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规定”具体内容的再思考

2014-05-28凌士彬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规定具体内容统一

凌士彬

唐建新老师在2013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发文《语文教学应有规定的具体内容》说:“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一样在全国没有统一的具体教学内容,就连政治这样变化多多的学科,每一堂课也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概念或观点或条文需要学生去理解去记忆去学习去体会,更不必说数理化史地生了。”语文学科国家层面有课程标准,执行层面有各种教材,实施层面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什么唐老师还说语文教学没有规定的“具体教学内容”呢?

语文学科到底有没有规定“统一”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明确“具体内容”的内涵与外延。据《现代汉语》解释,“具体”指“细节方面很明确(跟“抽象”相对)”,“内容”为“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只要是细节方面包含了事物的实质或客观存在,就是具体内容。也就是说,只要语文教学的细节包含了语文的实质或存在,就是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如此说来,所有语文学科教学实际证实,当下语文学科都有自己教学的“具体内容”。

其次,要明确语文学科与语文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语文学科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每门自然科学都有具体明确的研究对象,可以用科学方法把人类思考和研究的成果“线性”表达出来,用章节编写教材是它们呈现的基本特点。政史属于社会科学,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应该有具体明确的对象、范围和体系,教材表达也很清晰。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的在于“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教材多是情境表达、主题组元、分散呈现,很难编成逻辑性很强的章节。“学科”不完全等同于“科学”,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有科学性,需要学习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但语文更有滋养生命、丰富人生、开阔境界、提升品位的人文性和艺术性,而人文和艺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无限开放性,“学我者活,似我者死”是文学艺术教学的特点,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文世界,可以领悟,不能重复,教学内容只能枚举。同样,教师的禀赋学养也是“这一个”,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强调的就是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有统一具体的内容,艺术只能有枚举性个性化内容。数理化可以有统一内容,问题答案全体同学可以一致,而语文难有统一具体内容,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都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即使“规定”了内容,问题也允许多样表达。

所以语文教学有具体教学内容,但不一定有“统一规定”的具体学习“对象”。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多样性、丰富性和非线性,教学内容可以“你此”“我彼”,互相不同而教学效果基本一致。

要规定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或曰对象,难。一难,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稳定不同,语文与时代关系密切,与生活应用相联,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必然淘汰“繁难偏旧”。但淘汰什么,选取什么,“标准”的理解却难以统一。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背景下淘汰《猎户》,为什么就不能在农民工讨要工钱和“富士康十连跳”的时代淘汰《包身工》?二难,与科学领域体系清晰不同,语文内容浩如烟海,文本类内容难以细分缕析,而且基本没有“有用”、“少用”、“无用”的明确区别,在取舍详略上难以取得“全国”一致。“语法”和“逻辑”到底有用还是无用?是少学还是不学?三难,除非重走“计划经济”老路,编选统一教材,全国统一使用,来个“形式”上的统一具体内容。即便如此,也会因实施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的个体差异,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课堂。因为语文的许多内容允许个性化解读,语文课堂也会因教师的才情差异而呈现出缤纷色彩。荣获全国“语文报”杯一等奖的优秀语文教师对“统一”教材内容的取舍会如出一辙吗?

语文单独设科,也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让人觉得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课程理念变化和教材多样性带来的错觉。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知识立意,强调学科本位,注重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相对具体明确。如果将语文定位成语言与文字,就可以明确选编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如果将语文定位成语言与文学,就可以选编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一定可以有统一具体的内容;如果将语文定位成语言与文章,就可以按照表达方式和不同文体选编具体内容——以知识来立意语文,那就一定有相对明确的学习范围和具体对象,学一学“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即可。诚若如此,语文就会改变它的属性和功能,自然就成了大学中文专业的预科,与曾受诟病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接近了。能力立意,强调学生本位,注重培养能力素养。围绕“语言运用”能力,“海选”学习内容,是必然的选择,就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来说,一定要涉及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以及不同领域的思维规律、方法技能、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但语文又不是文字学、文章学、文学和文化学的简单汇编,它重实际运用,轻术语体系,它们互相关联而又各有侧重。加上文字是海量的,文章是多样的,文学是多义的,文化是多元的,教学对象——学生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只能选择常用、典型、核心内容作为教学具体内容。于是教材编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教学过程就流派纷呈,各显其能,各展教艺。给人的感觉是学海无涯,难以捉摸,教学内容散乱。

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基本上由三个层面组成——通识性内容、枚举性内容和延展性内容。

通识性内容就是基础性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最低门槛。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认识3500个常用字,背诵古诗文135篇(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五个必修模块,甚至关于选修课程“建议”所列举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要纳入教学内容,非常明确。通识性内容基本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比较稳定,也易操作,因此全国可以基本“统一”。通识性内容一般显示较强的阶段性,不同学段,所学内容侧重点不一样。义务教育九年分为四个学段,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规定了具体内容。高中共同基础“必修”在前,多样提高“选修”在后。陈述性知识多是基础性知识,要在低年级或某领域(模块)开始阶段进行教学,程序性知识多是方法技能性知识,对能力形成非常重要,需要归纳总结,适宜中高年级或某领域(模块)提升阶段,而策略性知识多是修养素质方面知识,应该放在高年级或某领域(模块)总结阶段。比如文学史知识宜低年级教学,文学理论知识宜高年级教学。通识性内容毕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冰山一角,还有浩瀚丰厚的语文海洋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枚举性内容就是依据“课标”,来选择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已做了“方向性”规定。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十个要点,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普通高中语文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原则,按照必修、选修模块确定教学内容,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遵循“课标”就是按照“课标”要求,圈定教学内容,可以编出个性化教材,而且因教材和内容的差异,显示了课程实施者独特的教学价值追求。阅读与鉴赏,每个文本,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以文本为主的教材模式,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枚举性的,没有哪一本教材可以穷尽所有文本。事实上每一类文本,都有特点共同性和类属共通性,可以举一隅以反三隅。用好“例子”,就能培养迁移类通的能力。而每个文本的解读也需要师生个性化处理,不可能所有语文性元素都需要纳入教学内容。表达与交流,也只能选择核心能力和重要主题,编纂组织教学内容。是“生活语文”,还是“生命语文”;是“人本语文”,还是“生态语文”,根据“课标”要求和价值追求,具体教学内容也需要自己确定和选择。

延展性内容也可以叫校本内容,就是要选择与年龄、兴趣、学段相关的内容继续学习。没有哪门学科像语文一样开放,不能仅仅读了几本教材,就说是学了语文。语文需要积累,需要功底,有功底才有功力。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开阔视野,需要不断阅读,反复领悟。语文的“八分之七”冰山藏在水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延展教学内容。在教材之外,多家出版社都编选了《语文读本》,与教材配套,极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课标”里都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都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要求。初中的综合性学习和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是语文课堂联系生活、强化应用的桥梁,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性和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语文延展性内容最有自主性和个性化,无法也无需“统一”规定。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学生、学校和社会生活需要,把延展性内容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唐老师忧心如焚,其情可解,其理难鉴。在新课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只能“循标”选择,很难全国“统一规定”,除非另立“语文”,改变语文学科的属性和功能。

[作者通联:安徽肥西中学]

猜你喜欢

规定具体内容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送妈妈一沓“女王券”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艺术品被盗
从《办法》到《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政策演变的研究
简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
互联网出版
问题1:创伤性颅脑损伤Glasgow昏迷评分(GCS)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城市建设多规融合项目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