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粟裕也曾走“后门” 等5则

2014-05-30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6期
关键词:朱淑真纪昀书童

粟裕也曾走“后门”

○郑和朋

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然而他“后门”走得有些特别,他人是把子孙往福里拉,而他是把儿子往边疆送。

粟裕儿子戎生刚从边疆转到内地,生活条件大有改善。而這时的粟裕却通过“关系”走后门,把戎生从原部队调到冰天雪地的北国边疆。当时,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挑起事端,流血事件常有发生,边境形势一触即发。很多领导干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弄回内地,而这时的粟裕却走“后门”,把儿子从内地送到了边疆。这个“后门”走得也算是别开生面。

八个“不打”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自幼聪慧。一次,她父亲骑驴进城,不小心撞倒了州官,州官大怒,命衙役把毛驴牵走充公,把人抓起来要重打和罚劳役。朱淑真闻讯,跑来为父求情。州官早知朱淑真是个才女,想试她的才学,便说:“听说你很会做诗,若能作一首诗,说出八个‘不打的意思,但又不能用一个‘打字,我就放回你父亲,把驴子还给你。”朱淑真答应了。当时天已黄昏,州官说:“就以‘夜字为题。”朱淑真略加思索,便吟道:月移西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望老爷饶恕他。

州官一听,不禁连声夸赞,这首诗不但前八句都隐着‘不打,最后所加两句也隐着‘不打的意思。州官道:“果然不愧才女之名!”便传令立即释放朱淑真父亲,并归还毛驴。

黄庭坚挥毫破字谜

黄庭坚七岁作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人。”被誉为神童,诗文书法均佳,得到苏东坡的常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书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自号山谷道人。

有一次他由家乡修水来到江州,江州的才子们久慕其名,便约他同舟泛游长江。天光水色,山岚树影,甚是迷人,一个才子向黄山谷作了一揖说道:“学生偶得两句,向先生请教。”说罢吟道:远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水横流。另一江州诗人接着说:“这是一则字谜,请先生赐教。”黄山谷笑了笑说:“此乃一幅好画,取纸笔来。我为君画出。”他先在纸的上方画了两株远树“丰丰”,又在树下画了一个歪倒的山“彐”,然后在下面画了一叶扁舟,又横着点了三点水而为“心”。这样,在一幅纸上出现了一个挺秀丰雅的“慧”字,众皆拍手称妙。

纪晓岚的“歪才”

○清茶淡蕊

纪昀字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神童之称。其师石先生甚爱之。由于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便偷闲喂家雀玩。待见到先生过来,急忙把砖墙撤一砖洞,放入家雀后用砖堵上。石先生怪其不务正业,便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再堵上,并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一看,知是先生所为,便在旁续对一联云: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大为恼火,手执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地辩解道:“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写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这样对有何不妥,请先生指教。”石先生无言以答,拂袖而去。不久,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见此,又出了歪招,从先生屋内走后又复返,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讲法。石先生毫不介意,等纪昀走后才回过味来,原来“阄”乃“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竖子,歪才也!

苏轼要什么

苏东坡每到一处,总爱游访这一带的山水名胜。一天他带着书童出游,来到一个山脚下,感到口渴得很,望见山腰有一所寺院,便让书童戴上草帽,穿上木屐到那庙里去取东西。

书童问:“取什么东西?”

东坡笑答:“你只管去取。”

书童想:先生一定又在玩什么谜语游戏了,我试试看吧。

他到了庙里,找到主事的和尚,和尚知他是苏东坡的书童,便问:“你来有何贵干?”

书童说:“先生叫我这样打扮来向您取件东西。”和尚细细看了他这种打扮,笑了笑便把苏东坡所要的东西交给了书童。

书童问和尚:“您怎么知道我家先生是要这个呢?”

老僧笑着说:“你看看你这个人,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打扮起来,不正是此物?”

书童想了想,恍然明白过来,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从老僧手里接过了茶水。

猜你喜欢

朱淑真纪昀书童
《左传》里有穮和蓘
初夏
来时雾散尽
一副谜联
吟雪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品比李清照还多的才女朱淑真
JOKES
“毛氏书童”王文祥:胸中有沟壑 笔墨自生香
花草滋长的青春
女词人的“绝”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