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
——以宝鸡市和渭南市为例

2014-05-17王文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渭南宝鸡两地

唐 斌,谭 伟,甘 彬,王文君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环境效应研究
——以宝鸡市和渭南市为例

唐 斌,谭 伟,甘 彬,王文君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选取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三方面的指标,对比渭南和宝鸡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两地在2000—2009年间,经济都在迅速发展,但宝鸡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渭南,并且第二产业比重远高于渭南.然后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探讨了导致两地经济差异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相关的建议.

经济发展;差异;自然环境

区域差异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1].广义上讲的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空间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狭义上讲的区域差异主要是指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

19世纪,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论”,是近代系统研究区域差异的开始.18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西曼在其《经济发展略》一书中,提出“核心区与边缘区”,进一步说明区域差异存在及扩大原因[3].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潮流,试图从技术上解释区域经济的发散现象[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差异理论.研究的地域单元有不同的尺度,如有东、中、西三大区差异,南北差异,省区间,区内差异和县域等单位;采用的指标体系有单一指标和复合多指标研究[6].

宝鸡和渭南同属陕西关中地区,是陕西的“西大门”和“东大门”,在区域和区际发展战略上两地都有重要的地位,但两地在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导致两地经济差异发展的重要原因.

1 宝鸡和渭南经济发展对比

为了反映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参考前人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区域的经济规模,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来反映区域的经济效益,选取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来反映区域的经济结构.指标体系见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表2,将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作时间序列分析,制成图1至图5.

表1 宝鸡市2000—2009年经济发展指标

2002 250.37 91.19 6 863 5 718 1 685.7 10.81 52.79 36.39 2003 287.35 105.06 7 847 7 049 1 846 10.67 53.70 35.63 2004 353.24 122.91 9 594 7 811 2 030 11.34 55.68 32.98 2005 415.52 139.53 11 103 8 592 2 231 10.66 57.79 31.31 2006 490.31 159.89 13 082 9 451 2 454 10.14 59.85 30.01 2007 578.78 187.96 15 402 10 993 2 888 10.52 59.77 29.72 2008 714.07 234.35 19 071 13 225 3 500 10.97 60.88 28.16 2009 806.54 260.1 21 525 16 346 4 186 10.56 60.89 28.55

表2 渭南市2000—2009年经济发展指标

图1 两市生产总值增长曲线

图2 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曲线

图3 两市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曲线

图4 两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曲线

图5 两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曲线

1.1 总体发展

通过对上面图标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9年宝鸡和渭南两市的相关经济数据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加快,不管是两市的经济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有明显增长.

2000年渭南生产总值为165.47亿元,到2009年增加到636.95亿元,相比较2000年增长了284.93%.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也有明显增加.2000—2009年渭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 53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0年的1 464.78元增加到3 584元.另外,第二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36.51%增加到2009年的46.23%,说明渭南市进入21世纪后工业发展迅速.

2000年宝鸡生产总值为195.34亿元,2009年为806.54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312.89%.体现居民生活水平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0—2009年增加了11 59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2000年增加了2 643元.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50.33%增加到60.89%,可以看出宝鸡市这10年来各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

1.2 发展差距

通过图表生成的图1至图5,可看出两地的经济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图1表示的是宝鸡和渭南两市的生产总值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两地随着发展的推移,差距在拉大,而且宝鸡较渭南起点也高.2000年宝鸡生产总值为195.34亿元,渭南生产总值为165.47亿元.到2009年宝鸡生产总值到达806.54亿元,渭南为636.95亿元.宝鸡从2000—2009年增长了312.89%,渭南增长了284.93%,两地不管是经济规模还是增长速率都是宝鸡领先于渭南.图4和图5表示的是两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曲线图.这两项是体现两地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性经济指标.从图中可看出2000到2002年两地差距不大,从2002年以后两地差距开始拉大,图4和图5的曲线走势,也从另一方面和图1曲线相互呼应.另外,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2000—2009年间宝鸡的第二产业比重为56.34%,明显高于渭南的平均值41.84%,而渭南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8.8%,高出宝鸡大约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了两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2 原因分析

