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

2014-05-26朱彤

江苏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者口语交际

朱彤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将目标作为主线,从领会口语交际的题目主旨,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设计,直到交际过程中的评价反馈,都应树立目标意识,围绕目标渐次展开,循序渐进,如此,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益方可提高。

【关键词】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一、阅读提示,明晰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总有其明确的目标,因此,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便是把握目标,一般而言,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知晓交际内容。

口语交际的训练会对交际的内容作出一定的提示,关于内容的指向有时是极明确的。比如:苏教版第八册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学做节目主持人”,单看题目便知道,交际的内容是“做节目主持人”,行为状态是“学”,那么作为节目主持人要做些什么呢?提示中说得明白:其一,“要先了解节目内容,想好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其二,“主持过程中还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有的时候,关于内容的要求,需仔细阅读,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如苏教版第六册练习7中的“我家的一张照片”,提示的后半截对交际的内容这样进行说明:“把你家的影集带来,相互交流,再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照片,给大家介绍一下。”乍一看,训练内容就是介绍自家的一张照片,但细细推敲,就会发现,既是一张“最喜欢的照片”,介绍时就不仅应该说清楚照片上的人、事、物、景,还必须点明“最喜欢”的原因,具体说来,不外乎训练提示前半截说到的那几种情况:“这些照片有的记录了你的欢乐的童年,有的留下了你们一家幸福的时光,也有的藏着一个难忘的故事。”

2.确定交际目标。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一般只规定交际的内容,至于交际达到怎样的要求大多不涉及,并非可以随意为之,编者这样做是为了照顾到不同区域不同生源的差异。作为教师,却完全应该根据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来。以人教版第十册“劝说”为例,提示中先呈现了一组需要进行劝说的事例,而后要求:“先说说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那么,围绕劝说确定怎样的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呢?翻看课标第三学段的目标:“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赫然在目。前一个目标的关键词是“尊重”(理解也是一种尊重),第二个目标侧重于培养发表的胆识,而这又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前提的,所以,结合“劝说”这一具体内容,可以提炼出“尊重对方”“以理服人”两个训练目标,如果班级学生学有余力,善于表达,还可让他们跳一跳,尽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水准。

3.细化交际要领。

确定好交际的目标后,教者还需对这些目标要领作一番细细的分解,这样,交际的指导才会更细致、更到位。再以“劝说”为例,“尊重对方”究竟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是教者必须心知肚明的。一般而言,大家首先会想到言语措辞的文明,因为早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就要求“与别人交谈”,要“有礼貌”。但面对五年级的学生,谈及“尊重”,训练要求如果还停留于此,那么教学真成了低水平、浅层次的重复。所以,此时应赋予“尊重”更多的内涵:比如,言辞方面——除了文明,还应得体;体态方面——劝说别人时要有目光的注视与交流;倾听方面——倾听对方意见要面带微笑或颔首示意,及时地回应对方想法。这样一分解,“尊重对方”的内涵才更显丰富,更贴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二、紧扣目标,突破难点

教者领会了交际目标后,就应从目标出发,引导学生在交际的实践中打磨锤炼语言,实现交际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认清学生的实际状况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即教学的难点所在,并努力寻求有效突破的举措,为目标的最终达成铺平道路。

1.补充语料。

语言材料是学生交际的载体,有些话题涉及的领域对学生而言可能是生疏的,所以一旦遇上,学生会因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而卡壳。对此,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些语言材料,供其交际之所需。

2.化整为零。

口语交际的某些训练目标要想一蹴而就是颇具难度的,需要教者合理安排梯度设计,各个击破。仍以人教版“劝说”为例,“尊重对方”这一交际目标的达成就可以分步推进,言辞、体态和应对等方面的尊重绝不可能通过一次的练习悉数实现。最初劝说时只要巩固以往所学,做到言语文明即可。再次练习,教者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到目光、表情、举止方面的尊重。当学生劝说的言辞与体态均能体现出尊重之意时,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做到劝时有应对且能适时、自如。

3.授之以法。

有些口语交际的内容难度较大,可能会使一些学生“说”而生畏,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本位,及早发现难点之所在,然后提供一些化解的策略与方法。如“向你推荐一本书”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个交际内容,要求学生从读过的书籍中挑选一本向同学作推荐,可以说说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印象深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进行这一交际训练,有两个情况教师应有所预见:其一,对于记叙独立故事的读物,如《夏洛的网》,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并不难,而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样的故事集,介绍则成了难事。其二,学生只会循着“书名—内容—精彩部分—感想”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无更为吸引人的顺序呢,学生大多不知。对此,教师有必要提示一些方式方法:介绍故事集的内容可以先概述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再选取一个最精彩的说出大意。至于介绍的顺序,完全可以在合乎逻辑的前提下,重新组合几个内容,目的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相信这样授之以法,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有效评价,达成目标

教学评价有着调控、导向、反馈之功效,口语交际的评价若能有效进行,将对交际目标的实现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宜具体。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竭力具体,有针对性,那种抽象化、概念化的说法对小学生而言并无益处。教学“学会商量”时,学生就“表演什么节目”的话题进行讨论,一名学生发言后教师从旁评点:“某同学同人商量时语气很委婉,也很有礼貌。”可是,究竟怎样的语气才叫委婉,哪里看出礼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清楚的。其实,与其像这样空泛地反馈,倒不如就着学生商量时委婉、礼貌之表达,明白无误地指出:像?菖?菖的说法多么委婉,多么礼貌呀!

2.宜即时。

口语交际教学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语言敏感,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随机、准确且机敏的反应。因为口头语言一旦错过就难回放,所以,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较之于终结性评价,教师的即时评价显得格外重要。于永正老师即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时常通过不失时机的评价为交际导向,指谬、校正、定向、激励均在其中。比如紧要处的点化:“这位小朋友写字时,眼睛离书本很近,近到什么程度,谁来形容一下?”;错失处的指瑕:“‘提包里有一只橘红色的狮子狗,谁听出来,这句话掉了一个很重要的词?”;出彩处的调侃:“你说得比宋世雄还棒,你可以叫‘盖世雄!”等等。这样的评价看似得心应手,实乃厚积薄发。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的目标犹如教学设计中的一根红线,任何一个环节都理应成为线上的串珠。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教者口语交际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两块磁的交际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