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意识

2014-05-19张国庆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假新闻制约新闻记者

张国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不良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原有的祥和生活遭到破坏,使得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这种不良新闻或假新闻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种不良习气!

一、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

1.利益至上

一些记者受利益的驱使,丧失了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受贿赂,做假新闻,和不法分子一起蒙骗社会百姓;二是做有偿新闻把新闻广告化,或者广告新闻化,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2.工作态度不严谨

不少记者为了应付交差,对任务草草了事,对一些消息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就报道出来,随意的在网上找篇文章资料不加考证就发表出去,这都是对新闻工作的不负责任,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

3.报道失实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然而一些记者为了收视率和个人名利,对一些基本事实进行渲染炒作,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夸大事实。还有一些节目在播出后,被观众发现是捏造事实,欺骗观众,造成恶劣影响。

4.侵犯个人隐身

一些记者为了抢到一些热点或者独家新闻,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自己在业界的知名度,会利用职务之便,不择手段,进行偷拍或者暗访,侵犯公众的隐私权。特别是在发现对方并无危害社会及他人的违法行为后,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仍然把对方的隐私公布于众。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确实的原因分析

1.经济利益的驱使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环境,对一些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凡事先看经济效益,一心扑在钱眼里。此外,由于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重脑力,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劳动,让很多人觉得记者是吃青春饭,得趁年轻就要多赚点。

2.媒体竞争激烈

这些年,全国的媒体数量极具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

3.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欠缺

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于是对收受礼物、红包、纪念品等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放松了对属下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

4.缺乏完善的监督、监管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规章制度的执行常常出现“哽阻”现象,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由于监督不严、监管力度不足,奖惩机制不完善,不少记者仍将《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视为一纸空文,屡屡犯禁,以权谋私、接收礼金、伪造新闻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接受经济规律的制约,接受国家法律的制约,接受社会公德的制约。新闻业走向市场,也要接受新闻业的规律制约,接受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接受新闻道德的制约。西方国家都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立法,而我国有关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连一部行政性法规也没有,所以有必要推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加快《新闻法》的出台,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立法。

2.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监督、监管机制

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的监督、监管机制,将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是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细致严谨,邵有漏洞,便让人有空可钻,而且还要明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使记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对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是否按制度办事进行监督,把制度真正落实,避免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3)建立的奖惩机制。对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在新闻报道上作出显著成绩的记者,要视情况分别给予奖励或表彰,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以激励大家向优秀看齐;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要根据情节轻重、性质和造成的危害,要予以批评、处分并进行教育,严重者应调应离新闻单位,对违法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建立社会舆论评价机制

引导人民群众对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进行监督,以社会舆论对媒体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进而推动新闻记者和媒体单位端正行业行为,纠正行业不良风气,促进其职业道德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新闻记者身份查验手段和举报投诉渠道,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打击假记者的诈骗活动,另一方面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查处。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以舆论的力量打击不良媒体。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反之,那些欺骗人民群众的记者和媒体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抛弃。

结束语:在其位,谋其职。承担着社会赋予的责任,就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大局,作为记者无论路途多么艰辛和遥远,环境多么恶劣,情况多么复杂严重,都应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讲求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新闻在很多情况下,新闻报道本身的技巧并不是很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在采访和写作时,才能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站在纵观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当前我国记者在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问题方面面临争议,我们之仔细分析问题起因,找到根本解决方案,才能彻底化解媒介信用危机,为新闻事业迎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魏薇.浅谈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J].管理观察,2008(12)

[2]马娜.谈新闻记者的素质和道德[J].青春岁月,201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假新闻制约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