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014-05-28侯智惠梅连杰侯安宏高晓霞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3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资源配置内蒙古

侯智惠,梅连杰,侯安宏,高晓霞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2.内蒙古科学院,呼和浩特 010000;3.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00)

农业资源日益稀缺,但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吕富保在比较分析线性规划模型 (LP)和系统动力学模型 (SD)的基础上,提出了SDLP农业资源配置的动态优化方案[1]。李道亮等以栾城县为例建立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可以用于农业资源综合效率的评价方法——层次结构模型[2]。罗其友针对我国社会需求、农业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农业摆脱资源危机的基本思路是实施农业资源高效配置战略—— “实现四个结合,建设六大体系”[3]。张永霞运用Tornqvist指数法、Malmquist指数法和生产函数法分别对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各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东南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农业生产的纯技术效率较高,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化肥投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较显著,其他实体性投入影响不明显,而非实体性的技术性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作用[4]。戎承法从县域角度运用DEA方法对河南省阜南县主要农作物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的分析[5]。目前,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某个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只是以区域为中心,结合哲学方法论从部分、整体、与作为整体的部分不同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的还较少。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调出省区和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内蒙古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农业资源日益稀缺,但农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保障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推进内蒙古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系统分析。

1 内蒙古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变化分析

1990年以后,内蒙古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增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内蒙古农业财政支出为222.36亿元、有效灌溉面积为294.98万hm2、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894万kW、化肥施用量为171.43万t、农药使用量为2.2329万t、农村用电量为41.1454亿kW/小时,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675%、135.7%、280.5%、396.8%、340%、262.4%。内蒙古农业产出水平持续增长,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70.58亿元,农业产值达到731.9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10倍和7.1倍。

图1 内蒙古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变动

2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演变情况分析

近20年来,内蒙古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水平均有所增加,但是农业产出能力的提升是否单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扩大,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不断增长,是否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要素组合是否合理?下面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将内蒙古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农业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为上述问题寻找答案。

2.1 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

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相关分析模型,进行变量相关分析后选择如下10个指标。

表1 指标体系

2.2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演变情况实证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DEA)是依据前沿生产函数理论,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决策单元间相对有效性的一种方法[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输入导向型C2R模型测算综合效率,输入导向型BC2模型测算技术效率,通过公式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来计算规模效率,测算结果见表2。

表2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变动

在1990~2009年的20年间,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12年没有实现相对最优。8年实现了相对最优,没有实现相对最优年份,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过量与投入结构的不合理同时存在。通过对非有效决策单元农业生产要素冗余投入情况分析发现,1990~1993年主要受生产规模过小、经营比较粗放的限制,各项农业资源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其中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和农药等冗余投入问题较突出。1999~2006年受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经营规模的限制,农膜、农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农业劳动力冗余投入过多的现象较突出。

内蒙古农业总产值在1990年后持续增长,但增长速率出现了周期性的波动。将图2内蒙古农业产值变动与图3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变动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增长速率变动时间与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时间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并且可以通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对内蒙古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变动加以解释:在1990~1994年内蒙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的增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升;在1995~1999年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相对稳定时农业产值出现了减速增长;在2000~2006年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变动影响,内蒙古农林牧渔业产值再次出现了增速增长;2007年以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相对稳定时,内蒙古农业产值再次呈现减速增长趋势。由此可见,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与农业经营规模的提高对内蒙古农业的发展速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图2 内蒙古农业总产值变动

图3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变动

3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区域特征分析

2007年后内蒙古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出现相对最优,但内蒙古农业资源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7]。内蒙古内部各旗县农业资源配置情况如何,是否具有较大差异?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部分层面对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

3.1 指标选择及数据说明

内蒙古共101个县、区、旗级行政区划单元,其中东河区、昆都仑区、青山区、石拐区、白云矿区、根河市、满洲里市、霍林郭勒市、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等11个区、市因缺乏部分指标数据且这些区域农业发展相对薄弱,未将其列入评价单元。

选择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员、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膜使用量、农业用电量、农牧林水事务地方财政支出等9个指标。除农业财政支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年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其余各指标值均源于2009年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基础资料,各指标数据均为2009年值。

3.2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分布特征实证分析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输入导向型C2R模型测算综合效率,输入导向型BC2模型测算技术效率,结果显示参加评价的90个旗县区中,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最优的有29个旗县,综合效率介于0.7~1的有27个旗县,介于0.4~0.7的有17个旗县,<0.4的有17个旗县。

