]胡旭辉.中国大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同[A].陈新仁.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育与民族认同[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53.

[10]刘璐,高一虹.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综合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跟踪调查[J].中国外语,2008(2):40—45.

[11]薛芬,韩百敬.英语学习者双语文化认同发展实证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8—90,104.

[责任编辑、校对:王军]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A Diachronic Study Based on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

REN Xiao—hu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This article,through questionnaire,diachronically investigated the Anglo—American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557 non—English majors in three different grades.It finds out that on the whole these students'identification with Anglo—American culture is on the rise;cultural identification correlated weakly and positively to their extracurricular hours spent on English learning,but weakly and negatively to their major,age,years of English learning,except Grade 2011,correlation of other grades is not significant;at the beginning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correlates positively but latter negatively to their gender,family back—ground and external motivation,while the correlation of age to start English learning with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is just opposite,except the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years of learning and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Grade 2011,that of other grades are not significant;cultural identification correlates posi—tively significant to internal motivation but positively insignificant to English proficiency.

cultural identification;English learning;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correlation

H319

A

1008—9233(2014)02—0062—04

2014—02—0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N—335)

任小华(1978—),男,陕西汉中人,讲师,从事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负相关英语水平英美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英美文学在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英语水平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