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2014-05-30杨春莉

中国市场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举制人民群众民主

杨春莉

[摘要]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作为唐代的重要政治制度具備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三省六部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科举制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意义。然而,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又有其必然的原因。

[关键词]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民主;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73-0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皇权的不断加强,民权的不断压制。可即使这样,我国进行民主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了民主朦朦胧胧的影子。在我国古代,切实地为实现民主作出了不懈努力的朝代,要数唐代了,特别是唐的制度建设为民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何为民主呢?我国人民在很早就对民主进行了解释。“中国的古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记载‘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意即赵孟濒死,言语苟且偷生,不考虑君主之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把民主定义为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1]

1 三省六部制

1.1 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乃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则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唐的统治者认识到当时的政治决策随意性较大,而且决策权几乎完全被皇权垄断,个人好恶使政治决策出现偏失而危害国家的例子俯首皆是。因此,唐的统治者规定,所有的政令必须经过三省,即由中书省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的内容,觉得有不妥或不可行的可驳回,退还中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给尚书省执行,当然,尚书省觉得不合适的政策,也可退回,不予执行。从三省间的这种相互制约和平衡,我们似乎看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此外,唐太宗还任用了一大批的谏臣,比如能谏的魏征、能谋的房玄龄、善断的杜如晦等。经过三省的通过,皇帝的政令才能最终作用于广大臣民,这样就能很好地防止皇权的独裁,避免一意孤行,使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也使国家能沿着人民群众希望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难得有这样的胸襟和远见,方能让自己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唐的这一制度,使得它与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党内民主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的变革力量。所以必须发动群众的主动性,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倡以党内民主带动党外民主,并在实现人民民主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中国共产党一样,唐太宗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他把人民群众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得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重要论断。反观当时的历史背景,封建经济即小农经济盛行,一直以来的中央集权专制,文化上也呈现出独裁(虽有过短暂的百家争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但即使是这样,唐的统治者也能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必须实行民主,并就此进行了切实的努力,希望能通过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使政策有益于人民,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愿望,体现人民的意志,从而保障人民民主。

1.2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民歌民谣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民歌民谣往往凝聚了普遍的社会情绪,从中可以窥探到人民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愿,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对统治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诉求。人民群众具有主体性,同时也是政策的最终作用者,他们对统治的好坏最具发言权。统治者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力图了解民情民意,避免民情民意在通过地方官员层层上报的过程中失实失真。只有很好地了解人民群众,征得人民群众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按他们的要求来管理国家,从而促进人民民主。

2 科举制

2.1 科举制是唐的重要制度之一

“科举制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实行公开考试的办法以甄别录用人才的选官制度。它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让读书人参与考试,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2]科举制一反以前的察举、征召、九品中正制等选拔官吏制度的弊端,较为公平公正地为统治集团内部选举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同时许多出生卑微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愿望,进入到政治体系的内部,这就为社会的流动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使得许多的有志之士有了努力的方向,而不至于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另外,科举制吸纳了各阶层的优秀人才,不同阶层的官员希望为自己所在的阶级谋取好处,为本阶级的人民争取更多的权益。这样,他们就自觉地组成了一个“代表大会”,不是吗?如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们代表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人民赋予了他们特殊的身份,反映人民的愿望,希望通过代表们能更好地实现人民民主。唐的“代表大会”不也具有这一作用吗?至少它的存在附带了这种重要的意义。

2.2 提到科举制,我们总是避不开当今的公务员热

我们不得不承认两者的相似之处:通过公平的考试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如今,很多没有背景,也非官宦世家的人,他们都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治系统内部,从而管理社会事务。作为公务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权益。再者,公务员的献计献策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改,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务员进行公平的考试录用,也使更多“底层”的人进入该队伍,这样,民主的主体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扩大。公务员们运用权力“为民做主,即民主。”

3 唐政治制度尝试失败的原因

即使唐經过不断的努力,终没有形成民主社会。最后,在唐玄宗李隆基的荒淫无度中唐逐渐走向了衰亡。(另有史书记载唐的末代皇帝是唐衰帝,即李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曹锦清先生认为,“将爱情理解为婚姻的基础,又将契约理解为政治社会的基础这是不合理的。将捉摸不定的爱情作为合法婚姻结合的基础,实为消除婚姻实行同居铺平了道路;将同意(契约)作为国家的基础,唯一可行的是西方的民主制,这使得一切以革命手段夺取并建立的政权,在寻找合法性证明时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3]中国毕竟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制,唐也是以革命的手段取得并建立了政权,但由于隋的暴政引起民愤高涨,所以很幸运地,人民很快就默认了唐的合法性。加之经济的发展,唐灭隋似乎成了“顺乎天,应乎民”的事儿。然而唐时候的激进分子(包括统治者在内),只是把专制和民主视为一种政治制度,又将政治制度看成一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快速完工的空中楼阁。唐的经济确实为其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时的人们没有看到政治制度赖以有效持续运行的社会心理与习惯。当广大的人民群众尚未学会自我代表,且需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去影响政治系统,为自身谋取权益时,一切的民主制度建设,只能是一层浮在水面上的油。我们知道,习惯往往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习惯了封建专制的人民,他们并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先进知识分子的敏锐眼光,他们还没有萌生民主的概念,“他们对民主还是坚持最原始的反应模式:一忍耐,二上告,三下跪,四揭竿而起”[3],唐的民主制度本是想造福人民,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使得它不可能长久的推行,这“良法美意”就这样被迫中断。

“我们知道,当一个国家或社会开始大力倡导某种行为或理念的时候,说明社会迫切需要这一行为或理念,但又缺乏这种行为或理念”。[3]一如我国目前提倡的和谐理念,我们的社会需要和谐,然而部分地区并不和谐,尤其是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再如我国一直提倡的反腐倡廉建设,虽然我国对腐败进行大力度的打击,但始终有很多的腐败现象存在。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内部试图进行民主制度建设,说明唐确实需要民主,因为统治者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唐的民主又并不完善。唐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并不具备必要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4]它是与社会事实相对应的。唐还没有等到形成必要的社会心理的时候,就已经迎来了五代十国时期。封建社会,地方官员被称之为父母官,长期履行为民做主的职责,于是乎人民早就丧失了独立为自己做主的能力,民众没有能力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也不能参与到管理国家的活动中来。而地方官员在为民做主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此外,宗族长很多的时候也扮演着和地方官员一样的角色。所以,民主的观念对民众来说太过于突然,太过于陌生(除经济外,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对民主制度的建立都还不成熟)。再者,统治者自身的认识也是唐的民主制度无法继续的重要原因。唐太宗以后的统治者受封建专制的局限,贪图享乐,没能更好地继续推行民主制度,他们担心民主的发展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因而不可能致力于民主制度建设。

封建专制下,从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里,我们看到了民主闪烁的光,但受时代的制约,民主思想很快就泯灭了,即使出现过,也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如今,我们在探索民主的路上已走过了无数载,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笔者坚信,未来的民主之路还很长,我们也一定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4]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科举制人民群众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古代的考试
“科举”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