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2014-05-27王爱民刘琳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测验创造力维度

王爱民,刘琳琳

(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也是一个以不断创新为制胜之道的世纪。因此,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心理素质,培养大批富于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性的历史课题。“创新”一词,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美国《韦氏词典》指出:“创”为花样翻新,“造”为从无到有,“更新”则是指“旧的去了,新的来了”,即除旧出新。所以“创新”就是抛弃旧思想、旧观念、旧方式、旧方法,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观点、新方案、新设计、新方法、新体制,新技术等,它包括对构成事物新要素的发现及对原有要素的重组再构。

创新型人才是由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两个因素综合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是创新思维的成果。现代心理学表明:人人乃至儿童都有创造意识,问题是如何开发这种潜能。国内学者对创新型人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特征、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等方面,本文将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相结合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校五年制本科一至三年级学生612人,最终获得有效被试574人(男231人、女343人),有效率为93.79%。其中一年级190人,二年级182人,三年级202人。

1.2 研究工具

(1)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该量表由林幸台、王木荣依据F.E.Williams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修订而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有90个条目,实行5级评分制,有10个分量表,分别测评心理卫生的10个方面,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饮食睡眠)[1]。

1.3 研究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创造力倾向测验各维度和总分的相关性

在学生测验中,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维度之间呈中等相关,各维度与总量表呈高度相关,P<0.01,基本能说明问卷的效度(见表 1)。

表1创造力倾向量表各维度和总分的关系(分)

2.2 创造力倾向测验信度分析

在学生测验中,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各维度及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 系数)为 0.29~0.82,间隔 4 个星期的再测信度系数在 0.51~0.65,两次测验相关且 P<0.0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见表2)。

表2 创造力倾向测试信度分析(分)

2.3 性别差异

男生与女生创造力倾向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且男生的4个主因素均高于女生(见表3)。

表3 男女生在创造力倾向上的差异(x)

2.4 年级差异

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在想象力、好奇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冒险性、挑战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2](见表4)。

表4 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在创造力倾向上的差异(x)

2.5 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对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各因素呈负相关(见表5)。

表5 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在广泛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探讨当代高校学生非智力的特征,可以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创造力水平总体表现出积极趋势,但其内部发展不平衡。男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差异的反映,男生的4个主因素均高于女生,这与前人研究成果有相似性[2]。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创造力倾向水平存在显著不均衡现象,一年级与三年级学生在想象力、好奇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三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在冒险性、挑战性方面没有差异,这与以往有关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类似。

4 建议

4.1 加强高校女生创造力的培养

(1)影响女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角色期待对女生创造力的影响;

②家庭因素是影响女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女生创造力的影响;

④女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2)培养高校女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鼓励女生发现问题;

②重视女生发散思维训练;

③重视女生创造性人格培养。

4.2 注重对新生创造思维(好奇心、想象力)的培养

(1)高校要提倡、鼓励创新,营造创新型校园氛围,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创新冲动,引导其自觉进行创新尝试,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这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2)教师应激发一年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教师还应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能动性思维,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4)高校一年级学生应认识到想象力、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并进行自查自检自促,严于律己,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勤学好问,充满热情。

4.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把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对创造力倾向产生积极影响。

5 评价

将创造能力中的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因素之间的关系放在高校教学情境中进行分析,是对创造力研究模式的突破,从而为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巩固和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测验创造力维度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光的维度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