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S”理论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4-05-21杨贤传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竞争力竞争

杨贤传,刘 琼



“CIS”理论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应用

杨贤传,刘 琼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安徽 铜陵 244061)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契点,说明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之现状,提出了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来指导学生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观点,并在对“个人形象识别系统”(PIS)内涵解析的基础上,从PIS的建立,高职学生就业难、就业竞争力不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和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四个角度阐述了导入PIS理念的背景及必要性;并从MI、BI、VI三方面阐释了培养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入PIS理念的基本思路.

CIS;PIS;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人数不断攀升,如图1(图中数据来自2003—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汇总)所示. 2003年为212万人,2013年达到699万人. 教育部为此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摆在高校和毕业生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但多数是就就业谈就业,具体策略的可操作性不强,内容空泛.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就业竞争力整体上还有待提高. 为此,笔者从营销学的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视角来探究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个人形象识别系统,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图1 2003—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1 PIS内涵释义

PIS(Personal Identity System,个人形象识别系统),是指运用CIS原理将个人形象作为整体进行建设和包装,开展自我营销,以获得期望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主要由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视觉识别)三部分构成. CIS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企业当中应用十分广泛,成功塑造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走向了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企业和个人在面对竞争时有着很高的契合度,PIS就是将CIS原理应用到个人竞争力的培养中. 未来的人才竞争已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基础能力等方面的竞争,而是多元化的整体竞争. 首当其冲是形象竞争,制定个人的长远发展规划必须对观念、形象等方面进行更新,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21世纪的职场竞争就像企业竞争一样,每个求职者都要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做好个人品牌包装,学会将CIS原理运用到个人身上,成功展现出自我特质,建立起一种简单有力的“重复性”系统,提高个人的被认知度. 因此,必须对个人形象进行重新设计,提升个人的形象力,实施个人形象竞争战略.

对高职学生来说,MI是个人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原动力和基石. 主要包括人生信条、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哲学、人生信条等;BI是在个人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准则,是对抽象理念的具体化,包括工作和学习态度、行事风格、团结协作能力、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等;VI是对个人形象识别系统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包括体现个人独特形象的标识、仪表仪容、气质形态、交际礼仪等. 要想成功塑造自我形象,在职场当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需要将这3个要素进行有效地融合和组织[1]. MI是个人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和依据,人生价值观和个人职业规划决定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如果MI构建失策,就会不清楚该怎么发展,也搞不清该做些什么,个人行为可能陷入不自觉状态,这也正是很多高职在校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最主要原因;BI和VI是对MI的实践,通过解决职场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去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离开VI和BI,MI就成了一句“空口号”. 可见,一个完整的PIS应该具有统一性、独特性和传播高效性等特点.

2 高职学生导入PIS背景分析

2.1 就业难是导入的直接原因

自高校扩招以来,就业难一直是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2013年全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加上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内企业用人量需求下降,2013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已经不再“以学历定取舍”,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2.5亿农民工群体很多都有一技之长,是应届毕业生的有力竞争者[2]. 虽然现阶段“就业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但应届高职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中紧缺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要求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并且毕业生的求职目标不甚明确、期望值高,“骑驴找马”的现象普遍,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问题.

2.2 竞争力不强是导入的根本原因

高职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受制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主要还是理论知识,知识结构没有很好向能力结构转化,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和遇挫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学生应聘技能不高,不能很好地展示自我,缺乏一套完善的PIS,就业理念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3]. 学生们认为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就可以走遍天下,在他们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容易导致自我“营销近视症”. 殊不知,现阶段人力资源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条件下,用人单位是根据对被选择对象的认知程度作为聘用依据的. 因此,通过精心设计PIS来影响用人单位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印象,已成为影响就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2.3 认可度不高是导入的社会原因

虽然现实中在不断强调高职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但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无论学生、家长还是用人单位都对高职教育存在歧视现象. 在我国,“学历歧视”是最常见的“就业歧视”现象之一,高职教育在我国还是专科层次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很多用人单位没有把高职学生当做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来看,而是当做一名普通的专科生来看,在很多就业岗位上跟本科生相比缺乏竞争力.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也确实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准确清晰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定位. 《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曾经在北京与浙江两地高职院校中开展问卷调查,超过50%高职毕业生认为自己最终会成为白领,这种定位失当会导致在目标顾客面前失去竞争力. 这都是现实中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定位不准确,难以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造成了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2.4 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是导入的内部原因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中国人的学历情结很重,与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相比,很多高职学生心理上都很失落,总有一份自尊放不下. 这种心态和情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矫正,会对高职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入学前教育,但普遍肤浅,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做好人生职业规划,导致很多学生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得过且过,无明确目标,缺乏人生理想,学习积极性较差. 虽然有些学生也曾设立过人生目标和理想,但是整个校园学习气氛和现阶段职业教育的缺陷,他们又没有坚韧的恒心毅力,很快就迷失了方向,毕业时普遍出现了“就业恐慌症”. 因此,从就业内涵上看,高职学生存在特色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3 PIS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应用的基本思路

3.1 志美行厉,构建个人理念识别(MI)

