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对比分析

2014-05-17丁文武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空洞肺结核影像学

丁文武

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普洱 665000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流动量也越来越大,这大大增加了群体传染的可能性,特别是肺结核相关呼吸疾病的传染相对比较严重,有着很高的发病率,特别是对于小孩与老人这种身体免疫机能相对较弱的人群,很容易被真菌感染,引发相关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肺部疾病的检查中影像学表现最为常见的就是空洞,而且很多其他类型的疾病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沉积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肺部空洞的形成。我院通过对58例肺结核患者分别采取X线以及CT影响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下X线以及CT影响的表现,发现CT影像学相对于X线的检查方式有着更多优势和优点,对空洞肺型结核诊断有着更好的参考意义,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8例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已经被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所有的确诊标准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现均与我国相关文献的规定标准相符合,58例肺结核患者中,其中有男患者31例,女患者27例,年龄在21~63岁间,平均年龄为37.7岁。选取的患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着血丝,同时患者胸背部有着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在午后会出现潮热或者低热的不良反应,有盗汗、气促乏力、消瘦以及阵歇性胸闷感觉。病程历史在9d~3年,平均病程时间为8.7个月。

1.2 治疗方法

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检查所使用的扫描机为:全身螺旋CT扫描机;扫描方式:均进行常规扫描;扫描部位:从患者肺尖部位到患者肺底行层10mm进行连续扫描,层距为10mm;扫描参数设定:电流在120~130mA间,电压在100~120kV间,螺距为0.745~0.880。肺窗设定:窗宽数据设定在1000~1500内;中心设置在500~650之间;纵膈窗设置:窗宽为400;中心为45.对于上述进行检查的所有肺结核患者均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操作和分析,并与相关病理资料进行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将58例肺结核患者在经过X线与CT等相关检查后显示各项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对各项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当P<0.05时,就表明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与CT检查结果显示空洞大小以及数量的对比

在空洞大小以及数目的详细比较见下表1,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发现无论是在空洞的数量上还是在空洞的大小上都有显著差异。

表1 X线与CT检查空洞数目以及大小对比表

2.2 两种检查方式空洞的显示位置以及特点对比

CT显示的空洞与X线平片显示的空洞详细的对比见下表2。通过相关对比,对相关空洞部位显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CT的检查效果明显好于X线,两者的检查结果有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X线与CT检查空洞显示位置以及各项内容检查一览表

3 讨论

一般来说,患者在感染慢性肺部疾病后其肺部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空洞,所以空洞是最常见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在检查相关肺部疾病中。而在肺结核传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结核空洞,也是一种空洞性病变。从影像学的角度来看,肺部空洞是一种含气腔隙,它被完整的壁所包绕,这也都导致空洞形成的形态呈现多样化,一般被分为四种:纤维空洞、虫蚀样空洞、干酪空洞以及薄壁空洞等,它们洞壁的厚度大小一般都在1mm以上,且常发生在下叶背段。肺结核空洞的形成一般都与病菌有关,当结核干酪发生病变死亡后就会形成坏死液体,继而导致肺结核空洞的生成。与此同时,由于结核杆菌等病菌会导致患者染上慢性肺部疾病,该种肺部疾病极度容易引发纤维化以及钙化等病化的发生,而当外部环境与坏死液体有接触时,在影像学的检查下空洞就会显示出来,检查出来的空洞一般被称为空洞型改变。肺结核肺部的空洞洞壁一般都已经发生钙化,且内壁非常光滑,因为病菌以及感染等因素,会导致肺部的相关功能消弱,会引发病灶等病变,同时在病灶周围还会出现一些可见毛刺,病灶越是靠近胸膜越是会影响到胸膜,越是会导致胸膜出现明显增厚的问题,且还会导致胸腔内积累少量积液。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的新型CT技术不断涌现,这使得CT检查在医学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其高分辨率的影像也为空洞型肺结核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替代了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降低了出现误诊的几率。我院通过对58例已经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X线以及CT的检查,相关结果显示CT在检查空洞、支气管散播、卫星病灶、胸膜厚大以及淋巴肿大上的检出率均远远优于X线平片的检查。CT检查能清晰的分辨出在肺部的一些小空洞以及处于某些病灶部位的小型空洞,同时对空洞周边部位也能清晰的依靠相关影像手段呈现出来,这给相关诊断疾病的医生非常好的判断条件。

综上所述,在对空洞型肺结核诊断的检查中,CT检查相对于X线检查更具有优势,通过CT检查能显示结核空洞的病变情况以及相关病理改变,也能提供更加详细的病灶周边病变情况以及病灶的详细细节,从而为相关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详细的参考数据,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治疗疗效。因此,对于空洞型肺结核诊断而言,CT检查相比于X线检查具有的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俞献平.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7):77.

[2]袁铭.X线与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4):61.

[3]郭少贤,廖星明.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2):73.

[4]刘训仁.X线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2):102.

[5]刘红军.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比较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1):1291.

猜你喜欢

空洞肺结核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空洞的眼神