2.1 自然环境的差异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7].宝鸡市位于关中西部,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格局,这样的地貌格局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了大规模的商品农业的发展.在自然资源方面,宝鸡境内已发现矿产地126处,发现各类矿种资源26种,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其矿产资源丰富,这对于发展工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渭南市则处于关中东部,属于华北地带的陕甘宁盆缘区,地貌上呈现南北隆起、中部断陷的阶梯状地堑构造.由于地处渭河谷地的下游,土地肥沃、地形平坦.同时再加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产值一直以来在渭南市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2.2 基于自然环境的政策因素

国家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策制定会充分考虑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而国家对于宝鸡和渭南的政策制定,更加凸显了这一因素.因为宝鸡独特的地形结构,和自古以来通往西北、西南的便利交通使得宝鸡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中心,这在宝鸡开始建市时就得到体现.宝鸡在建市时就定位为共和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建国初期为了国防安全,施行了“三线”建设,宝鸡凭借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接纳了许多从东北和沿海地区迁往内地的大型工厂;再加上宝成线、陇海线的相继投入使用,使宝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担负了国家的国防建设重任[8].而渭南较宝鸡有广阔的平原和更加利于耕作的土地,自然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国家将渭南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9].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日趋壮大.2009年,渭南市蔬菜、有机果品面积全省第一,畜牧业产值达到45亿元,特色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规模以上涉农企业291家,其中52家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全省最大的果品生产和贮藏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基地.正是由于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渭南地处渭河泛区,加上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渭南不少地区被划归为库区;潼关高程的升高,使得黄河倒灌渭河,水患严重.当时渭南地区工业规模小、层次低,加之地理环境状况不具备大型工业单位布局的条件,所以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从而落后于同期关中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

2.3 基于自然环境的交通因素

宝鸡位于渭河上游,处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接带,历来是通往西北、西南的必经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宝鸡铁路枢纽为我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是通往中国西北、西南铁路交通的主要咽喉通道,先后修筑了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兰铁路等,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因此宝鸡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正是由于交通便利,使得宝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强了投资环境和发展机会,给地区产业发展和竞争提供了优势资源.

渭南地区地势开阔平坦,地理位置上又临近西安,使得交通枢纽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尽管渭南的潼关是进出陕西及西北地区重要关口,但经过潼关的车辆不需中转,只是路过.因此渭南无法成为跟宝鸡同等级别的交通中转和发散地.因为交通重要性下降,即使渭南交通相对便利,依然很难吸引投资,地区产业发展和竞争迟缓,使得渭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显低于宝鸡发展水平.

3 建议

综上所述,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如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使两地经济协调发展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两市可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宝鸡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转变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以创新促进发展和以发展推进创新”的良好局面;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相关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其次,在农业方面,要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最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渭南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基地,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兴修水利设施并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其次,充分利用该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开采,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增长;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对旅游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优惠经济政策,为渭南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和竞争实力.最后,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实现区域经济特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指导教师 杨秀英)

[1]李红,任启平.山东省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3):48-51.

[2]李烔光.重庆市90年代以来的区域差异变化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1):27-31.

[3]李昌兴.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卢晓.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3-56.

[5]张碧新,庄立会,暴向平,等.区域差异研究方法评价与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6):1-2.

[6]高志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评述[J].当代财经,2002,(5):7-9.

[7]李小健.经济地理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7-388.

[8]王美霞,任志远,杨忍,等.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34-38.

[9]杜忠潮,张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以陕西省10市域为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69-73.

【责任编辑 曹 静】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 ic Disparities in Respons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in Baoji and Weinan

TANG Bin,TANWei,GAN Bin,WANGWen-ju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This paper chooses three aspects of economic scale,benefit of economic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index,compared with theWeinan and Baoji'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both in the period of2000-2009,the economy is growing rapidly;but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aoji is higher than that in Weinan,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Baoji is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Weinan.Then,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 of leading to the economic disparity,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conomy development's sugges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difference;natural conditions

F127

A

1009-5128(2014)03-0092-05

2013-06-21

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区域经济差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响应研究(11XK069)

唐斌(1993—),男,陕西咸阳人,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渭南宝鸡两地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
三国渭南之战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