将评价结果按盟市汇总平均 (见表3),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市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较好。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技术效率略低于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市,规模效率相差较高。包头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通辽市等5个盟市规模效率较高,技术效率偏低。乌兰察布市和阿拉善盟农业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较低,是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两个地区。

表3 各盟市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将评价结果按内蒙古东、中、西部汇总平均,东部地区农业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最高;西部农业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最高,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最低;中部地区规模效率最低,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中等;西部是内蒙古农业技术约束的短板,因此下一步农业技术攻坚的重点地区应落于西部。

图4 内蒙古东中西部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比

将评价结果按国家扶贫地区、自治区扶贫地区、非扶贫地区汇总平均,农业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率按照国家扶贫地区、自治区扶贫地区、非扶贫地区顺序逐渐减小,但农业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按照国家扶贫地区、自治区扶贫地区、非扶贫地区顺序逐渐增大,可见扶贫地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制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此,日后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方面加大对扶贫旗县的扶持力度将对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表4 内蒙古扶贫与非扶贫地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综合分析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旗县发现,大部分地区多分布在中西部的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等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8],因此在内蒙古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进行农业技术攻坚,将对内蒙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9]。

4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分析

从整体和部分层面分析明确了农业技术,尤其是针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技术突破是当前制约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关键。但当前究竟哪些农业技术的改进更有益于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内蒙古与其他省市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对比分析[10]。

4.1 指标选择及数据说明

以包括全国和31个省市 (因缺乏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32个地区为评价单元。选用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和各地区财政支出农林水事务费8个评价指标,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11]。

4.2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实证分析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输入导向型C2R模型测算综合效率,输入导向型BC2模型测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表5)。与北京、福建、广西、黑龙江等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省区相比,内蒙古农业资源综合配置效率为0.781,技术效率为0.794,规模效率为0.984,农业生产规模效率较高,在现有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下,只要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即可达到最优规模效率水平,农业生产效率的差距主要由于农业技术效率较低,表明当前制约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农业生产技术[12]。

表5 各省市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图5 内蒙古农业生产要素冗余投入占实际投入的比重

与北京、福建、黑龙江等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省区相比,内蒙古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过量与投入结构不合理同时存在,尤其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的冗余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如果能积极向其他省区借鉴经验,研究适合本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这4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对内蒙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推动内蒙古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将是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尤其是以下4方面的技术:(1)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土壤改良技术;(2)提高水利设施利用效率的节水灌溉技术;(3)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的农机应用与维护技术;(4)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13]。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土壤改良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在内蒙古与其他省市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中发现,与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省市相比内蒙古存在42.15%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冗余投入,反映出内蒙古农用地质量较差,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应在土壤改良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和单位产出水平,充分挖掘耕地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5.2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内蒙古有效灌溉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仅为42.6%,与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省市相比,内蒙古有55.11%的有效灌溉面积为冗余投入,表明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强化内蒙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引进渠道衬砌输水技术、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或进行节水灌溉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3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

内蒙古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建议一方面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另一方面扶持专业的农机服务组织,推动农机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以及整个农业的生产效率。

5.4 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内蒙古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但由于农民在施肥的方法、时间以及化肥的选择和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与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省区相比,内蒙古化肥的冗余投入较多,建议加大便民性测土设备的研发和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

5.5 加强生态环境脆弱区治理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经过对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在乌兰察布市和阿拉善盟等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如果能在这些地区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对内蒙古农业生产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吕富保.区域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SDLP方法.生态农业研究,1996,(4):57~60

[2] 李道亮,丁娟娟,傅泽田,等.农业资源综合效率评价方法与案例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4,4(2):19~22

[3] 罗其友.21世纪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战略.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1):37~40

[4] 张永霞.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及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5] 戎承法.县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6] 蒂莫西.J科埃利,DS普拉萨德拉奥,等.效率与生产效率分析引论 (第二版).王忠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62~182

[7] 罗其友.农业区域发展学科建设战略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4):1~4

[8] 邱建军,张士功,张哲敏,等.农业生态安全与生态农业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6):42~46

[9] 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 梁勇.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实务全书.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08,4

[11] 李尽法,吴育华.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农业技术经济,2008,(2):96~102

[12] 梁学庆,宋戈.黑龙江省农业资源配置机制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3):11~14

[13] 王雨濛,吴娟.基于粮食安全的资源高效配置问题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0,(4):58~63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资源配置内蒙古
《自由》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可爱的内蒙古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
渭北旱塬春玉米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