MI系统是整个PIS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动力. 对高职学生来说,建立一个和现实紧密联系的个人理念识别系统尤其重要,以就业为导向的个人理念识别系统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自身的SWOT分析,作出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对自我能力作出准确评估,即我能给用人单位带来什么,实现个人价值必须建立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基础之上.构建PIS先要明确个人使命,这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事业是什么、顾客是谁、为满足顾客的需求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这是对个人的责任定位,平时可以抽象地存在,但深刻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决策[4]. 其次,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受人推崇的信念,树立一个崇高而又现实的目标,形成精神动力,这是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再次,进行准确的自我形象定位,恰当地确立自己在社会、公众当中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职毕业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重新自我认识,把真实的自己拿来面对社会,通过才能的装扮和展示,个性的张扬,修养的塑造,礼仪风范的构建等来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形成职场竞争力.

3.2 蓄集力量,优化个人行为识别(BI)

对高职学生来说,MI就如个人形象识别系统的“想法”,BI则是具体的“做法”,即通过自己的言行准确地反映出个人的自我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 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最急迫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知识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避免眼高手低现象发生.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也要加快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自己应该利用假期积极投入到个人实践当中,克服自身惰性,养成不怨命运之错,历尽坎坷也要坚持到底的良好职业精神,做到言行一致,增强职业素养. 个人的整体行为是立身之本,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践行个人理念. 行为识别需要高职学生变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做到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慎思笃行、精细到位、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和谐竞争、勤奋学习和诚实守信的作风[5]. 俗话说,发乎内形于外,学习基本礼仪知识同样十分重要,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求职面试,仪表整洁、着装得体、待人彬彬有礼、举止得当更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3.3 建立个人品牌,完善个人视觉识别(VI)

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就像企业产品一样,为了更好地传递自身所具有的外在形象和内涵,需要建立个人品牌. 所谓个人品牌就是指个人被相关群体持有的一致印象或者口碑.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再优秀的个体也可能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 做为刚毕业的学生,要牢记“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恰当地让个体价值被相关群体所认知是头等大事,这样才能为个人的成功和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树立独特鲜明的个人品牌,就要运用好VI系统,用完整、系统的视觉传播体系将个人形象标识、能力水平、仪表仪容、气质形态、礼仪规范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塑造出独特的个人形象. 需要注意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信息出现的顺序对个人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常说的第一印象,在职场上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争取获得良好的开端,比如以后在拜访顾客时要衣着得体,把对方喜欢和忌讳的话题做个摸底,做到有备而来,这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近因效应”是指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信息,也就是最新的印象容易掩盖对该人一贯的了解. 因此,在面试时就要做好简历,把用人单位当成自己的顾客,懂得通过简历营销自我,运用视觉形象理论设计出反映自己个性和特点的标准字、标准色,并与用人单位的组织形象设计元素融为一体. 细节决定成败,求职更需礼仪,要知道只有留给人们良好的第一印象,才能开始第二步. 总之,学习基本的礼仪知识,纠正日常生活中的错误习惯,提高商务礼仪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言一行体现出自己的人品,以此来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己美誉度,并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4 结语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无差异竞争的时代已经终结,大学生需要通过对自我的正确评估,找出自我具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通过识别自我的潜在竞争优势,选择并向用人单位传播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有时候这种优势不会轻易被用人单位发现,需要经过准确的形象定位,进行一系列自我宣传与展示,用人单位才能了解、认可和喜爱自己. 运用CIS理论进行个人形象设计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提高当代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正确建立个人理念识别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行为识别,并通过个人视觉识别来全方位展示自己.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人才要想成功就需要学会自我营销. 若需要去挑战更高的目标时,还需要团队协作和组织的支持,从中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和技巧,这对于成功就业不可或缺;同时应善于自我营销,让用人单位知道帮助求职者实现目标后,也能给他们带来哪些收益. 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培育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共赢中由一个廉价的人力资源向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本转化.

[1] 朱 颖. 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0: 11-32.

[2] 王荣德, 周家健, 刘世峰.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实证研究——以H学院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6): 119-122.

[3] 罗建河. 有限政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选择[J]. 江苏高教, 2010(3): 96-99.

[4] 程 华.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9: 21-35.

[5] 赵鹏飞. “PIS”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自我培养[J]. 出国与就业, 2010(14): 49-50.

[6] 李筱白. 形象识别在大学生就业准备中的应用[J]. 人力资源管理, 2011(7): 233-234.

Applied Research on CIS Theory in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YANG Xianchuan, LIU Qi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Tongling Polytechnic, Tongling 244061, China)

With the unprecedented pressure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2013 presented, it describes current difficult status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graduates to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esides,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CIS, it stat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PIS (Production Identity System) from four perspectives: establishment of PIS,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the les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low acceptanc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eople and the lack of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Meanwhile, it explains the basic thought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y introducing PIS theory from MI, BI and VI.

CIS; PIS;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645

A

2095-4476(2014)05-0056-04

2014-02-20;

2014-04-18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55);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项目成果(2013cgj250)

杨贤传(1982— ), 男, 安徽巢湖人,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

(责任编辑:陈 丹)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竞争力竞争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感谢竞争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