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不同住宿模式下宿舍文化比较研究

2014-05-30谢兆岗回俊青

职教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住宿宿舍矛盾

谢兆岗 回俊青

宿舍作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栖息地,在他们的大学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在什么样的宿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个人价值体系构建以及行为方式的养成。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行体制下,步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并没有过多的权利去选择宿舍的环境以及同谁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目前国内宿舍分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传统的住宿模式,即学校在大学生报到之前已将即将入读的学生按照自然班级分好宿舍,同一宿舍的成员来自相同专业的同一个班级;二是混合住宿模式,即学校按学院或系部事先划分好宿舍楼或楼层区域,对报道新生实行先到先得的宿舍分配策略,这样不同班级、专业的学生会被随机划分到同一宿舍,继而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三是以复旦大学志德学院、西安交大文治学院及汕头大学至诚学院为代表的书院制管理模式,即彻底打破学院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宿舍楼变成一个大社区、大家庭,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社会性的认知和提高[1],但这种模式在国内应用不多。本文主要针对传统和混合住宿两种不同模式下的宿舍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一、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广东省某高职院校所有专科生宿舍为调查总体,运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0份,回收3150份,剔除有明显错误及缺失值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087份,有效率为93.5%。问卷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一是对于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如性别、年级、是否混合住宿等;二是对宿舍文化具体情况调查,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三是对宿舍文化影响因素及满意度调查。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本研究还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选取部分宿舍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文所引用数据均来自此次调查及访谈,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样本情况

1.样本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共涉及被调查高职院校全部13个二级学院,样本总数为3087例,其中包括混合住宿学生1809人,传统住宿模式学生1278人,混合住宿学生占到调查总体的58.6%。在混合住宿制学生中,女生人数为1105人,男生为704人,女生人数占到混合住宿制学生总数的61.1%;在传统住宿制学生中,女生人数为533人,男生为745人,女生人数占到传统住宿制学生总数的41.7%。

2.样本信度分析。调查问卷设计了学生对于宿舍满意度调查的项目,如表2所示,每个项目的反应范围是 1~4,1 表示“非常同意”,2 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太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如果关于宿舍满意度的项目有一个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水平(问卷是可靠的),那么参与者在量表的每个项目上都有一致性的反应。经计算Cronbach’s α值为0.818,说明学生对于宿舍满意度项目的调查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也间接说明问卷调查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表1 样本总体情况

表2 宿舍满意度调查项目

二、不同住宿模式对于宿舍文化影响

(一)宿舍矛盾

如表3所示,在对于宿舍矛盾出现概率方面,混合住宿模式下矛盾经常出现、有时出现、很少出现和几乎不出现的比例分别为4.3%、23.5%、43.8%和28.4%,传统住宿模式相对应的比例为4.7%、19.5%、45.8%和30.0%。数据显示在经常出现矛盾方面,传统住宿略多于混合住宿,而在有时出现矛盾方面,混合住宿的比例23.5%要明显高于传统住宿的比例19.5%,说明混合住宿经常出现矛盾的宿舍比较少但是会时不时产生一些小矛盾。由曼-惠特尼U检验Sig.为0.079,说明在宿舍出现矛盾概率方面混合住宿和传统住宿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从矛盾解决方式来看,混合住宿模式下学生选择矛盾双方协商解决、宿舍其他成员帮助沟通解决、向老师求助、顺其自然和其他方式的比例分别为23.04%、47.27%、3.96%和25.73%,相对应传统住宿模式学生选择的比例为23.22%、44.99%、4.03%和27.76%。从中可以看出当宿舍出现矛盾时,混合住宿模式下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宿舍其他成员帮助沟通解决 (混合住宿模式下学生47.27%通过宿舍其他成员沟通解决大于传统住宿模式下的44.99%)。另外,采取顺其自然消极方式解决的比例,传统住宿模式下的比例要高于混合住宿模式(混合住宿为21.81%而传统住宿为24.90%)。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学生宿舍出现矛盾时,学生主动向老师求助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这和目前高校宿舍管理的后勤化是有很大关系的,老师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参与学生宿舍管理。

表3 矛盾出现概率及解决方式

(二)宿舍制度

如表4所示,在宿舍卫生清扫制度方面,混合住宿模式下学生实行轮流值日、自己管理自己所属区域、个别人打扫、无人问津的比例分别为54.2%、20.1%、14.2%和11.6%,传统住宿模式下的比例分别为55.0%、19.2%、13.5%和12.3%。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宿舍(超过50%)执行的都是轮流值日打扫宿舍卫生的制度,有部分宿舍(20%左右)执行的是个人打扫自己所属区域的卫生清扫制度。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混合住宿还是传统住宿都有部分宿舍存在着无人打扫宿舍卫生的不良现象。由曼-惠特尼U检验Sig.为0.827及由KS检验Sig.为1.0,说明混合住宿和传统住宿在宿舍卫生清扫制度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水电费支付制度方面,混合住宿模式下执行用的多支付的多、平均分摊以及其他方式的比例分别为5.6%、91.5%和2.9%,传统住宿模式下为5.7%、91.2%和3.1%。可见在混合住宿模式和传统住宿模式下大部分宿舍(超过90%)执行的都是水电费平均分摊的缴付制度。由曼-惠特尼U检验Sig.为0.926及由KS检验Sig.为1.0,说明不同住宿模式下在水电费支付制度方面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宿舍卫生清扫及水电费缴纳制度

