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014-05-1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热带生态旅游海南省

周 健

(1.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2.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 714099)

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周 健1,2

(1.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2.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 714099)

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也是国内较早建设的“生态省”.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2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但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后果.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形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今后的生态旅游和大自然旅游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1].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因其独特的热带生态环境、美丽的海滨风光、悠久的民族风情文化而成为全国旅游资源种类较多的省区之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南建省办特区这20多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前途光明、意义重大.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这一产业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海南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海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1.1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生态旅游资源就是以生态美(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实现环境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象物[2].

1.2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分为7种类型,如表1所示.

1.3 海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海南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霜雪,生态环境多项指标处于国家前列,森林覆盖率为51.5%,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热带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也是我国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人文生态型生态旅游资源保留得比较完整,[3]如表2所示.

表1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

表2 海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表

综合分析而言,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特色突出、品味较高、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上,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良好.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除了沙漠戈壁型,基本上包括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所有类型,而且它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热带型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可见,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经过20余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海南省旅游业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其中,主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有:

1.3.1 奇特的地质地貌生态旅游资源

海南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0%,地貌地质大部分为花岗岩,多奇峰、深壑、怪石.不仅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罗山和迷人的七仙岭与百花岭等,还有填补了我国岩溶地貌空白的仙安石林、仙龙洞、金波“小桂林”等[4].海口石山火山群观赏价值高,拥有的雷琼地质公园是世界地质公园;白沙陨石坑,是在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

1.3.2 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温热暖湿的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热带生物物种.据统计,全省共拥有热带、亚热带植物5000余种,其中630种为海南省所独有,因此,其成为我国热带植物资源的最大宝库.

海南省森林覆盖率高,茂密的森林为各种动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生态环境,岛上现有陆生动物近600种,其中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37种.在野生珍稀动物中首推坡鹿、黑冠长臂猿等.

这些丰富的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若能好好保护,并加以合理利用,将对海南省的生态旅游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3.3 热带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有三大森林景观带,一是沿海、浅海森林景观,以海底红树林、沿海防护林为主;二是平原、丘陵地带森林景观,以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人工林为主;三是山地原始森林景观,由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组成.海南省目前有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别是尖峰岭、蓝洋、吊罗山、七仙岭、火山口、黎母山、霸王岭,还有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区.

1.3.4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海南省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东坡书院、宋庆龄故居、琼台书院等人文景观.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引人入胜.海南岛附近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必经之处,灿烂的古代海洋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古文化遗产.

1.3.5 热带蓝色生态旅游资源

海滨生态旅游资源和河湖泉瀑生态旅游资源,组成了海南省的热带蓝色生态旅游资源.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210万km2的海域,环岛海岸线长达1 580 km.可以利用阳光、沙滩、海水方面的资源优势建成国际旅游岛、休闲旅游胜地,海南可开发的海滨生态旅游项目众多,前景广阔.

海南岛有150多条河溪,它们呈放射状汇入海洋,湖泊、水库数量众多,利用如此丰富的河湖泉瀑,可以开发一些旅游项目,如垂钓业、水上探险、潜水、观光等.

海南岛四周被海包围,海域面积全国第一,再加上广阔的陆地水域,据统计,全岛水产品种类800余种,仅鱼类就超过600种.

2 海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几年,海南省以“阳光海岛、度假天堂”为形象品牌,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全国推广活动,推动旅游业较快发展.2012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 320.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 238.80万人次,增长10.9%;接待入境游客81.57万人次,增长0.1%.全年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比2011年增长17.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6.79亿元,增长19.1%,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5].

2.1 海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2.1.1 生态旅游区种类众多

海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这也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最大优势和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组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方面包括海岸带、山岳、热带森林、珍稀动植物、水体生态旅游资源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方面,海南省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截至到2008年底,海南省拥有6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陆地自然保护区56个,海洋型自然保护区12个.目前,海南拥有山岳风景区、原始森林区、动植物园、海滨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古迹、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生态旅游区.截至到2013年初,建成了4个5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和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

2.1.2 生态旅游区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必须依赖发达的交通网络.海南省近几年,生态旅游区的交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海陆兼备.重点建设各级公路网,铁路环岛分布.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公路为主干架,高速公路、铁路为主动脉的格局,港口有54个,海上通航能力强,全省共有海口、三亚2个机场.生态旅游区的交通通达度更强.

2.1.3 科学研究能力弱

海南省的生态旅游研究能力较弱.从理论结果上看(以中国知网为例)2005—2013年,以“海南生态旅游”为主题词的搜索结果仅为241篇.分析认为,海南省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少,研究能力较弱,科技支撑能力差,缺乏丰富的理论指导生态旅游实践.

2.1.4 政府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

海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出台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发展以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为内容的生态旅游,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景区.重点推出海洋蓝色生态游、绿色生态游.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旅游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倡导文明出游.