(三)宿舍内部环境

对于宿舍内部环境的调查主要包括室内设备和卫生环境两方面。如表5所示,在对于宿舍内部设备对于不同住宿模式下个人的影响而言,混合住宿模式下选择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较小以及没有影响的比例为30.8%、37.9%、26.7%和4.6%,相对应传统住宿模式下的比例为37.6%、36.6%、21.4%和4.5%。传统住宿模式下学生受室内设备影响程度(37.6%)要明显高于混合住宿模式(30.8%),也说明了不同住宿模式下学生认为室内设备对于生活的影响有显著的不同。在卫生状况对于个人的影响方面,混合住宿模式下选择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较小以及没有影响的比例为37.6%、39.3%、18.8%和4.3%,相对应传统住宿模式下的比例为39.1%、37.9%、19.3%和3.7%。利用非参数曼-惠特尼U法检验,室内卫生环境在是否混合住宿作为分类变量时得到的显著性系数为0.512,说明不同住宿模式下学生认为宿舍内部卫生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都较大,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宿舍满意度

对于宿舍满意度的调查,如表6所示,在“我喜欢我的室友(宿舍)”选项中,混合住宿模式下选择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太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分别为38.9%、52.1%、7.2%和1.8%,相对应传统住宿模式下的比例为46.9%、45.7%、6.4%和1.0%。在选择非常同意项目上,传统住宿模式(46.9%)要远远高于混合住宿模式(38.9%)。经非参数曼-惠特尼U法检验Sig.为0.003,也说明了不同住宿条件下对于宿舍的满意程度有显著的不同。调查问卷同时设置了对照项,询问如果给同学们再一次选择宿友的机会,是否会选择与现在的宿友一同居住。混合住宿模式下选择会、不会以及视情况而定的比例分别为49.6%、15.8%和34.6%,传统住宿模式下的比例为59.4%、16.1%和24.5%。可见传统住宿模式下的学生更倾向于和现在的室友一同居住。

表5 宿舍内部设备及卫生状况

表6 宿舍满意度及更换宿友意向调查

三、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教师正向引导,正确处理宿舍矛盾

从研究分析的结果来看,混合住宿和传统住宿模式下宿舍产生矛盾的概率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但是在矛盾处理的方式来看,混合住宿模式下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同宿舍同学的协助下沟通解决,并且有相对较少的同学选择顺气自然的消极处理方式。有调查表明,那些在大学里受益最大、成长最快、生活最愉快学生的共有体会是在大学里学会了如何安排时间、能更多地接触教师尤其是好教师以及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2]。这一方面说明了大学生活接触好的老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点明了要有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遗憾的是,在大学生活中尤其是宿舍生活出现矛盾的时候主动向老师求助的情况非常少,这就客观要求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春风化物的原则主动融入到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改变以往下课后就走人的教育模式,与学生交心交友,让学生出现矛盾的时候能够想到老师,另外还可以采取课程或者专题辅导的形式教育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宿舍矛盾。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降低其孤独感,增强社会支持程度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是非常有效的”[3]。

(二)完善宿舍内部设施,合理规划宿舍布局

在关于不同住宿模式下对于宿舍硬件设施的要求调查中,结果显示相对于混合住宿模式下的学生,传统住宿模式下的学生对于宿舍内部硬件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分别有37.6%和36.6%学生选择宿舍内部设施对其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这和传统住宿模式下同一宿舍的同学作息时间有较强的一致性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去上早课的时候,同一宿舍的学生无一例外要用到洗手间或冲凉房等设施,造成了相对时间里宿舍设施不够用的现象,而混合住宿模式下的宿舍里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或学院,各自的作息时间有显著的不同,往往在一些同学赶去上课的时候,还有一些同学在宿舍里休息。这客观上要求学校要加大宿舍内部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并通过“实施社会化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挥规范的后勤社会化管理的优势,以此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的后顾之忧”[4]。另外,在进行宿舍建设布局或分配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对于传统住宿模式下的同学要分配在具有良好硬件设施并且有较多公共设施的区域。

(三)因地制宜,尝试住宿制度改革

根据调查,传统住宿模式下的学生对宿舍满意度要高于混合住宿模式,这一方面是由混合住宿模式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混合住宿模式在促进了专业间、学科间大融合,促进学生扩大知识体系与交友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作息时间不同所带来的生活学习困扰。在同一问卷调查关于混合住宿模式下存在问题的调查中显示,由于作息时间不同进而影响学习休息排在混合住宿模式所有问题的首位(占26.8%),其次是班级信息交流不畅(占23.6%)和感觉凌乱没有集体感(占17.2%)。另一方面是由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普遍实行的是三年制,大学宿舍同学在宿舍交流的时间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要少一年,再加上高职教育实操类课程较多,学生有近半年的时间要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在宿舍交流的时间就更少,不利于宿舍同学的情感交流。因此,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住宿模式,客观理性地采取不同的分配策略,甚至可以进行住宿制度的改革,如可以考虑实施住宿书院模式,目前国内少数本科院校如复旦大学志德学院实施的就是此种住宿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学生住宿社区管理模式,是对我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5],住宿书院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在宿舍的人文感受。总之,高职院校应合理利用各种住宿模式的优势,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更加和谐优美的宿舍环境中学习生活。

[1]桑丹,孙玉芳.大学生住宿模式分析[J].科教导刊,2012(7):222-223.

[2]王家新.使命激情卓越——一个大学校长八年的心路历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45.

[3]吴连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

[4]李静,王东方.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68-70.

[5]黄厚明.书院制与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09-113.

猜你喜欢

住宿宿舍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热得快炸了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学校到底是谁的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P大的住宿学院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