2.2 海南省生态旅游业存在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旅游业开发历史较短,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是无烟产业”的观念深入人心.海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和生态旅游的内涵保持一致,目前只是“认识自然、走进自然”,“保护自然”的工作还不到位,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2.2.1 生态旅游内涵失真

生态旅游是指能够持续发展的旅游,是一种绿色旅游方式.由于“生态旅游”这一名词,满足了游客保护自然的心理需求,市场吸引力大.海南省一些旅游企业自己本身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就随意地推出生态旅游产品,特征就是以自然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如山岳、森林、海岸带.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不能区别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不同,因而,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被乱贴滥用,误导消费者.

2.2.2 缺乏区域合作,盲目开发

目前海南省的旅游产品开发零散,各个市县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6].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建设,是当前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盲目开发建设主要表现为某些企业或居民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违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律,甚至违法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过分地强调旅游经济功能,片面追求旅游经济效益,一味地迁就旅游开发商和投资商的不合理要求,采用开放式的商业经营模式和过度开发的行为.例如海南省近岸海域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修建泛滥的旅游设施.这些不良行为不但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扭曲了民族风情.

2.2.3 生态意识不强

海南省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从业人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生态意识淡薄,并没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观念.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地区生态平衡被打破,例如有的大面积毁坏森林,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有的破坏珊瑚礁,滥杀滥捕野生动物.他们只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2.2.4 当地居民参与不足

造福当地社区,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和发展问题,本是生态旅游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7].生态旅游区的真正主人是当地居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和自然和谐相处,并且了解当地的情况,能很好地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科学开发和旅游资源保护需要旅游区当地居民的主动配合和有效参与,但是由于缺乏生态意识,所得到的报酬有限,当地居民主动参与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海南省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当地居民有效参与程度不够.参与的主要形式仅限于在旅游景区销售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开办家庭旅馆等.这种参与形式,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分析,居民并没有参与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2.2.5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南岛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对于外界干扰和破坏的承受能力不强,自我调节恢复的功能也较为脆弱,生态环境和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8].近些年来,由于生态旅游的不合理开发,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如景区里的宾馆、饭店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了水体和土壤;毁坏红树林、珊瑚礁,导致沿海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毁林垦殖、滥杀滥捕野生动物,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乱砍乱伐,造成海南省水土流失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47.33 km2.

海南省的著名景点,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游客数量超过了景区的最佳承载量,如天涯海角景区每日最佳承载量为3 000人,但通常每天有7 000~8 000人,旺季时日均游客达到上万人.很多生态旅游区以经济利益为重,没有控制旅游容量,限制游览人数,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3 海南省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准确定位生态旅游

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准确定位,海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突出.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理解内涵,发挥生态旅游的良好作用,开发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

3.2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对海南省的生态旅游业进行科学的、高水平的开发规划,杜绝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的不良行为,充分发挥海南省的生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海外华侨优势等.在开发过程中,做到有序开发,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区域合作,突出每个市县的区域资源特色,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合作市县优势互补,树立海南省生态旅游新品牌.

3.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处理好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首先,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9]要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就要明确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必须满足旅游需要.其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保护性开发,将旅游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3.4 突出地域特色

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而奇特.海南省应该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热带、海洋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海岛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乡村旅游、热带森林旅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游等.在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等原始林区,可发展森林生态游;在平原丘陵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在环岛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3.5 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

游客人数超过旅游景区的最大承载量,会直接破坏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必须严格控制旅游容量,这是由于旅游业并非真正的“无烟产业”,大量游客涌入,会给旅游景区带来沉重的压力,旅游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区进行环境影响和承受能力的评估,确定一个合理的旅游容量,力争把游客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特别是“五一”小假期,以及“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游客总量,并对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日常性监督管理[10].

[1]张健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2.

[2]高峻.生态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4-36.

[3]吴春华,双有铭.关于发展海南省生态旅游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3):15-17.

[4]罗春祥.海南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239-240.

[5]谭力.2013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海口:海南省人民政府,2013.7-9.

[6]刘朝厦.海南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6):54.

[7]廖娟.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11-12.

[8]宋莎莎.海南省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护措施[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94-95.

[9]李恬.海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章,2012,(13):61-62.

[10]谷上礼,刘汉洪.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J].旅游通讯,1994,12(2):12-15.

【责任编辑 曹 静】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Hainan Province

ZHOU Jian1,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2.Key Laboratory for Eco-environment of Multi-River Wetlands in Shaanxi Province,Weinan 714099,China)

Hainan is our county's tourism province;it is the earliest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Since Hainan builds as a province and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it's already 22 years and tourism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and a leading industry.But 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has brought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Ecological 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actice form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inan province;ecological tourism;the present situation

X171.1

A

1009-5128(2014)03-0037-06

我校王君龙教授等3人荣获渭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奖

2013-10-14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渭南市人工湿地开发与生态效益研究(2013JK0855);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基金项目: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研究(12JMR13);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渭南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13YKP011)

周健(1980—),男,吉林四平人,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2013年,渭南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联合组织开展了渭南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暨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渭南市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农林水利和工业等方面的12位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初评推荐的28名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和4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的材料进行了认真评审.经过评审打分、择优选拔、评审会讨论,最终遴选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20名.我校教授王君龙博士、王亚玲博士荣获“渭南市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副教授王志平博士荣获“渭南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猜你喜欢

热带生态旅游海南省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海南省肿瘤医院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热带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